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峰九沟一道河 三寨四村百石院
——全国第五批传统村落大峪青山后村素描

2019-07-17尚自昌

农家参谋 2019年6期
关键词:汝州山梁青山

尚自昌

汝州市龙山森林公园北邻的箕山深处,有一道南北走向的青龙河,在河道的几个转弯处,自然林木守护着4个石头村落,石窑、石屋、石院、石寨、石堰、石渠、石板路与突兀的峰峦、绵延的山梁、沟壑相融,楸树、梧桐、木兰、皂角、豹榆等名木古树荟萃,独立的水系哺育出了泉、溪、瀑、塘、潭、河等与水相关的元素。

从南到北的南坡、青山后、白庙、黑龙潭四个自然村,组成了青山后行政村。全村人口不足400人,分为7个村民组。村域南北长,东西窄,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2010年以来,随着龙山风景区的开发,来这里的游客不断增多。2014年,村里成立了古村落保护委员会,制定了保护公约。2016年,青山后入选河南省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2017年,河南省青山后传统村落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村党支部书记任法人代表。2018年,获省财政资金补贴支持,同年底,入选全国第五批传统村落名录。

天造水成桃源地 口小肚扁似宝瓶

8000万年前,地球上一次名叫燕山的造山运动,使汝州形成了两山夹一川的地理格局。青山后南北狭长的地带,也在这次造山运动中形成了独特的地理单元。

青山后村南部有三座海拔800多米的山峰,成“品”字状耸立,其绵延的山脊线就是南部汝河谷地、北部山区的分水岭。

青龙河其中的两个源头来自三峰北延的汇水坡,河道东西两岸是一道道向北走向的山梁,形成东西数里宽的“护墙”。青龙河向北行数里,遇一段东西向的山梁,河水在这里汇集成潭,然后继续北行,在木兰沟一带遇数道更高更宽的东西山梁,河水受阻使整个河道成为南北狭长的湖泊。湖面因长年积水升高,从山梁的薄弱处向北溢出,在数道山梁上硬是冲出刀劈般的断崖,当地村民称这里为一线天。

河水经石涧北行,入大峪西部的赵楼河中,然后西行汇入洗耳河,成为洗耳河的源头。

石涧东西两峰,似龙虎守门。西为见子岭,山域宽阔。东为双石垛,双峰相连,状似草垛。

从北部绿树相交不见天日的石涧向南进入青龙河后,豁然开朗,水岸山花烂漫,林间莺歌燕舞,让人不觉想到陶渊明理想中世外桃源的真实存在。

遁入山林居成村 战天斗地一千秋

传说北宋年间,汝州兵马司姓麻的守将因反对太监李彥在汝州设局括田,被设计陷害,就带着自己的弟弟和部分士兵逃到东北的承休古城造反,受到无田可种的散民支持,拥立他们为大小二王。麻王的坐大引起朝廷的重视,派大军前来剿灭。一位新婚不久的小将,自知麻王难敌朝廷的大军,一天晚上,乘自己在北门值守,带着妻子逃离了麻城,来到在一次狩猎中偶然发现的青龙河湾处一山洞里藏身。麻城被攻破后,官军将麻城一把火烧毁。小将站在大青山顶南望麻城几天不息的烟火,庆幸逃过一劫,从此在这里生男育女,成为“桃花源”最早的村民。为了感谢上天留给自己的这块保命地,小将就改姓刘。刘,留者也。

此后的近200年的安静时光里,青龙河渐渐形成了南坡、青山后、白庙、黑龙潭四个自然村落。清同治年间,捻军在汝州一带活动,青龙河的村民为了自保,在周围的山峰上修筑了三个石寨,有效地保护了村民和财产的安全。

1944年,八路军在大峪镇建立了临汝县抗日政府,青龙河的三个石寨成为抗击日伪的堡垒,青龙河成为大峪根据地的前线,青龙河人出钱出物出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积极贡献。

