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一季度黑龙江省猪肉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2019-07-23

肉类工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出场存栏屠宰

黑龙江省肉类食品产业发展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 150010

2019年一季度黑龙江省猪肉零售价格、白条肉批发价格、生猪出场价格、猪粮比价与2018年同期相比均呈下降走势。全省一季度猪肉零售均价为19.04元/kg,同比下降16.08%,环比下降6.24%,一月均价为16.84元/kg,二月均价为18.52元/kg,三月均价为21.74元/kg;白条肉批发一季度均价为15.02元/kg,同比下降18.22%,环比下降3.15%,一月均价为13.04元/kg,二月均价为14.86元/kg,三月均价为17.20元/kg;生猪出场一季度均价为11.14元/kg,同比下降5.73%,环比上涨3.56%,一月均价为8.64元/kg,二月均价为11.69元/kg,三月均价为13.10元/kg(见图1);一季度平均猪粮比价为6.55∶1,一月猪粮比价为5.02∶1,二月猪粮比价为6.80∶1,三月猪粮比价为7.80∶1(见图2)。

图1 一季度黑龙江省猪肉零售、白条肉批发、生猪出场价格图

图2 一季度黑龙江省猪粮比价图

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2019年一季度全省猪肉市场运行呈现了与往年明显不同的特点,春节以前由于生猪禁止跨省流通,猪肉产品流通受到严格限制、省内活猪及猪肉产品不能出省,养殖户集中出栏,全省猪肉产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整个一月份生猪出场价格都运行在10元/kg以下,不仅创近十年以来的新低,而且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价也创下了新纪录,一月上旬一度超过了30%。春节以后由于限运政策松动,猪肉大量外销及生猪出栏量减少,猪肉市场打破了历年的惯例,春节成为市场运行的分水岭,生猪出场价格快速反弹,并且呈一路上行的走势,进入三月下旬随着生猪出场价格与全国水平拉齐以后,猪肉市场进入了平稳运行阶段。

1 全省猪肉零售市场总体平稳运行、供应充足

2018年8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出现非洲猪瘟疫情以后,由于哈尔滨市道外区、北安市、鸡西市、绥化市望奎县也相继出现疫情,春节以前省内出栏的生猪资源几乎全部供应省内市场,加之养殖环节对非洲猪瘟的担忧,春节前集中出栏,导致黑龙江省生猪出场价格持续下行,2018年11月、12月、今年1月黑龙江省生猪出场价格分别为10.90元/kg、9.52元/kg、8.64元/kg,几乎跌到了历史最低点。生猪出场价格的不断走低带动了白条肉批发和市场零售价格下行。据省肉食中心典调显示,春节期间全省猪肉零售市场平均价格为17.28元/kg,与去年春节期间相比,下降了28%。不仅猪肉供应十分充足,而且降低了城乡居民春节期间消费猪肉及其制品的成本。节后在猪源减少,生猪出场价格快速上涨的推动下,猪肉零售价格也呈现了一定的涨幅。据省肉食中心监测,2019年3月全省猪肉零售市场平均价格为21.74元/kg,与节前相比,上涨30.18%,但与去年相比,仍处于较低的价位。

2 春节前生猪出场价格低迷,屠宰企业收猪积极库存量激增

2018年12月,省肉食中心对省内9家企业进行了摸底调查。这些企业认为,由于外运受阻,生猪出场价格大幅下降,是最好的囤货时机,从11月20日以后加大了屠宰力度,据调查这9家屠宰加工企业日屠宰量、库存量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线上。据省农业农村厅反映,大型屠宰加工企业的大力度收购屠宰使个别市县的生猪压栏现象于2018年12月基本消除。

3 春节以后猪肉大量外销,拉动了省内生猪出场价格快速、大幅反弹

农业部的严格防控措施使全国生猪和猪肉的价格呈现了区域性两极分化的格局,与黑龙江省生猪出场价格持续下跌的情况相反,四川、浙江、广东、上海等销区生猪出场价格突破了16元/kg。省内外较大的价格差异,以及春节以后农业部关于猪肉跨省流通政策的松动,为省内大型屠宰加工企业拓展省外市场、实现点对点销售提供了契机。省内屠宰加工企业生产的猪肉大量外销,拉动了省内生猪出场价格急剧上涨。据省发改委物价局提供的数据,2月12日全省生猪平均出场价格为11.60元/kg,比节前上涨2.94元/kg,3月12日上涨到了12.30元/kg,由于猪源减少和外销量的增加,省内生猪出场价格上行速度明显加快,3月26日蹿升到了13.56元/kg。

