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123”模式

2019-07-19于春娥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双创工作教育

于春娥

摘要: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高等学校可以尝试“123”创新创业模式,即围绕培养学生成才这一中心,充分发挥专业教师与社会导师的合力,打造系统化双创教育、专业化双创指导、市场化创业实践三个阶段的服务链。

关键词:高等学校   创新创业教育   “123”模式

加强和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升级的迫切需要。高等院校可以尝试“123”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就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培養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完善制度建设,建立适合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平台和机制

首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高等学校应出台各种政策文件,与相关职能部门、学院紧密配合,建立协调一致、分工明确的工作机制;其次,高等学校应注重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建设,根据专业特点,聘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校友、企业家等,与专业课教师一起担任学生的创新创业导师,形成校内、校外共同指导教育的合力,使“双创”工作得到师资保证;最后,高等学校应注重“双创”工作实践基地建设,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建,搭建“双创”工作资源平台,为学生参加“双创”活动搭建平台。

二、开展系统化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培养学生基础性创新创业能力

首先,高等学校和教师应统一思想认识。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工作是一项教育任务,应通过教育提升全体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但有部分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偏见,所以高等学校应统一教师的思想认识,使教师在教学和科研环节中重视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其次,高等学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指导工作。高等学校要对教师进行系列化、专业化的培训,并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学生的培养计划和专业课程体系中,采取专题化形式,针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创业项目的选择、企业的构建及管理、财务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等展开培训。

高等学校通过系统化和普及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营造创新创业文化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与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了解、认识及接受创新创业的理念,关注和参与创新创业的学习与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

三、开展专业化创新创业指导,组织优秀项目团队,实现“双创”重点突破

只能通过专业化团队的组织和训练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才能实现从“双创”普及到素质提升的质变。在团队组建指导中,高等学校要遵循“两个方向,三项原则”的团队组建方式,即团队成员要拥有共同的兴趣和目标,要遵守互助、互补、互谅的原则,才能保障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高等学校可以建立“双创”学生数据库,在学生依据“三原则”自由组队基础上,指导学生依据兴趣、目标精准匹配,协调学生组建团队。

高等学校应针对教学科研工作中大学生的创新训练项目,积极协调导师和学生团队,按照创新创业项目思路给予同步指导,将教学、科研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创新项目竞赛紧密结合,为创新创业教育积累资源和项目。

四、开展市场化创业实践,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力推创业孵化

在有效普及创新创业知识的同时,高等学校还应将创新创业实训融入专业教学、科研项目、毕业设计中,指导并鼓励学生开展技能实训。在校内,高等学校要全面开放教学与科研实验室,由单一的实验功能转变为集专业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能训练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在校外,高等学校要协同产学研,共同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实习、实训、创业、就业基地。

在创新创业实践工作中,高等学校应重视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的作用,有效发挥创新创业社团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创新创业工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高等学校“123”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及“两个方向,三项原则”的团队组建方式符合时代发展潮流,能有效整合校内和校外的创新创业资源,既实施了全员创新创业教育,又根据专业特点、学生兴趣,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补充。

参考文献:

[1]高建伟,丁德昌.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张英华,凌陪会.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模式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丁彦,张胜利,周清明.浅析独立学院创新与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J].文史博览(理论),2009,(10).

[4]商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7.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猜你喜欢

双创工作教育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不工作,爽飞了?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