APP下载

大学英语金课建设之行动研究

2019-07-23陈彩蒂张海玲

艺术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剧本创作表演大学英语

陈彩蒂 张海玲

摘 要:论文在行动理论的框架下,实践了基于大学英语教材的剧本创作与表演,并对学生们的剧本创作进行简要分析,实践后又对该方法进行了问卷调查,最后分析得出基于大学英语教材的剧本创作与表演一法属于创新课堂和打造大学英语金课课堂的努力实践的结论,并建议如果能提高师资水平,改善教学环境,该方法的效果会更加显著。

关键词:大学英语;剧本创作;表演;金课建设

0 引言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成都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提到有人说现在是“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这种现象应该扭转。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

那么什么是“水课”,什么是“金课”呢?李志义认为“课程本身并没有‘水不水、‘金不金之分,列入培养方案的每一门课程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都很重要,只是我们在教的过程中给它注了‘水或者添了‘金,把它变成了‘水课或‘金课。一般而言,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存在一定的‘含水量和‘含金量,然而,当某门课程教学的‘含水量大到一定程度,‘含金量小到一定程度时,我们称之为‘水课;相反,当‘含金量大到一定的程度,‘含水量小到一定程度時,我们称之为‘金课”。李志义在《“水课”与“金课”之我见》一文中还指出“水课”是低阶课堂、灌输课堂、封闭课堂、重知轻行、重学轻思的课堂,“金课”是高阶课堂、对话课堂、开放课堂、知行合一、学思结合的课堂。

根据李志义的观点,每门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课程本身并无“金”“水”之别,是教师个人在授课过程中的表现让课程出现了“金”“水”之分。大学英语课程亦是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里规定的课程,其本身应亦无“金”“水”之分。目前大学英语“水课”的出现应是个别授课教师个人行为所致,与课程本身无关。那么怎么建设大学英语的金课课堂呢?作者根据陈宝生部长的讲话和李志义对“金课”的定义开展了一项基于大学英语教材的剧本创作与表演的行动研究,借此为大学英语金课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1 理论框架

本研究在行动研究的理论框架下进行。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合实际教育工作者运用的应用研究方法,它是质性研究范式的一个很突出的代表。但是直到目前,行动研究仍没有大家一致认可的定义。本论文采用凯米斯则在1993年提出的定义,即行动研究是由参与者在社会(包括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一种自我反省性的调查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改进他们自身的社会或教育实践工作,增强他们对这些实践工作的理解,并使他们了解开展实践工作所需要的情境。[1]教育行动研究的问题由教师本人提出,是教师直接关心的问题;其研究对象是教师自己的学生和自己的教学,和教师本人有密切的关系;其研究者具有设计者、实施者、参与者和评价者等角色;其研究的过程是自下而上的,既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其研究的方法包括观察、反思、日志、座谈、调查问卷等;其研究的本质强调过程和可持续发展,是一种长期行为;其对数据的分析重视客观数据、主观的感受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其结论可直接应用于改进实践;教育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及改进教学实践。[2]

教育行动研究的步骤包括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改进现状,实践设计好的方案,观察并记录实践方案的效果,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反思并分析评估效果并在此基础上作下一步的研究方案。

2 研究计划

基于大学英语教材的剧本创作与表演是在大学英语教师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给学生们设计的一项基于理解记忆层次又高于理解记忆层次的一个教学实践。该方法要求先把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再让学生们熟读课文,透彻理解课文内容,然后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升华出和课文主题和内容相关的剧本主题和剧本创作内容,进而进行剧本创作,剧本创作完成后学生们要根据剧本的人物角色进行角色分配并把剧本内容在舞台上表演出来或者在课外时间表演并拍摄成电影模式的视频供全班同学欣赏和老师评价打分。这一方法融合了低阶课堂中的知识灌输和高阶课堂中的“对话课堂、开放课堂、知行合一及学思结合”的特征,既能让学生们有基础知识的输入,又能给学生们以创新的空间,让他们学有所用。大学英语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一个引路人和导演的作用。

