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对中小学家校合作的启示

2019-07-19邝颖茵黄喜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家校合作中小学

邝颖茵 黄喜珊

〔摘要〕家校合作倡导学校与家庭携手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环境、有幸福感的个体。就中小学家校合作现状来看,目前家校合作普遍存在忽视学生主体性、合作关系不平衡、家校活动质量不高等问题。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提出了家校合作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家校应该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开展高质量的家校合作活动,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

〔关键词〕家校合作;积极心理学;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8-0066-03

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孩子的认知、言语、思维、个性、意志等都是在家这个天然学校中发生发展的。父母作为陪伴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在养育的过程中给予了孩子充分的爱和呵护,陪伴孩子练习走路、学习说话、认识事物、发展社交等,这些经历对孩子往后的人生都异常重要,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时常为孩子的点滴进步而欢呼雀跃,能由衷地表扬、赞美孩子。父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让孩子感受到了爱与信任,逐渐积累关于自身的积极期待和正面认识,学习自尊自信,学会肯定自己,并在以后遇到困难时有力量、有勇气进行斗争。

孩子慢慢长大,到了上学阶段,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此时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个体积极的品质、坚毅的个性、良好的习惯等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并将成为个体生活和学习的根基。苏霍姆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 ”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得到同样的重视,二者如同人之双足、鸟之双翼,相辅相成。

一、家校合作的现状

家校合作是指家长为了子女身心健康发展,在家庭或学校、社区参与的各种教育活动[1]。按照不同来源,可以把教育分成三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主要活动场所为家和学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其影响更大,因此家校合作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尤其重要。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支持,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购买服务等形式,形成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近年来,在政府、教育界的倡导下以及一些政策文件、科研成果的影响下,学校和家庭愈发重视家校合作,但由于固有的教育观念和應试教育的影响,家校合作在理论和实践上还不完善,如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家校合作关系不平衡、过于注重形式等。

(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家校合作是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环境、有幸福感的个体。然而在家校合作实践中,学业成绩和学生成才才是学校和家长的主要话题,学校和父母结成了督促学生努力学习的统一战线,家校合作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父母关心学生的成绩和排名多于在校经历和交友情况,学生考试成绩稍不理想就会引来父母严厉的指责,损耗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父母与班主任的交流往往局限于作业和学习方面,有的家长与老师甚至是零交流,只要学生在校不犯错误、不被老师投诉就行,关于学生的情绪、心理需要、意志等方面的交流很少涉及。不少教师在升学率的压力下,忽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忽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教育教学工作不够深入细致[2]。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教师的责任,忽视自身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也缺乏较为完备的心理学知识,较少与学生深入交流,难以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

(二)家校合作关系不平衡

家校合作的最高目标在于促进儿童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此,家庭和学校之间应建立友好的伙伴关系[3]。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有赖于家校双方的积极参与,然而目前仍有部分家长认为家校合作的责任在于学校,因为学校无论在教学质量上还是教师的专业性上都更有优势,所以家校合作就是要听学校的指挥,然而这种听话式的配合往往弊大于利,是一种单向的沟通模式,导致家校双方不能有效地沟通,最终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除此之外,部分地区家校合作甚至出现了被边缘化的状况,家校合作是出于评优评奖或者用作展示的目的而开展,在校学生家长对家校合作的意义和作用一知半解,有的家长连是否有家长委员会都不清楚。家校合作关系的失衡可能导致培养目标不一致、家校沟通不顺畅、责任不清等,最终的结果是耽误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家校合作追求形式,缺乏实效

目前,家校合作的活动形式五花八门、品类繁多,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热火朝天、充满欢声笑语,但是活动结束后家长和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吗?未必见得。如果活动只是看起来热闹而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会直接影响家长参与的热情,让家长对家校合作的意义产生怀疑,以后的活动也会应付了事。高质量的家校活动应该关注学生和家长的需求,经过精心策划,能体现校本文化,并且活动与活动之间逐层深入,由浅入深,最终达到促进关系、加强沟通等效果。例如,现在热门的亲子农家乐活动,美其名曰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性,但是往往缺乏前期的策划,活动现场家长忙得不可开交,而学生无所事事。这样的活动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在家校活动的开展中还有这样一种现象,低段和中段学生家长参与度高,高段学生家长参与度低,似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家长逐渐退出了家庭教育。