千年古村落 旧貌映新颜

1991年,青龙河沿岸四村从大峪镇刘何村分出,于是,汝州多了一个叫青山后的行政村。

青山后村人少地多,山林、山药、山果等自然资源丰富,山藤、竹子可编织生产、生活用具出售补贴家用,取之不尽的大青石可建造坚固的石窑和石屋。20世纪70年代,这里修建了两座水库和一个引水渡槽,筑起了几十道坚固的护田石堰,可耕良田大增,成为山区亮丽的风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青山后人从山沟的窑洞石屋里搬出,在河两岸的开阔地建起了楼房,用上了自来水。但他们不忘过去的艰辛,完好地保留了祖屋、祖窑,早已不用的石磨房,三个山寨除自然毁坏外,没动过一石一砖,筑寨时的记事嵌石仍安放在寨垣上,留下了浓浓的乡愁。

五山三寨百处宅 留志藏史记乡愁

大青山又名青龙山,海拔837米,因山南坡山脚下的断崖处有一岩洞,传说曾为青白二蛇居住,又叫青蛇山。中国四大传说之一的《白蛇传》源自汝州一说就出自这里。大青山从南面远看,又像一尊坐着的笑佛,佛头、佛手惟妙惟肖,山南人又称其为笑佛山。

石楼山:与大青山隔涧相望,海拔870米,山顶面积不大,东西南为几近断崖般的峭壁,断崖尽处是外延成50多度角的深壑。因上部为层次分明的红色石英岩层,远看像一座高楼,故名石楼山。1861年,为防御捻军,方圆数里的村民集资在山顶修筑了迎旭寨,先后在寨内修建了72孔石窑和36间石屋,在岩地上凿有两个5米多深的大水窖存水和收集雨水。据说,山寨可容纳1000人避难。目前,迎旭寨寨门、寨垣保存完好,寨内还有40多间完整的石窑,于2017年被汝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江堌堆:位于青龙河的东部,为南北走向的大山梁,远看像一个大土堆,最高处海拔864米。因山顶发现有海洋动物化石而得名。

见子岭:在青龙河北部西岸,海拔约600米。传说明代一知州从开封骑马到汝州上任,误入桃园流连忘返,天晚时分迷路,遇一酷似知州夭折多年儿子的放羊少年,带他走出困境后,忽然不见。知州在州衙安置好后,便带人在这一带寻找但终没找到,见子岭因此得名。见子岭上有一寨,落成于同治元年十月,占地约1.6万平方米,现存寨垣和10多孔石窑。

双石垛峰:在青龙河北部东岸,海拔约500米。因两峰相连且状如草垛得名。两峰均有山寨,约建于清同治年间。寨内约2500平方米,只有一个向东南开的大门,大部分寨垣保存完好。

南坡村:在石楼山北坡的一个山洼里,一条主街,宅院多为后窑前院结构,古色古香,依山就势,别具一格,站在石楼山顶也看不到这个村。

青山后村:居南部三峰汇水沟的交汇处,状如“丫”字形的小盆地,村民就沿盆边的土崖上挖窑洞居住,由于土质问题,窑内多用青石拱圈,非常坚固。多处为窑上窑、窑连窑、窑上房的壮观建筑。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家庭的宽余,在窑前圈起了院墙,增加了厢房,成为前院后窑式院落。这里的窑和大门,多为完整的三块青石组合而成,既结实又美观,成为村居的一大特色。

白庙村:白庙只有40多口人,因村头建龙王庙且敬的是白龙而得名,与青蛇山的传说相合。白庙村留有许多土窑,也很有特色。

黑龙潭村:黑龙潭是青龙河遇阻旋聚而成的深潭,面积约3000平方米,潭水清澈见底。因附近有青龙庙,也称青龙潭。20世纪70年代,这里修建了水库,可惜水库被2000年特大洪水冲毁。

猜你喜欢

汝州山梁青山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再写北山梁
青山揽胜
风,掠过山梁
走过山梁
以河南省汝州市为例的城市打磨若干建议
曲剧的发展与传承
低头看路
汝州:五年历程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