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路径

2019-07-17赵春霞

文教资料 2019年14期
关键词:管理者管理工作时代

赵春霞

摘    要: 以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高校应利用新时代信息化优势,进一步促进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目前高校在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道路上遇到各种问题,需要探讨更有利的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管理工作

高校教育应该顺应新时代发展需求,不断创新大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重要阶段,高校管理人员应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

一、新时代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意义

(一)为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新时代为高校教育事业带来机遇,应进一步创新教育管理工作模式,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高校教育管理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大学生管理工作,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保证教育管理活动顺利开展。高校教育以大学生为主体,为了正确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对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创新,帮助大学生增强纪律和组织观念,有助于大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二)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高校教育已经比较普及,为更多学生提供学习、成长的机会,大学生通过在校学习,不断强化综合能力。高校更加重视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针对当下大学生的发展情况,积极创新管理工作模式,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成长。高校通过对大学生的管理引导,能够帮助大学生完善学习知识结構体系,正确认知社会竞争力,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但大学生处于完善和发展阶段,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些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打击。因此,高校管理者应该重视对大学生心理的正确引导,创新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重新树立自信心。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有助于推进高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帮助学生扫除心理障碍,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1]。

(三)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对于高校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可在新时代下适应更多新的问题,促进高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高校不断完善教育管理活动,帮助大学生处理各方面的问题,向社会提供更具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进一步规范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新时代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高校应不断完善大学生管理方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一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经费得不到保障。

当前环境下,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一些因素的阻碍,经费支持不足是影响管理工作效率的主要原因。政府、学校拨款及社会企业赞助是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的经济来源,总体经费获取渠道单一,不利于大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大学生日常管理中需要经费处理很多问题,比如大学生宿舍的维修或举办活动,若经费不足则很容易影响维修质量或活动举办的效果。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相关资金支持不到位,挫伤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难以达到更好教育引导的目的,在管理工作中对学校或社会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导致大学生管理工作经费更加紧张。

(二)学校管理制度建设薄弱。

大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部分,需要规范和科学的制定管理制度,关注学校整体利益,促进个体利益的有效实现。目前一些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很难适应对学生思想政治及学习成果的要求,大学生管理还在逐渐稳定的状态,没有一个科学的服务保障。大学生管理工作对管理者的要求不够明确,影响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操作性不够强,难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发展环境。另外,一些高校没有重视学生的发展特点,对于大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性不高,缺乏对高校实际情况的结合,只是被动地执行单一化的规章制度,不利于学生积极成长。

(三)管理体制复杂,机构职能重叠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大学生管理涉及多个方面,然而我国高校各个相关机构对职责不够明确,或职能相互重叠,导致大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大学生管理工作相关机构之间,需要有条不紊地各尽其职,才能保证工作效率的提高。但目前高校团委会、工会、学生会、教务处等部门机构,分工不明确,出现职能重叠的现象,浪费较多资源和人力。高校投入的财力、物力管理较多,工作效率却与之不成正比,影响大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展开,各相关机构之间相互推脱责任,难以增强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大学生管理工作内容繁杂,相关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办事效率,甚至一些工作是由没有经验的大学生承办的,很难提高工作效率。

(四)缺乏学生和社会各界的有效参与。

为了保证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需要来自于各个方面的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仅依靠大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单方面的管理,难以实现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大学生管理工作需要社会、学生、高校管理者共同参与,满足新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的发展需求,真正尊重大学生发展。我国高校管理工作整体还处于较封闭的状态,忽略大学生自身发展意愿,很少考虑大学生利益需求,难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阻碍个性化优势的发挥。大学生管理工作涉及内容很多,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若缺乏相关人员的有效参与,则会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降低学生的责任感,不利于大学生未来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新时代创新大学生管理工作的路径

(一)落实人性化教育管理工作理念。

大学生管理工作应该积极顺应新时代需求,创新教育管理思想理念,以大学生为管理工作的核心,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让大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关心与尊重。大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应该积极落实人性化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正规化教育制度,重视人文关怀对学生的正面影响。新时代下,高校以人性化教育理念,拉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关系,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解决一些学习和成长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我国高校传统大学生管理方式更重视规章制度的遵守,很少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情况,难以帮助学生发挥更多能力。高校积极创新大学生管理模式,重视人文关怀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从根本上转变教育形式,有助于推动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建立和发展。高校应采用人性化教育管理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大学生个性化发展,重视实际管理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提高管理工作质量[2]。大学生管理应重视人文关怀理念的贯彻,关心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高校人文关怀观念教育的实施,让大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怀,促进他们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进而提高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效率。

(二)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教育管理机制。

在新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管理工作应该不断明确工作内容和责任,才能保证管理工作发挥有效作用。大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更加多元化,改善传统由辅导员负责多个班级进行工作的模式,重视大学生发展。一些大学生管理者经验不足,使最终工作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應该对管理者的工作进行详细分配,明确教育管理者的工作范围及责任,辅助大学生健康成长。高校应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教育管理机制,将教育管理辅导员详细分配,例如学习指导辅导员应该负责大学生的考试、考证及日常学习等;思想教育管理者应负责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思想观念,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等;生活教育管理者应该负责大学生日常生活,为学生生活提供高质的服务等。高校应该在管理实践工作中积极完善各个方面的管理内容,提升大学生管理工作整体质量,真正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就业和发展。只有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明确教育管理者的基本任务和责任,才能推进高校整体管理制度的有效发展,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高校应该重视各个管理部门的相互合作,促进学生会、班委会、社团联合会等之间的相互融合,加强学生与管理的互动,让学生认同高校的管理工作。

(三)组织生动活泼的教育管理活动。

在新时代环境下,高校应积极提高大学生对于管理工作的参与度,严格落实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应用。为了提高大学生教育活动参与度,要不断规范教育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组织生动活泼的教育管理活动,激发学生对教育管理活动的认同感。大学生管理工作应该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帮助学生参与学术讲座或课堂授课,促进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有效交流,发挥管理工作的时效性,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大学生管理工作需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接触到更多管理理念,提升学生参与度,帮助大学生解决更多问题,提高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大学生管理工作应该明确管理职责,在清晰活动主题的情况下,积极配合社团活动、文化活动等,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大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团队合作精神,发挥管理工作的实际意义。

(四)构建信息化教育管理服务平台。

在信息化发展新时代下,高校应该积极结合信息化优势建立教育管理服务平台,满足大学生对高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大学生管理工作应顺应互联网时代要求,通过建立相关服务平台,进一步了解当下大学生的服务需求,有利于提高管理工作服务质量,发挥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在互联网环境中,大学生管理工作需要与微信、微博等平台有效结合,对管理内容进行积极宣传,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新时代管理工作内容,提高学生参与度,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对管理工作的认可度。

综上可知,高校大学生管理模式需要积极创新,有效执行创新管理工作细则,以满足新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的更多需求。高校实施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有助于改善大学生思想观念,使其支持管理工作的实施,达到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高琛.新时代下创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9):181-182.

[2]张燕.新时代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转型方向[J].现代经济信息,2016(06):426.

猜你喜欢

管理者管理工作时代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