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的六大战略

2019-07-23任保平

人文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创新驱动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内容提要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基础,需要在战略高度上思考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六大战略:一是坚持工业化战略。要以工业化的逻辑来加快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防止过度去工业化,将新型工业化、继续工业化、再工业化、工业现代化相结合,从而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创新驱动战略。要以制造业的科技创新为核心,形成制造业高质量的供给体系,提高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中的地位。三是坚持智能化战略。运用智能化技术提升传统制造业,促进制造业向智能化发展,通过制造业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四是坚持新动能培育战略。要从培育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两个战略视角出发,培育一批高效的制造业企业,培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体。五是坚持改革发展战略。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及优化营商环境四个方面,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六是坚持品牌提升战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关键词 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工业化 创新驱动 智能化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则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新时代以来,我国对制造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了2019年7项重点工作的首位,这表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而在2019年4月19日政治局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提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稳增长的关键,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做强做大新兴产业 。 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人民日报》2019年4月2日,第01版。在2019年6月18日举办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议题,17位全国政协常委也从不同的视角,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及发展前景提出了战略性的指导内容。目前,制造业是新时代我国技术创新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建立在高质量制造业基础上。新时代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六大战略。

一、新时代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要坚持工业化战略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实体经济,2018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习近平:《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人民日报》2018年3月6日,第01版。这就提出了加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因为制造业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工业化的逻辑来实现。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通过制造业的结构升级、技术创新、新动能培育,来提高制造业效率和竞争力的过程。这一过程实质上是工业化过程,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工业化的方式来实现,我们需要以工业化的逻辑来促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工业化的实质是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需要技术创新来支持,而技术创新会引起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通过制造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工业化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工业化进程的主线。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工业化通过制造业的结构变化和技术创新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贯穿工业化的全过程,技术进步作为工业化的根本动力推动了工业结构的升级,将工业结构不断推向高层次发展,通过制造业的效率、动力和质量变革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和实际经济工作部门有一种不正确的思想倾向,认为我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主张去工业化。但从我国工业化所处的历史阶段来看,我国经典的工业化还没有完成,而世界工业化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已经进入新型工业化阶段。进入新时代,我国工业化发展既要完成经典工业化,又要迎接新产业革命带来的挑战;不仅要加快工业化进程,而且要加快工业现代化进程。因此,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应防止过度去工业化,在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将新型工业化、继续工业化、再工业化、工业现代化相结合,以工业化的逻辑来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核心,通过继续工业化加快工业化进程、通过再工业化提升传统产业的效率,通过新型工业化促進新兴产业的成长,通过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加快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出发,新时代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工业化战略内容包括:一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的实质是促进工业技术创新,转变工业发展方式,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运用提高工业的科技贡献,目标是实现工业的现代化,目的是使工业化建立在先进科学技术基础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来提高工业的现代化水平。二是继续工业化。继续工业化就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完成经典工业化的任务。通过技术进步、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来实现农村的新型工业化,把农村工业化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以技术创新为主体,促进农村工业化的结构调整,进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促使农村工业产业结构向高值化、高效化和合理化方向发展。通过不断开发高精尖产品,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促进农村工业的结构调整。三是再工业化。再工业化是依据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促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这是世界工业化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我国再工业化的内容包括: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工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改造,使传统产业的工艺得到更新改造。准确把握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加强自主创新,促进工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具有自主知识创新的工业经济体系。

二、新时代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

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解决的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问题,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98页。而在2019年6月18日举办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穆占英常委也提出,解决制造业发展中的问题,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坚持走开放合作共赢道路。② 《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人民日报》2019年6月19日,第06版。同時,根据新发展理念,创新驱动战略也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途径与关键动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战略就是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形成制造业高质量的供给体系,提高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创新驱动战略是新时代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从宏观视角来看,创新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也是我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的重要源泉;从中观维度着手,创新代表着制造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也是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向高级化发展的关键动力;从微观视角出发,创新意味着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也是制造业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根源。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所导致的“创造性毁灭”是一种有价值的竞争,是质量上具有优势的竞争,这种竞争决定的不是企业的利润和产量,而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因此,创新驱动战略是我国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与基本途径。

