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人汤养宗的时间魔法

2019-07-19韦文语

星星·诗歌理论 2019年6期
关键词:立场首诗诗人

韦文语

汤养宗是一个对时间具有敏感意识的诗人。他坦言,通过对时间秘密的挖掘,他建立了多维的言说方式,从而通往属于自己的复杂写作。在《叙述的时间形状或向复杂的写作致敬》一文中,他说道“这是一种具有分裂性质的写作,它催发了事物内在隐秘性的多向度呈现”。他为自己的博客取名《时间魔法师》,其实是暗示了他的某种写作观念:确立多元并立的时间意识,赋予时间魔术般的多种形状,从而达成对真实世界的深度思考。

在多重时空叙述中,汤养宗摆脱了单一和线性的时间观念,构建出两种时间并存的文本世界。《光阴谣》是汤养宗最负盛名的诗作之一,也是诗人探索时间叙述的代表性作品。在这首诗中,诗人向我们呈现了两种并行存在的时间:一种时间是对现实的日常生活的再现,另一种时间则是对现实的超越,提炼出在日常中流逝的时间之本质。

汤养宗曾写过另一首诗,叫《三个场景时间里的一个叙述时间》,颇能体现汤养宗对两种时间的思考。在这首诗里,他先是复述了他曾经写过的三个场景,或者说是三个故事,接着他写道:“这些看似散裂的场景或故事,经过诗人的再次叙述之后,已属于同一首诗。”用诗中原话说,叫“三个场景时间听命于一个叙述时间”。我们不妨借汤养宗这首诗,为两种时间命名。一种是场景时间,一种是叙述时间。在场景时间中,朦胧隐约的经验只是一种“潜意识”,但是通过叙述时间的表达,这种“潜意识”逐渐显露出它的真意,诗人也由此实现对生活经验的超越性理解。古语有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诗人处于日常生活中成为芸芸众生之一员,他也只是个迷茫的当局者,看不清时间流逝的真相。而当诗人跳出日常生活,站在场景时间之外,成为旁观者,他看到了时间流逝的秘密。

日常生活中,时间体验往往是不被察觉的,无数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了。朱自清在《匆匆》一文表达出对时间流逝的惶惑:“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时间去哪了?这是古往今来从未停止的追问。可见日常之中,我们对场景时间的感知往往是混沌的,不可解的。汤养宗站在场景时间之外,看到了时间的流逝,感受到时间和自己的牵扯,却有了一种清醒的觉悟。这个时候,他不再是生活的随波逐流者了,而是一个拥有全能知觉的时间之神,直接把握住了时间的真理——时间流逝本身,也是对生命的一种确证。

在两种时间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看待世界的两种视角,也是两种立场。汤养宗在一篇随笔中说道:“当代生活已发生多方位裂变,形成了一个交错颠倒的新时空,当代诗人再不能像古典时期一样,直观地看到世界的整体。这个时候诗人必须同时启动两种视角。一种视角是局部性的,是俗世中林林总总的生活经验;一种是整体性的,能够统摄俗世的一切情感。”按汤养宗的说法,前一種形成了诗人的生活立场,后一种形成了文本立场。

在生活立场上,诗人与常人一样,为物质的存在而奔波,就像潜入了日神的梦境,理性而麻木,安稳地编织着生活的网,深陷于此中,却从容不迫。但在文本立场上,诗人被迫正视生存处境,清醒地看到“活着就是漏洞百出”。这是一种自我放弃,也是对生命的谅解,在难以把握的时间背后,找寻生存的意义。

两种时间生成了两种立场,两种立场又追认了两种时间的存在。

叙述时间是对场景时间的摆脱——与其说摆脱,不如说是一种升华。钱理群在《论沈从文的小品文<生命>》中说沈从文是“离开自己生活来检视自己生活”。其实汤养宗的《光阴谣》也是一种离开现实人生,从而观照到人生真相的智性书写。诗人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到了时间的全貌。

但是两种时间又是相互连通的,由此形成了一种时间辩证法。汤养宗在《光阴谣》中借用“竹篮打水”这个富有古意的说法,让这种时间辩证法获得了最经济的表述。他把时间流逝比喻成竹篮打水——一种可见的动作,本来看不见的时间,就变得形象而可见了。

无论是在表层上,还是在深层上,“竹篮打水”都与流动的时间有关。我们通常认识的线性时间,和水的滴落在形象上具有高度一致性,而打水的动作和人生感受高度契合,由此生成了一种命运的启示。竹篮打水在动作上是重复的,结果是徒劳的,但是这种徒劳往往不被打水的人清醒意识到。唯有摆脱场景时间的遮蔽,人们才能发现这种徒劳。汤养宗就是那个时不时站在场景时间之外的诗人。他的诗作不仅再现了日常生活图景,也展现出了日常之外难以把握的时间层次,实现了多维诗歌的诗学理想:“利用陈述写出陈述不可能的伸延性,用叙述来颠覆与消解叙述的局限性。”

汤养宗是一个“时间诗人”。他在两种时间的循环变动中辨认时间,从而获得了某种命运感。重复打水耗尽一生,就像西西弗斯重复将巨石推向山顶,其实是以荒诞和虚无对抗的徒劳无功。汤养宗手持竹篮,一次次打捞着“满满的无”,以此表达对虚度光阴的认同,安于时间流逝的命运。这是空的遗憾,也是大成若缺的自我成全。

猜你喜欢

立场首诗诗人
《上课没人抢》
扬善
“诗人”老爸
愤怒
草地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秋千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No.3 最佳小诗人
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