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宣言》的人文情怀及理论品质

2019-07-17冯扬

文教资料 2019年14期
关键词:人文情怀共产党宣言

冯扬

摘    要: 《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著作,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宽广的人文情怀,凝结了革命性、实践性、发展性、前瞻性的学术理论品质。时至今日,《共产党宣言》依然散发着强大的理论光芒,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人文情怀    理论品质

诞生于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篇幅不长,正文仅两万多字,但它在国际上的传播极其广泛,对人类的影响和贡献无与伦比。《宣言》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宣言》逻辑严密、观点鲜明、富有感染力。它是全世界传播时间最长、流传领域最广、发行数量最大、拥有读者最多、影响世界最长的政治文献,是当今美国十所顶尖高校大学生课外阅读前十的经典学书目。二是《宣言》具有以人为本的宽广的人文情怀,这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远大志向和理论素养分不开。

一、《宣言》背后的人文情怀

日本著名作家东野圭吾曾指出:这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宣言》发表时马克思只有30岁,恩格斯仅28岁,令他们未曾料及的是,由于他们的思想再次碰撞掀起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头脑风暴和席卷全球的社会革命。是什么赋予了《宣言》这种特殊的魔力?除了因为《宣言》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和鲜明的政治主张外,《宣言》还蕴含着马克思、恩格斯个人广博的人文情怀和追求大爱的崇高境界。

1.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人文素养为《宣言》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出身于中产阶级律师家庭的马克思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马克思的父亲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幼儿时期的马克思是听着伏尔泰等伟大思想家的故事长大的,这对他后来人生志向及选择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1835年8月,17岁的马克思中学毕业,他在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职业的选择不能为个人虚荣心左右,不能因为渺小的激情和一时的兴趣,要把远大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对人类做出有益贡献。他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①

2.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为《宣言》的诞生提供了动力

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其思想上的富有常常是以生活上的贫苦潦倒为代价的。年轻的马克思起步很高,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激扬文字,在他眼前灿烂的个人前程如平坦的大路一般展开。以他的学识和能力,荣华富贵、锦绣前程本唾手可得。然而,他的一生却一贫如洗、儿女夭殇,他的妻子燕妮,这位风华绝代的贵族小姐为了一口面包不得不反复典当祖母的婚戒,七个子女中有三个被活活饿死以至于连丧葬费都是借来的……他一生被自己的祖国抛弃,被多国驱逐,最终成为一名颠沛流离的世界公民,但他依然义无反顾、孤注一掷地追求着共产主义理想。

3.肝胆相照的革命友谊是《宣言》诞生的现实支柱

关于马克思与恩格斯两个人的革命友谊,除了生活上的互帮互助、相互扶持外,更重要的是在事业上。用列宁的一句话形容他们之间的友谊,那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已然超越了古往今来所有关于友谊的传说。在个人特质上,马克思如同一个张扬洒脱的文科男,恩格斯好比一个低调内敛的理科男。马克思文思如泉涌,恩格斯严谨而克制,如同鲍叔牙之于管仲,周恩来之于毛泽东。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已年过六旬,他放弃了自己的写作,帮马克思整理著作,而且最终署名都是马克思。他说通过整理书稿,终于又可以跟老朋友在一起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把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这种超越个体、超越种族、超越国家从人类整体甚至宇宙大全的角度思考人类命运的发展不能不说是伟大的。

二、《宣言》的理论品质与魅力

1.实践的品格

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②这句话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马克思恩格斯从创立《宣言》开始,就认为理论研究应该以实践为前提和出发点。为此,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一直与当时的工人运动紧密结合。这种实践指导意义在《宣言》中有多处表述,如在《宣言》第二部分指出:“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③强调了联合开展革命斗争实践的必要性。如在《宣言》第四部分,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指出:共产党人只有用暴力才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并最终赢利整个世界,他们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2.革命的批判