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内容,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战略要做到:第一,科技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战略的逻辑起点。某一技术的发展往往会带动整个行业的进步,例如蒸汽机的诞生带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使世界进入了蒸汽时代。在目前信息化的发展潮流中,我国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通过鼓励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的产业发展,尤其是制造业这一核心领域,我国必须支持研发创新,掌握制造业核心技术。正如程红常委在2019年6月18日举办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代表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所述建议,“要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②为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需通过鼓励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促进技术升级,利用科技创新实现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第二,产业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途径。产业创新意味着通过产业链条的优化设计,利用产业集群、产业融合等方式推动产品、技术、人才等重要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实现各企业效益最大化的激励相容条件,进而构建一个有效率的制造业产业链条,最终促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第三,企业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前提。企业创新是一种决策型创新,它意味着企业在预测创新风险与创新收益等决策方面采取的模式方法的创新,而在新时代,在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下,大数据的使用与处理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制造业企业需在发展其企业实体的前提下,利用数字经济的发展改进创新能力,进而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第四,市场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市场创新包括新市场的开拓,在现有产品不能满足消费人群的情况下,通过市场调研及新产品的生产销售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时促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市场创新也包含市场要素的新组合,运用企业可控制的因素,通过销售方式等创新促进企业的效益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特别对我国制造业企业而言,可以通过市场创新解决企业的产能过剩等问题,通过调节供需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第五,产品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着力点。产品创新意味着科技创新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产品创新需要企业对研发的重视与投入,这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第六,业态创新则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方向。新时代以来,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经营模式也应做出相应的改进与创新,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利用高新技术手段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进而推动制造业业态创新。第七,管理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战略的基础。管理创新代表着企业通过引进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即通过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自我完善与改进等渠道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以促进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创新的内涵并不仅仅是某项科学技术的发明,而包括新的要素、路径、环境等促进企业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内涵,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也需要进一步发掘创新驱动战略的内涵,通过创新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动力。

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关键设备制造能力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核心技术上的创新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形成高质量的制造业供给体系,需要围绕主导产业,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快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以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抓手,全面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构建品质制造、绿色制造的高效率升级体系。加快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形成高质量的制造业供给体系,提高制造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我国制造业总体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产业附加值不高。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是决定制造强国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在这一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应着力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的新引擎作用,深化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三、新时代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智能化战略

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对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有较强的推进作用,因此我们要坚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智能化战略。2018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中国正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发展应用将有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智能化水平。” 习近平:《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共同推动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人民日报》2018年9月18日,第01版。同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 习近平:《加强领导做好规划明确任务夯实基础 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日,第01版。因此,为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有必要将智能化战略作为促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的手段。

智能化發展为我国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智能制造作为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生产方式,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不仅仅代表着制造业生产产品的智能化,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包括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生产智能化,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管理智能化,新产品研发与销售前的调研方法及结果分析的分析智能化和商业模式智能化等。 高煜:《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智能化模式选择》,《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不仅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更是制造业产业模式的根本变革。制造业正处于理念重构、体系重建的新阶段。新中国70年来,我国的制造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从1949年薄弱的工业基础到如今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为我国经济的增长、吸纳农业劳动力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国的制造业主要以要素驱动为主,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我国制造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产品的附加值较低。新时代以来,我国制造业已经进入了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而在制造业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重要转型期,智能化的发展为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推动智能技术赋能传统制造业,要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抓住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工业革命的浪潮,不断推动以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商业模式。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抓住这次发展机遇,智能化战略不仅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线,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从制造业智能化战略的具体实施路径出发,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协同作用,在智能技术深度赋能制造业的前提条件下,通过建立并完善智能化的新型制造业服务体系带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推动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与生产效率的提高,通过鼓励创新创业逐步实现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塑造,加快其产品附加值的提升,进而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而从制造业智能化的战略目标出发,需要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激发创新潜能、重构制造业生产体系、引领组织变革,推动生产制造业更加智能化,推动组织管理更加柔性化,形成资源富集和利益共享的价值网络,加快构建高质量的制造业体系。

而从制造业的智能化战略对政府提出新要求出发,除了政府对制造业企业的智能化发展进行理念指引及政策支持外,还应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发展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一方面,随着社会的智能化发展,政府需要为其提供配套的体制机制,应利用智能化的发展提高行政系统的运行效率,通过行政系统的智能化发展简化行政流程,为企业提供高效的行政服务,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促进政府服务的规范化、精准化与科学化;应对智能化新产品的研发与使用提出合理的新标准,并严格按照新标准对产品进行监管与审查,从而为我国消费者提供可靠的高质量智能化产品。另一方面,政府购买也是需求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政府的各类产品招标过程中,应以智能化引领市场需求,进而从需求角度促进我国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以道路建设为例,政府应对道路设施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能力与动态管理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在提高基础设施智能水平与使用寿命的前提下,推动制造业企业的智能化发展与高质量转型。