3 研究实施

2018年10月国庆节后,2018级的大一新生开始他们的第一门大学英语课程,他们使用的教材是新世纪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第一册,全年级统一规定学习其中的第1、2、5、6、7个单元,这5个单元的主题分别是“大学生活”“语言学习”“人物性格”“文明与礼貌”和“人际关系”。我们在六个班级尝试了该方法,共收集到46份剧本,其中学生们原创的而且和所学教材主题相关的剧本有30份,这30份我们称之为有效数据剧本,另外16份剧本乃网络下载剧本,我们称之为无效数据剧本。在这30份有效数据剧本中以“大学生活”为主题的剧本多达20份,占有效数据的2/3;另外有5份剧本以“人际关系”为主题,2份剧本以“文明与礼貌”为主题,2分剧本以“语言学习”为主题,1份剧本以“人物性格”为主题。我们在学期进行2/3的时间时让学生们完成剧本的创作并交给任课教师,任课教师批阅之后反馈给学生们最终的剧本,学生们再根据老师反馈的剧本进行表演并拍摄时长不低于15分钟的视频。在剧本创作中我们发现学生们的英语语言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语法和表达错误远高于老师的预估值,因此老师在批阅剧本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拍摄视频时,学生们在不熟悉台词的情况下就进行表演拍摄,导致拍摄效果不太理想。但是有个别的团队能把台词、道具甚至演出的感情氛围都准备得很充分,达到了老师的期望值。学生们从下载剧本到自编自创剧本的态度差异会直接导致他们对该方法的不同态度以及他们从该方法中学习收获的不同。根据对团队的抽样访谈,认真对待该作业任务的团队花去了不少的课外时间,收获的不仅是语言学习的快乐和进步还有团队合作的精神与成长;而敷衍做作业的团队只是收获了该作业带来的部分平时成绩而已。

4 效果观察

该行动研究的目的是想通过基于大学英语教材的剧本创作和表演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水平,并把大学英语课堂打造成学生们喜爱的金课课堂,该方法的研究效果如何?我们在让学生们欣赏了自己拍摄的视频之后进行了一轮问卷调查,问卷包含6个选择题和一个问答题,具体内容请参阅表1。

共有268名学生参与此次问卷调查,几乎是我们实践该方法的6个班级的所有学生,仅有3名学生没有参与问卷调查。

对于问卷的回答,我们对1~5题的期望值是A选项,C选项是次期望值,B选项是我们不期望学生们选择的;第6题的期望值是BD选项,AD选项是次期望值,AC选项是我们不希望学生们选择的。从问卷结果来看,1~5题选择A选项的学生总数763人,C选项的选择人数334人,远远多于选择B选项的学生数242人;第6题选择BD选项的学生数395人,选择AD选项的学生数是339人,也远远多于选择AC选项的学生数133人。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我们的实验室比较成功的,基本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即多数学生认为基于大学英语教材的剧本创作与表演是创新课堂,而且是趣味性兼知识性的趣味课堂,多数学生认为该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对其提高英语水平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该方法无法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对其英语水平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

5 研究反思

我们根据学生们对第7个问题所做的简要回答反思一下部分学生不喜欢基于大学英语教材的剧本创作和表演的原因。通过学生们建议的教学方法,我们发现学生们喜欢电影、游戏、歌曲等娱乐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对难度较大的剧本创作和表演具有较强的恐惧心理,但认真完成任务的学生们深刻体会到该方法的趣味性和高档次性,所以建议剧本创作和课文演练这样的学习方法,否定此法的学生们多数具有懒惰心理,如果老师妥协,这样的学生在大學期间会一无所获。他们在欣赏较好的作品时也是面带笑容,津津有味的,所以我们建议对该部分学生正确地引导,帮助学生克服懒惰心理,真正努力起来,踏实地对待学习任务,当然也要让学生们明白真正团队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从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反思该方法有待提高的地方:一是教师本人英语口语水平有待提高;二是教师本人剧本表演指导水平有待提高;三是演出场地和道具不够充分和便利;最后是师生课下沟通互动太少,需要加强。基于大学英语教材的剧本创作与表演一法能在基于课本知识之上升华出学生们的创新型思维和表演行动,实属一种打造大学英语金课课堂之有价值的实践,如果能提升一下师资力量,改变一下传统教室的布局,加强师生课后交流与互动,该方法的效果和价值将更为明显。

6 结语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1917年曾说过“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我们以“高深学问”为靶心,精心设计了基于大学英语教材的剧本创作与表演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师讲解课文后,由学生们分组进行剧本创作和表演,多数学生按照计划进行创作和表演,体会到了该方法的创新性和趣味性,实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但是有部分学生受懒惰心理的支配,采用敷衍的学习态度,没有严格按照我们的要求参与实验,这种情况也在我们的预料之内。对于这类学生,我们今后要采用更好的方法诱导,帮其克服懒惰心理,认真对待学习,方能使我们的研究方法发挥最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严先元.教师怎样作教育行动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6.

[2] 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23-37.

[3] 李志义.“水课”与“金课”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

[4] 吴岩.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

[5] 赵丹丹,姜楠楠,王晶秋.基于跨界课堂理论的大学英语项目式教学设计[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2).

[6] 曹丽华.戏剧教学法引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9(3).

作者简介:陈彩蒂(1980—),女,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生,厦门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张海玲(1974—),女,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厦门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法。

猜你喜欢

剧本创作表演大学英语
田汉南国社时期剧本创作论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