4 猪肉大量外销,企业基本没有库存

春节以后,省内屠宰加工企业为了满足省外市场的需求加大了屠宰量,但普遍不搞大库存,采取了快进快出,加速资金周转的营销策略。大型骨干企业2、4号肉库存量均不超过300t。个别企业由于资金雄厚,又具有较强的深加工能力,准备将库存的2、4号肉囤积到今年8、9月的价格最高峰时再行销售。

5 受非洲猪瘟影响,省内外生猪存栏量均有较大幅度的下滑

5.1 全国概况

此次非洲猪瘟波及面广、涉及省份较多,全国范围内生猪生产都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生猪生产普遍下滑。农业农村部三月赴广东、河南、江西等地进行调研,上述地区生猪产能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尤其是散养户防疫条件较差,屠宰加工厂不愿意收购,散养户低价抛售,退出较为明显。规模化猪场情况稍好,但对扩群也持谨慎态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一季度全国生猪出栏18 842万头,同比减少5.1%;猪肉产量1 463万t,同比减少5.2%;季末存栏37 525万头,同比减少10.1%。

5.2 省内情况

黑龙江省是南猪北养的主要承接省份,对省外市场的依赖性较强,对禁运政策较为敏感,同时散养户占比超过70%,因此生猪生产下滑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季度全省生猪出栏529.73万头,同比减少15.83%;猪肉产量42.6万t,同比减少12.01%;季末存栏1 353.21万头,同比减少11.12%。

6 下半年猪肉价格将快速上升,中秋节、国庆节或达到历史高点

6.1 二季度猪肉市场运行较为平稳,供需基本平衡

虽然春节后猪源减少,抬升了生猪出场价格,但供需形势没有发生根本性逆转,猪肉市场仍然平稳运行在合理区间内。主要原因是春节以前包括黑龙江省的全国生猪主产区内大型屠宰加工企业集中屠宰、收储量较大,库存水平较高,客观上起到了储备的作用。一月份的集中出栏只不过是将生猪存栏转化成了冻肉库存,形成全国范围内养殖环节存栏降,屠宰环节库存增;养殖环节亏损,屠宰环节赢利的局面。大型加工企业加工用原料肉较为充足,屠宰企业虽然屠宰量明显少于春节以前,但是保证广大城乡居民日常消费鲜肉需求没有问题。同时消费需求不振,猪肉市场表现为猪少肉多,抑制了猪肉价格的快速上扬。

6.2 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将导致下半年猪肉市场面临着较大的价格上行压力

我们认为真正对后期市场造成压力的是从2018年12月份开始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幅下降,随着上半年猪肉库存逐渐消化,按照生猪生产周期推算,下半年猪肉供给将明显减少,呈现出加工用原料肉与市场鲜销肉争嘴的局面。国庆、中秋至2020年春节生猪出场价格将出现历史最高点,极有可能突破20元/kg,从而推动白条肉批发价格、市场零售价格及猪肉制品价格全面上扬。

6.2.1 全国概况

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去年8月以来,生猪和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同比降幅逐月扩大。2019年3月份400个监测县的生猪存栏量环比下降1.2%,同比下降18.8%;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2.3%,同比下降21.0%。同比降幅达到了近10年来最大值,特别是一些主产区减产幅度更大。据农业农村部对广东、河南、江西等地调研显示,能繁母猪存栏量降幅大多在20%以上,个别种猪场非理性淘汰能繁母猪,降幅超过90%。

6.2.2 省内情况

黑龙江省能繁母猪季末存栏量为114.81万头,同比减少12.05万头,比2018年末减少18.65%,近期散养户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近30%,对生猪生产的后续产能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7 进口猪肉将会增长,但对本省的市场价格影响很小

