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润滑油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识别和防护设施评价

2019-07-19曾宜辉林国就谢贞文

石油商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防护用品职业病限值

曾宜辉 林国就 谢贞文

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

润滑油生产的主要原辅材料是基础油和添加剂[1],成分复杂,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了解润滑油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利用职业病危害检测和防护设施调查等方法,对某润滑油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进行识别,并对其防护设施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价,以期为职业病危害控制决策的制定提供支撑。

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选择华南某大型润滑油生产企业。

研究方法

在全面了解企业的工艺流程、原辅材料、生产方式等情况基础上,根据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对各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对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等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该企业设有润滑油生产、润滑脂生产、储运、检测等工段,各工段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有害因素、噪声、高温、粉尘等,详见表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根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接触情况,对该企业存在的正己烷、环己烷、苯、甲苯、二甲苯、丁酮、硫化氢、二氧化硫及噪声等进行了检测。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各工段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危害因素正己烷、环己烷、苯、甲苯、二甲苯、粉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的检测浓度均符合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的要求。但在润滑油调合加剂工岗位检测到少量的苯(PC-STEL:0.4 mg/m3,限值:10 mg/m3),润滑油200 L灌装工岗位(PC-STEL:0.8 mg/m3,限值:180 mg/m3)、检测中心(PC-STEL:2.1 mg/m3, 限 值:180 mg/m3)检测到少量的正己烷,在检测二楼滴定岗位检测到少量的甲苯(PCSTEL:1.2 mg/m3,限值:10 mg/m3)。

噪声检测结果

各岗位接触噪声的8 h等效声级也符合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的限值要求,但在润滑油空压机房、泵房的噪声值超过90 dB(A)[限值:85 dB(A)],应引起企业的注意。

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情况

该企业罐区露天布置,自然通风良好。在润滑油、润滑脂和检测都设有机械通风设施。本项目采取的机械通风设施见表2。

噪声较高的设备一般都安装在单独的泵房内,如空压机房、泵房。工人巡检经过,接触危害因素时间较短。

夏季可能形成高温作业环境的润滑油200 L灌装厂房、小包装厂房内设置了多处轴流风机,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作环境的温度。

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与使用情况

公司接触有毒有害岗位员工均配备了防毒口罩、防毒面罩、防尘口罩、防护镜等防护用品,并建立了发放台账,详见表3。

表1 各工段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表2 本项目采取的机械通风设施

结论和建议

本次调查显示,某润滑油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较多,且各作业现场都设置了相应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控制效果基本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现场调研调查也发现在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

◇润滑油调合加剂岗位接触添加剂中呈酸碱性的物料,缺少防酸碱面罩、防化学液眼镜;

表3 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情况一览

◇润滑脂调合、投料岗位接触酸碱物料和其他化学毒物,没有配备防酸碱面罩和防毒物渗透手套;

◇检测分析化验岗位因接触酸碱和有毒有害气体、液体,防护用品中缺少防酸碱面罩,耐酸碱手套数量不足每人1副。

建议企业进一步完善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并且针对添加剂投料应改革生产工艺,提高装置的自动化、密闭化水平,降低作业人员对尘毒的暴露,全面提升职业健康风险的控制水平。

猜你喜欢

防护用品职业病限值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浅析生产作业个体防护用品装备及其市场发展
ICNIRP限制电磁场暴露的导则(100kHz~300GHz)解读
人人都有职业病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修改《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
父亲的职业病
2017年北京将实施“世界最严”锅炉排放标准
我可爱的职业病
北京:修订发布《汽油车双怠速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等3项地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