二、积极心理学对家校合作的启示

从目前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来看,其根源在于家校合作过于强调对于学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纠正,企图通过家校合作来集中、有效地解决学生发展中遇到的所有问题。然而当家校合作把目光聚焦于问题的同时,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乐观、希望、宽容等积极品质。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学校和家庭不妨换一个角度,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待学生,关注学生身上的发展潜能,在家校合作过程中挖掘学生身上积极的因素并加以利用,让学生永葆这种正面的态度,这对学生今后的生活有更积极的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个体的发展潜能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科学。它旨在激发个体的优势和潜能,促进个体的适应和发展,实现个体的生活幸福和价值超越[4]。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涉及三个层面:一是积极的主观体验,如主观幸福感、愉悦和生活满意度等;二是积极的人格特质,如乐观、希望、勇气、宽容、积极的人际关系、复原力、开放性思维、坚韧性等;三是积极的公众品质,如利他、文明、友善、敬业等。积极心理学强调问题的预防,强调人性中积极的一面。积极心理学顺应时代的要求,可以满足人们对美好世界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也符合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二)积极心理学对家校合作的启示

教育的任务是促使个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关注缺点和不足,使问题得以解决;二是传播科学,使人获得知识、技能和社会道德;三是使天才得以发展。积极心理学正好涵盖这三方面的内容,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上的应用体现在,聚焦于学生潜在和外显的积极品质,通过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的方式,达到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特质和公众特质的目标。

1.关注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自我决定理论指出,个体的健康成长有赖于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归属需要这三个基本需要的满足。自主需要是指个体能自主选择和决定自己的行为,可以自由选择做或者不做某件事。现实中,学生选择不去父母报名的兴趣班,结果是引起父母的责骂;很多父母期望过高,而没有考虑孩子心里的想法。能力需要是指个体感受到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某事。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认可前期来源于重要他人的看法,很多时候学生还没动手做,父母就先放弃,学生自然以失败告终,“这地你扫不干净。”“这道题很难,你做不出来。”归属需要是指个体对某人或某团体有归属感和安全感。并不是学生生活在当下的环境,他就自然能产生归属感。学生归属感的满足需要学校和家庭的接纳和包容,不附加任何其他条件。而现实是你听话、你成绩好,我就爱你,否则我不爱你——这样的爱让学生终日诚惶诚恐,害怕被抛弃。家校合作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和家庭都应该看到学生这些基本需要并给予学生所需的心理营养,当学生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更有力量去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斗,幸福感也自然得到提升。

2.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品质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增长文化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是很重要的,但是光有知识和技能不足以保障孩子日后的人生平安顺遂。在新闻媒体上,一些学生自伤自杀的案例并不少见,这些鲜活的生命本应有更璀璨的未来,最后却只换来人们的声声惋惜。以此为戒,家校合作需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如乐观、希望、复原力等。拥有乐观视角的个体可以在生活琐事中找到乐趣,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即使是面对重大的压力也能较好地调节自身,来迎接挑战。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有利于乐观的培养,民主型父母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接纳、理解和包容,让学生感到有更多的可用资源,帮助学生形成对未来积极的态度。挫折是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障碍物,面对挫折和困难,有的人很快就能站起来,有的人从此一蹶不振,复原力是其中关键的因素。学校和家庭应该培养学生自身克服挫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承担责任,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

3.开展优质的家校合作活动,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

优质的家校合作活动如同连通学生、家长、学校三方的桥梁,通过活动,三方加强沟通、促进理解、达成共识[5]。家校合作活动可以形式多样而又内容丰富,例如,邀请心理专家或教育专家到校开办讲座,让教师和家长都能学习到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更深的了解,在學生出现问题时能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或者定期开展家长沙龙,让有相同需求的家长聚集在一起,就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探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长的焦虑,因为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孩子问题的非独特性。同时通过家长沙龙,可以传播自我悦纳的理念,教会家长欣赏和悦纳自己,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力量,学生的成长需要从父母身上汲取力量,幸福的家长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孩子;或者开展不同主题的亲子团辅活动,学生和家长的互动模式在游戏中可以清楚地呈现,有助于心理教师了解学生情况,同时家长和学生可以把活动中的感受和领悟带回到生活中,有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家校合作的活动无论形式如何改变都离不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一目标,学生的成长有赖于其切身体验,优质的活动为学生拥有积极体验提供了机会和场所。教师要注意在活动中多帮助学生体验积极、愉快的情绪,因为良好的情绪具有激励作用,可以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去。

三、结语

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乐观、希望、宽容、忠诚和爱等积极品质,可以很好地满足当代教育对于个体幸福发展关注的需要。因此,家校合作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理念有利于弥补当今家校合作中的缺憾,重视学生的积极体验,逐步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本文通讯作者为黄喜珊)

注:本研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8YJA190004)、广东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2016)、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2019)、幸福广州心理服务与辅导基地资助。

参考文献

[1]张国超,曹健,何静. 家校合作教育研究和指导[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 刘晓琴. 家校联合共同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J]. 2009(7):158-159.

[3]韦姣. 澳大利亚《家校合作框架》述评[J]. 世界教育信息,2018(22):64-69.

[4] 刘翔平. 积极心理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5]王海军. 中小学家校合作方式的创新与实践[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5):51-55.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广州,510631)

编辑/于 洪 终校/梅 婷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家校合作中小学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