7.1 国内外猪肉巨大的价差为进口创造了条件

根据海关统计显示,今年1~2月我国冻猪肉进口量为20.7万吨,同比增长10.1%。同时,据估算1~2月我国冻猪肉进口单价为1.206美元/kg,折合人民币成本为10元/kg,与2月同期的白条肉出厂价格相比便宜41.7%。

7.2 非洲猪瘟、产能下降,为扩大进口拓宽了空间

从能繁母猪下降的幅度推算,未来生猪产能将减少20%,猪肉产量将减少800~1 000万t,由于消费者对非洲猪瘟的担忧,消费量也会有所减少,但猪肉供给缺口仍然会在500~600万t,为扩大进口拓宽了空间。

7.3 猪肉进口难以填平需求缺口

2018年全球猪肉贸易量约为854万t,同比增速3%。中国是最大的猪肉进口国,但是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例仅为3%左右。2018年猪肉进口量约为119万t,约占中国猪肉消费量的2.2%,即使2019年进口量翻翻,达到240万t也难以弥补生猪产能下降导致的供给不足。

7.4 本省企业进口猪肉可能性较低

黑龙江省的肉类产业结构决定了不可能大量进口猪肉,因为进口猪肉的品质不适于鲜销,只能作为屠宰加工企业深加工的原料肉。黑龙江省深加工原料肉需求并不大,因此,依靠大量进口应对省内市场猪肉短缺不现实。

8 改进储备方式是提高猪肉市场保供能力的重要手段

8.1 猪肉出省将会大幅减少省内市场供给

据省中心测算,黑龙江省生猪年消费量不超过1 200万头,约占年出栏总数的60%,因此只要黑龙江省的生猪产能损失不超过40%,供应省内消费就没有问题,从一季度季末的能繁母猪存栏情况看,黑龙江省未来一段时间生猪产能的折损幅度大约会在20%左右,理论上不会对市场保供构成太大的压力。但是,从历史经验上看,每当全国猪肉市场供应偏紧时黑龙江省猪肉都会大量外销供应全国市场,造成特定时间内省内猪肉供应相对短缺,价格上升幅度较大,抬高省内广大城乡居民的肉类消费成本,对部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造成影响。

8.2 改进储备方式重构储备模式积极应对市场短缺

省级猪肉储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将猪肉资源锁定在省内市场的唯一手段。但在目前生猪价格快速攀升的背景下,只给予企业少量保管费补贴的形式难以调动企业承储的积极性,储备计划难以落实。如要使2019年猪肉储备真正做到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必须要以费用补贴和全额购买相结合的方式重构黑龙江省省级猪肉储备制度。

9 改进储备制度的重点和方向

9.1 取消活体储备的品种

从2018年全国部分地区出现的非洲疫情可以看出,活体储备具有较高的风险,不适宜继续作为储备品种,应将储备品种全部调整为冻猪肉储备。

9.2 将常年储备变更为动态储备

从2016年开始,省政府已经将常年储备变更为动态储备。动态储备可以根据市场波动和财政资金状况,合理地调整储备数量和轮数。在市场价格平稳,未来一段时间波动不会过大的时期,可以不下达计划以节约财政资金;在价格畸形或者有出现较大疫情、自然灾害的情况时,及时下达储备计划,提高应对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

9.3 增加储备方式的弹性和灵活性适应市场需求

从近期储备肉制度运行的实践看,只给予企业少量费用补贴的单一储备形式已经弊端尽显,主要表现就是在生猪收购价格高涨时企业承储意愿下降,甚至拒绝承储,政府储备计划难以落实,难以发挥储备制度保底线、保市场、惠民生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将常年储备变更为动态储备以后,储备的方式和数量也要相应地增加弹性。

建议以如下方式下达储备计划:当生猪流通受阻,价格严重下跌,省内局部地区出现较为严重的压栏现象时,政府采取以承储企业补贴的形式下达储备计划,鼓励省内大型屠宰加工企业增加收储量;当生猪供给不足,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时,政府采取向省内大型屠宰加工企业全额购买的形式下达储备计划,并根据压栏数量和省内大中城市猪肉消费数量合理确定储备规模。

猜你喜欢

出场存栏屠宰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生猪 养殖利润可观 屠宰盈利不佳
还没出场,就已出局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看这不寻常的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