四、新时代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

坚持新动能培育战略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即新动能培育战略。新动能是相对旧动能而言,以创新为核心发展理念,以质量效益为目标导向,采取新能源、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或新模式等新动力机制发展新动力。新动能培育不仅是新时代背景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推动力。早在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其主持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了新动能培育的重要性,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着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而在2018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贺信中同样提出,新时代以来,面对新的经济环境,我国应遵循“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 《习近平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贺信》,《人民日报》2018年4月23日,第01版。的发展路线。根据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新动能培育战略也是实现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从新动能培育战略的需要出发,在制造业新动能培育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从培育新兴产业和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两个战略视角出发,培育一批高质量的制造业企业,进而带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从新产业培育的角度出发,不仅要鼓励支持已初具规模的新兴产业,推动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向更高层次与更大集群规模发展;也应着眼大局,紧跟甚至带领社会发展潮流,强化未来发展战略意识,以填补国际产业空白为发展目标,通过助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具有较强潜力的产业发展,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与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上地位的攀升。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应将实体经济作为新动能培育的主要着力点,虚拟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就我国发展现状而言,实体经济仍是新动能培育的主要着力点,做大做优做强实体经济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视角出发,由于新兴产业发展尚不成熟,无法在制造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足够的支撑作用,而在我国过去70年的发展历程中,传统产业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一些传统产业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因此,在高质量制造业的转型发展中,也应通过新动能培育战略为传统产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激发传统产业的发展活力。从新动能培育战略的视角出发,应通过鼓励传统产业的产品创新与技术升级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推动传统企业的产品向高附加值转型。而在其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新发展理念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

而在新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培育战略实施的具体过程中,也存在制约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问题。首先是转型动力不足,部分企业存在路径依赖,新旧动能转型动力不足问题;其次是新动能培育存在创新风险,企业的新动能培育战略产品的研发投入较大,且未来收益存在不确定性,考虑到成本收益问题,面对企业创新的高风险,企业缺乏培育新动能的创新活力;最后,存在企业转型的技术问题,在新动能培育的过程中,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不足,又缺乏外部支持,企业有创新欲望但无创新实力。而在制造业新动能培育战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此实现新动能培育战略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贯彻落实。对转型动力不足的问题,有必要通过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的竞争意识,进而激发企业的新动能培育发展动力;而针对新动能培育过程中的外部性问题,也应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从而降低企业新动能培育风险;针对制造业新动能培育的技术问题,应通过人才培养这一新动能培育战略的重要措施实现企业新动能培育的实力提升。除此之外,应特别注意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培育,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也是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推动力,企业作为我国制造业产业体系的具体组成部分,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行为主体,通过鼓励企业家创新精神而促使企业创新行为的形成,进而推动制造业新动能培育战略的顺利实施,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制造业新动能培育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政府也应发挥其对新旧动能转型升级的积极引导作用。一方面应鼓励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进而解决新旧动能的接续和转换问题;另一方面政府也应为我国新动能的培育提供法律保障与制度激励,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规范统一的市场规则等。新动能培育政策不仅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途径,更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动力。

五、新时代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

坚持改革发展战略

在构建高质量制造业体系的过程中,应对“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这一发展纲领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制度创新与机制改革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激励。2018年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 习近平:《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 抢占先机迎难而上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人民日报》2018年5月29日,第01版。这一先进理念,并强调推进自主创新,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而在2019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全面深化改革要乘势而上,推出一些实际举措,坚定不移地推进重大改革。 习近平:《把稳方向突出实效全力攻坚 坚定不移推动落实重大改革举措》,《人民日报》2019年3月20日,第01版。在今年6月举办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李伟常委也强调了改革发展对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完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制度环境。 《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人民日报》2019年6月19日,第06版。因此,需要以改革发展战略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途径与关鍵举措。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改革发展战略的推进,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促进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但在这一阶段,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依赖于生产要素的不断投入,虽然实现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但以数量增长为导向的要素驱动型经济增长使得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中低端,无法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使得我国制造业缺乏国际竞争力。而新时代以来,为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我国应进一步深化改革以促进发展,利用改革发展战略推动制造业向创新驱动转型,进而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企业。

