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横县的“花田喜事”

2019-07-17张仲高刘光琳

农家之友 2019年6期
关键词:横县茉莉花茶茉莉

本刊记者 张仲高 刘光琳

《茉莉花》人人都听过;茉莉花,人人都见过。但是,对于茉莉,你有多少了解?

茉莉花原产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2000多年早已引入,并广泛地种植。茉莉因其花色洁白,香气浓郁,在世界各地都深受喜欢。希腊首都雅典称为茉莉花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巴拉圭、突尼斯和泰国等把茉莉和同宗姐妹毛茉莉、大花茉莉等列为国花;美国的南卡罗来纳州定为州花;泰国人把它作为母亲的象征;在花季,菲律宾到处可见洁白的茉莉花海,使整个菲律宾都散发着浓浓的花香。

在中国,茉莉也是各地“争抢”的对象。福建人认为,他们那里是茉莉花大面积露地栽培的主要产地,而且历史悠久,早在宋朝就广泛种植。于是,1985年,福州市将茉莉花定为市花。

江苏就更不用说了,这个产生歌曲《茉莉花》的地方,历史上一直被公认为茉莉花主要产地,特别是苏州,素有“茉莉花城”之称。因此,2006年11月,江苏省将茉莉花定为省花。

但是,它们的辉煌都已经是历史。

如今,横县,这个曾是全国最大的低水头河床式径流电站——西津水电站所在地的地方,才是全国茉莉花中心、世界茉莉花中心。这里已成为我国茉莉花种植主要集中地,这里的茉莉花产量占到全国总量的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的60%!

2000年春,横县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共同命名为“中国茉莉之乡”。

2018年横县茉莉花、横县茉莉花茶双双登上区域品牌百强榜,综合品牌价值达197.45亿元,成为广西最具价值的农产品品牌,茉莉花(茶)一、二、三产业综合年产值近105亿元。横县茉莉花,已然成为一朵享誉世界的花。

“茉莉之都”的炼成

罗马不是一天建起来的。同样,“世界茉莉花之都”也不是一天长成的,现在所有的辉煌,都是曾经的汗水和付出。

横县种植茉莉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多年。公元1566年,横州州判王济在《君子堂日询手镜》中记述,横县“茉莉甚广,有以之编篱者,四时常花”。明版《横州志·物产》也有类似记载,明朝诗人陈奎咏花作诗云:“异域移来种可夸,爱馨何独鬓云斜,幽斋数朵香时泌,文思诗怀妙变花。”说的就是茉莉花。

横县的茉莉花种植历史虽然已有400多年,但真正形成产业发展起来,那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当时的横县茶厂决定增加茶叶品种,考虑到横县的自然环境特别适宜茉莉花生长,就产生了制作茉莉花茶的设想,决定发展茉莉花产业。于是茶厂引进双瓣茉莉花,在附近城镇蒙村一带,发动农民种植茉莉花。最初,由于对茉莉花不是太熟悉,农民积极性并不太高,茶厂为了让农民放心,与花农签订收花合同。但即便如此,也只有一些稍大胆的农民愿意与茶厂合作,种植面积很小,只有10多亩,年产茉莉花茶约5吨。

所幸的是,第一批横县茉莉花茶出来后,由于品质优异,销售形势大好,茶厂效益不错,第一批吃螃蟹的花农也因此有了可观的收益。有了看得见的收益,茶厂再推广茉莉花就顺畅多了。接下来几年,周边农村都纷纷加入了种植茉莉花的行列,慢慢的在县城附近形成了一条9000多亩的茉莉花产业带。

此后,政府看到了茉莉花的发展前景,也因势利导,给予了种植支持。有了政府的介入和支持,横县茉莉种植发展更为迅速,种植不断扩大,到80年代后期,已经扩展到了8个乡镇。

由于横县所产的茉莉花质优价廉,具有花期早、花期长、花蕾大、产量高、质量好、香味浓等特点,因此把茶厂设在横县的花商越来越多,形成了基地规模经营,全国茉莉花茶的生产重心从华东和东南地区开始逐步转移至横县。

1989年,“全国花茶加工产销座谈会”在横县召开,来自全国15个省、市、区的80多名代表参会。“横县茉莉花”,开始名响全国。

自此以后,在历届县委、县政府,制定茉莉花产业发展一系列实施方案,建立了“茉莉花专家大院”、茉莉花标准化生产基地、茉莉花茶标准化加工基地、国家茉莉花及制品重点实验室、广西茉莉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华茉莉园、横县茉莉花产业核心示范区、茉莉花茶电子商务中心和全国四大茶叶市场之一的西南茶城及中国茉莉花茶交易中心市场,完善茉莉花(茶)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交通、服务、信息、旅游、管理等保障体系,全面推进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

