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丙型肝炎病人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

2019-07-19李晓娟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4期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心理护理干预丙肝

李晓娟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对患者的依从性和疗效影响情况进行分析。 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对50例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均有25例患者,两组接受了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对患者观察18个月。对比治疗依从性,抗病毒治疗情况和效果。 结果:心理护理组患者接受治疗48周的完成率比常规护理组高,治疗效果比常规护理组优秀。 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够让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升,让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提升,临床中能够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 丙肝;心理护理干预;抗病毒治疗

【中图分类号】R17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19)14-202-02

丙型肝炎以血液作为主要传播途径,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范围内的丙肝感染率是2.8%,我国部分地区的感染率高于3.5%,没有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急性丙型肝炎慢性化率是50%至80%。有20%至30%的患者会演变成肝硬化,有些患者会演变成肝癌。因为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症状隐蔽,我国的诊断率和抗病毒治疗率均比较低,现在临床中主要是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引起了肝炎慢性化,很容易演变成肝硬化、肝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不突出,比较隐匿,患者发病初期对疾病认知度不高,加深认知后,患者因为疾病,经济,和治疗的副作用失去了信心,精神状态不佳 [2]。所以,为丙肝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能够让患者对疾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让患者坚持完成治疗,对疾病的进展进行控制。临床中使用护理心理学知识将心理和生理护理结合,对患者的病情稳定和康复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此次就50例丙肝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抗病毒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有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对50例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患者进行分析。患者除了肝硬化还有心血管疾病,有理解能力,能够配合心理护理。将患者进行了分组,心理护理组有25例患者,1例男性,24例女性,最小42岁,最大69岁,平均(55.68±6.29)岁,HCV-RNA基线水平取对数为5.66±1.08;常规护理组有25例女性,最小38岁,最大65岁,平均(54.28±6.46)岁,HCV-RNA基线水平取对数为5.83±0.99。两组的一般性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能够对比。

1.2 方法

入院后,对患者进行了心理干预和成功护理,追踪观察12个月。心理护理使用一对一的护理方式提供心理护理。内容有以下一些:①心理干预。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倾听患者的倾诉,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使用针对性的心理指导,让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调整,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提升患者的自信心,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②认知干预。为患者进行病区介绍,让患者能够对治疗环境熟悉,为患者发放治疗资料,介绍病情。对干扰素的治疗不良反应进行讲解,让患者能够注意观察事项,注射干扰素后会有发热,乏力,头痛,纳差等等不良反应。为患者进行相关的疑问解答,提升患者的依从性。③行为干預。指导患者应遵循的饮食原则是多吃蔬菜、水果,适当吃鱼、肉、蛋类,少吃糖和脂肪类食物,在不影响以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食物的色、香、味,满足病人的感官刺激。纠正病人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酒、吸烟、熬夜,并告知其危害。让病人运动和休息相结合。④社会及家庭支持干预。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家庭和社会支持重要性的讲解,调动社会和家庭力量,鼓励患者和家人沟通,让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消除负面情绪,提升治疗信心,积极的接受治疗。

1.3 观察指标

两组护理后对治疗的依从性、非医嘱中断抗病毒治疗率和HCR-RNA完全应答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心理护理组患者接受治疗48周的完成率比常规护理组高,治疗效果比常规护理组优秀。

3 讨论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简称为丙型肝炎或者丙肝,该疾病主要经过输血、针刺以及吸毒等进行传染。据统计每年都有很多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引起了肝炎慢性化,很容易演变成肝硬化、肝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不突出,比较隐匿,患者发病初期对疾病认知度不高,加深认知后,患者因为疾病,经济,和治疗的副作用失去了信心,精神状态不佳 [2]。所以,为丙肝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能够让患者对疾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让患者坚持完成治疗,对疾病的进展进行控制[3]。闫雪琴等[4]对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小剂量干扰素抗病毒的效果观察研究发现,治疗后患者的纳差、腹胀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肝功能也得到改善,病毒学指标也得到改善,证实小剂量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具有较好的效果。

此次研究中,抗病毒治疗12周和48周时的应答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系,非医嘱中断率差异系比较大,所以,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中断率,让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Journal of Hepatology . 2013

[2] 万谟彬.2012 年亚太肝病学会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治共识的认识和理解[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4(7):66-68.

[3] 林月莲.丙肝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J].现代医院,2007,7(6):93-94.

[4] 闫雪琴,李志勤,武淑环,等. 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小剂量干扰素抗病毒的效果观察[J]. 医学论坛杂志,2011, 32(6):35-37.

猜你喜欢

抗病毒治疗心理护理干预丙肝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miRNA-122与丙肝病毒感染及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对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研究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