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心理护理应用于脑梗塞护理中的效果

2019-07-22王玮吕文娟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3期
关键词:脑梗塞心理健康

王玮 吕文娟

【摘 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应用于脑梗塞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塞患者的个人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全部采用常规护理,另在后组中应用个性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中强迫、焦虑、抑郁、恐怖、偏执、敌意、人际关系、躯体化、精神病性等各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能够提高脑梗塞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病情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梗塞;个性化心理护理;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3--01

脑梗塞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患者伴有吞咽障碍、语言障碍、运动障碍、肢体偏瘫等症状,严重危害患者的心理健康,降低生活质量。研究表明:负性情绪能够削弱机体的调节功能,降低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不利于脑梗塞患者的康复。鉴于心理健康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我院将个性化心理护理应用于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纳入研究的两组患者均选自2017年3月~2018年7月,经CT、MRI检查,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脑梗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视觉障碍、听力障碍、肝肾功能异常、认知障碍、精神疾病、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者。对照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7~74岁,平均年龄(62.35±1.28)岁。观察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58~76岁,平均年龄(61.87±1.36)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动态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生命指标,给予氧气支持,营造整洁、安静、通风的病房环境,合理设置室内温湿度;帮助偏瘫患者按摩、翻身,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

个性化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疾病、症状、经济和学历水平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掌握患者的心理动向,了解其心理需求。脑梗塞患者以老年人居多,患者的体力和抵抗力下降、动作和反应比较迟缓、肢体活动受限、严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对于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处理语言安抚和鼓励之外,还要帮助患者勇敢接受和面对肢体功能障碍,尽快适应脑梗塞之后的身体状况。如果患者性格要强,则要对其进行角色训练,让患者尽快完成角色转换。临床症状不同,对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也有有所差异,处于脑梗塞急性期的患者,重点在于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完成心理重建,提高患者的临床配合程度。对于急性后期的患者,要叮嘱其保持平和的心态。对于恢复期的患者,应指导其进行心理调适,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让患者尽快适应社会。

1.3 观察评定标准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于护理前、后分别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量表包含强迫、焦虑、抑郁、恐怖、偏执、敌意、人际关系、躯体化、精神病性9个因子,每个因子的评分范围为1~5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CL-90量表评分比较,见表1。

3 讨论

导致脑梗塞的主要原因在于血液循环障碍,数据显示:脑梗塞发病后,70%~80%的患者出现语言障碍、肢体功能障碍;5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心理障碍,并由此导致机体调节功能下降,十分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如今,生物、心理、社会于一体的医学模式在临床广泛普及,护理工作中愈发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为此,我院在脑梗塞患者中全面落实个性化心理护理,显著提高了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后续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优质护理对5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的效果[J]. 秦芬平.上海医药.2018(09)

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及施行效果[J]. 张慧敏.黑龙江科学.2018(09)

脑梗塞护理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分析[J]. 郝兴双.中外医疗.2018(13)

猜你喜欢

脑梗塞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关于脑梗塞患者护理浅析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舒适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