在制造业改革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改革发展战略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及优化营商环境四个方面。首先,深化经济体制机制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通过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与资源比较优势的发挥激发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而新时代以来,面对经济新常态的发展现状及我国主要矛盾的改变,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将产权制度完善作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重点内容,通过完善我国的产权制度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保护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进而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其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将短期的需求措施作为长期的治本方法,忽略了我国经济长期供给的调整。 任保平、段雨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与短期机制》,《学术研究》2017年第1期。而新时代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我国经济政策的调控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通过供需关系的调整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为产能过剩及产能不足的供需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我国的实体经济活力不断释放,供给侧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要求,也是开发我国经济增长潜力、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关键要求。再次,深化“放管服”改革,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这一改革的实质是针对政府内部体系的行政管理体系的改革。从简政放权的角度出发,可以通过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把经营管理权下放给企业,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加快政府的职能转变,激发市场活力与企业的创新动力。从放管结合的角度出发,在简政放权的基础上应对政府职能定位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在简化审批流程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独特优势,正确行使政府职能,更好地为企业、为人民服务。从优化服务的角度出发,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提高行政系统的运行效率,优化政府的服务态度,降低企业的交易费用,促进制造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放管服”改革的根本在于通过界定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职能定位,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协同作用体系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最后,优化营商环境。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一个稳定有序的营商环境作为支持。一方面需要放宽市场准入,以开放促发展,避免由于行业垄断或地方保护主义造成市场效率的下降;另一方面,应通过金融体制改革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特别是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改善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歧视”,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发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各自优势,进而构建二者协同发展的高质量制造业体系;除此之外,优化营商环境战略还应包括制度保障这一关键领域,为企业运行构建一个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是改革发展战略的关键内容,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

改革发展战略作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要求,对我国高质量制造业体系的构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改革发展这一重要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政府也应遵循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改革开放战略的指导思想与发展方向,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念支持。

六、新时代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

坚持品牌提升战略

虽然我国已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由于我国部分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等原因,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相对较低,为实现我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攀升,我国有必要通过实施品牌提升战略实现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促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早在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就提出了“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 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日报》2014年5月11日,第01版。品牌提升战略不仅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树立制造业高质量国家品牌的重要战略。

从品牌提升战略视角出发,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做到:第一,应树立制造业企业的品牌意识,将品牌的提升作为制造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以制造业品牌为核心进行制造业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消费人群定位等活动,进而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全面提升制造业综合效益,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的。第二,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切实提升质量水平,在遵循品牌提升路径的前提下把好質量关,制造业品牌的价值体现在消费者对品牌的忠实度,而消费者的忠实度正是来源于消费者对于品牌产品质量的信任。一个有影响力的制造业品牌建立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与精心维护,而一次质量事故便足以让消费者失去对该品牌、甚至该行业的信任。因此,制造业企业在以品牌建设为核心的前提下,应以产品质量为基准,打造本国优质品牌,进而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第三,在制造业品牌提升的过程中,应通过自主创新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开发差异化产品以降低品牌的可替代性,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独立生产的本国自主品牌,并通过一系列优质品牌的建立为中国制造这一标签加入新的内涵。通过品牌提升战略的实施赋予本国制造业新的标签,打造高品质、高效率的国际制造业新形象。第四,应根据时代的变迁,依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不断改进企业产品性质,扩大品牌内涵,以新技术、新产品作为品牌创新的支撑,在维护品牌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实现优质品牌的打造与传承,通过品牌提升战略构建高质量的制造业体系。第五,应重视品牌形象的保护问题,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利用法律或技术手段维护自身品牌形象,对制造业品牌的名称、商标、外观设计等版权给予重视,在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的同时对品牌进行版权保护。而在我国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过程中,华为等优秀企业也为我国制造业企业起到了较好的表率作用,华为作为我国知名的电信设备制造企业,通过走坚持自主创新的道路,始终保障产品质量,在国际上也有了较高知名度,并在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排行中超越苹果,跃居全球第二,这是我国由“中国制造”转为“中国智造”的优质企业代表,也是我国制造业优质品牌打造的典型案例。

同时政府也应从战略思想高度对制造业品牌提升给予重视,充分发挥对我国品牌建设及保护的积极作用。第一,我国应根据品牌提升战略对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长期规划,为企业品牌培育及创建提供指导思想,倡导工匠精神在企业品牌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政策鼓励本国自主品牌的建立与不断创新,并利用实施重点领域重大装备技术和产品质量攻关工程切实提升制造业产品的质量水平,进而推进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第二,政府应充分发挥对本国品牌建设的激励作用。通过制度激励增强企业品牌影响力,积极引导制造业企业完善产权结构,建立现代化管理模式。第三,应完善我国品牌建设的标准体系,严格根据审查条件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进而提高国家免检的权威性与含金量,让中国免检成为具有国际信赖度的品牌标识。第四,应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完善的品牌保护制度,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等品牌侵权案件的惩罚力度,增加其违法成本,从而保护本国企业的品牌信誉度,推动以品牌建设为导向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高质量的制造业发展是我国由数量导向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导向型经济增长转型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我国要想提升本国制造业国际地位,就必须构建一个高质量的制造业体系。为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我国必须从工业化战略、创新驱动战略、智能化战略、新动能培育战略、改革发展战略与品牌提升战略出发,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发展规划与目标指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韩海燕

猜你喜欢

创新驱动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