作为一种创新思维和变革思维,批判思维是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中明显的特征。从人类历史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哲学家更多地关注如何认识和解释世界,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认为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固然重要,但改造和变革世界才是人类存在发展的基础前提。在《宣言》第一部分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的既定生产关系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资本主义的发展最终导致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内在矛盾使它首先生产的是自身的掘墓人,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无产者。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④

3.前瞻的视域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利润驱使,使这些国家不断进行殖民扩张,这一过程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开拓,从而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費都成为世界性的活动。这种扩张活动自然而然促进了世界市场、世界文学(即世界文化)和世界历史的形成。《宣言》认为“世界文学”即世界文化开始形成,历史已逐渐成为“世界历史”。可见《宣言》第一次站在全球视野和高度,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并深入考察处于这个整体中的各民族、各国家、各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未来发展趋势,这种前瞻性的理论思维方式,使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视域非常宏大,几乎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各个领域,从而站在学术研究的最前沿,这是《宣言》在众多经典文献中卓尔不群的重要原因。

4.发展的眼光

《宣言》完成以后,恩格斯曾经指出:“《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⑤阐释了《宣言》的真理性与科学性。但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从来不否认对《宣言》中的个别结论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补充、丰富和发展的必要性。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后,当马克思和恩格斯再次回顾《宣言》时,他们认为原理的应用不应该是僵死的教条,而要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他们指出,《宣言》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⑥。在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全面客观地对比分析欧美革命和俄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后指出:“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工人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共所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⑦可见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把自己的理论当教条,而是作为开放的、需要不断发展的理论。

三、《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

《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著作,它的理论光芒和理论意义对我们今天依然具有重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1.《宣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源头活水

共产党员的初心是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和铅华尽染时的恪守与坚持。《宣言》指明的共产主义理想就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初心。《宣言》深刻影响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千百万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与斯诺谈话时回忆说,年轻时的他之所以能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党宣言》功不可没。据统计,毛泽东一生读的次数最多的书,就是《共产党宣言》,他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有时只阅读一两段,优势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⑧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指出:“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⑨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内高级干部大都是通过读《宣言》走上革命道路的。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原原本本地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其中首篇就是《共产党宣言》。

2.《宣言》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南

《宣言》包含的全球化思想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资本主义虽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但资本的全球扩张、经济的一体化及贫富差距的扩大,失业人口的增加无一不印证了《宣言》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命运的预言。虽然“全球化”这个术语,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并没有提及,但他们详细论及了“市场总是在扩大”,现代大工业替代手工业,商品的极大剩余,推动航海和新大陆的开辟,“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出现了世界市场等,实际上是论及“全球化”的相关思想,揭示了商品、资本等“全球化”带来的恶果,必然导致失业人口剧增,贫富差距扩大,阶级矛盾尖锐,民族矛盾加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⑩

3.《宣言》是中共产党人推进理论创新的不竭动力

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法宝。《宣言》指出,人们的意识随着生活条件、社会关系和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思想历史证明了“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11}。客观上指出了理论应与时俱进地随着实践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是牢牢把握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个最大实际,准确地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判断,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战略安排,可以看作对《宣言》关于理论创新的回应和践行。

4.《宣言》为新时代坚守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遵循

1872年德文版序言指出:“《宣言》中发挥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12}这些原理在实践中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3}。《宣言》实质上指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具体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一方面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这一点不能动摇、不可含糊。另一方面要依据新时代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行不通,照抄照搬没出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宣言》为新时代坚守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遵循。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党员干部要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真理的味道有点甜,经典著作常读常新。

注释:

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

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8.

③④⑤⑦{11}{12}{1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41,35,10,4,41,10,10.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

⑧十九大党章学习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0.

⑨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⑩田克勤,李彩,孙堂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22.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项目“陕西高等学校德育模式创新与大学生文明道德意识的培养(14JK1029)”;宝鸡文理学院校级重点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大学生世界观培育”(ZK2018019)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人文情怀共产党宣言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实践研究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立足听读说写,渗透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