为了改变初期横县茉莉花种植规模较小,农户面临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龙头企业实力不足,茉莉花茶加工企业之间盲目竞争较严重现象;解决茉莉花市场交易人数多,单笔交易小,总交易量大,交易频率和交易费用较高,且交易基本通过代理进行等诸多问题。横县组建茉莉花专业合作社、提高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和带动力、完善茉莉花交易市场、提高茉莉花标准化生产水平和价值。

横县茉莉花在改革开放40年的春风化雨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横县茉莉花产业已经成为全国具有独特资源的产业,横县茉莉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0%以上,占全世界的60%以上,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茉莉之乡”,获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生产中心”称号。

2017年,横县茉莉花茶成功入选“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这意味着,横县茉莉花茶产品进入欧盟市场后,可以享受与欧盟地理标志产品同样的优惠政策,有效提升了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同时,借力广西搭建的中国—东盟农业经贸、技术、人员往来的国际通道,横县着力科学构建国际营销渠道,逐步实现茉莉花产业国际化。目前,横县每年出口东盟、欧美以及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花茶产值达5亿元以上。星巴克、娃哈哈、康师傅等知名公司所使用的茉莉花原料,有80%以上都产自横县。

今年5月19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横县茉莉花茶在茶博会上大放异彩,成功签约总金额达9.325亿元。

为促进广西横县茉莉花产业进一步发展,去年,横县陆续出台《关于加快横县茉莉花产业发展的意见(2018~2020年)》和《横县茉莉花产业发展奖励扶持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 鼓励并引领农民大力发展茉莉花种植,发展壮大茉莉花产业。

“世界最大”带来的的品牌效应

在横县407县道,以这条县道为轴,集齐了茉莉花种植标准示范带、产业加工区、创新创业区、中华茉莉园、电商产业园、商贸物流园为一体的茉莉花产业集群。行走此间,道路沿途漫漫花海,空气中弥漫着茉莉花的芳香,让人感受着这迷人的气息。

这里目前是国内最大的茉莉花交易市场,集茉莉鲜花、半成品茶、成品茶三大交易于一体,每年成交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年成交量达6万多吨。

图1是系统总体硬件设计结构图。该硬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太阳能供电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GPRS无线数传模块、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5-6]。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单片机控制系统经信号采集与处理获得有效信号后,经过GPRS无线数传模块与Internet网络的接入传回监控中心。

横县茉莉花交易市场。

横县茉莉花交易市场。

每年4月下旬,横县茉莉鲜花陆续上市,鲜花供应量不断增加,每天约有35万至75万公斤茉莉鲜花上市交易。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横县茉莉花茶的需求量持续增大,促进了横县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交易市场的持续繁荣。在这里已形成了买全国茶,卖全国茶的奇观,在这里你不但可以品尝到全国各地各种各样优质的茶叶,还能感触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百年老字号茉莉生产加工基地百年顺来茶业的展厅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茉莉花名茶,有茉莉花茶、茉莉红茶。其中一款茉莉红茶的2017年电商平台上售出20多万罐,产值达800多万元。茉莉花的延伸产品也越来越丰富,一种获得国家专利的茉莉花纸杯,在杯子里已经嵌入了茉莉花茶叶,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只需倒上一杯热水,就能够随时随地喝到清香的茉莉花茶。

在展厅内还陈列着茉莉花精油、茉莉花让手工皂、茉莉花护手霜、茉莉花唇膏等一素列茉莉花产品,不仅精美实用,而且香味宜人。

如今,横县茉莉花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大力发展茉莉花精深加工,促进了优势产业向农产品加工延伸。现在茉莉花不仅仅只做花茶,目前,这些加工企业除加工生产中高档茉莉花茶外,还可以做成食品、化妆品,茉莉花产业链正不断拓宽,改变了过去茉莉花“大麻袋进大麻袋出”的低端产业模式,现在横县已开发出几千种茉莉花系列产品,产业链不断延伸的同时,产品价值也不断提升。

制作茉莉花茶。

在上海举行的“2018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第二届中国品牌发展论坛”上,横县茉莉花茶和横县茉莉花分别以排名第28位和第63位,双双登上区域品牌百强榜,成为广西最具价值的农产品品牌。

目前,全县共有面积10.8万亩茉莉花,33万名花农,130多家花茶企业,年产9万吨茉莉鲜花,7万吨茉莉花茶,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茉莉花生产和茉莉花茶加工基地和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

一花引来百花放

家住横县贺桂村的黄月萍一大早摘完了自家的茉莉花后,又来到茉莉花产业扶贫示范园继续摘花。如今,摘花还有工资领,收入增加不少,这让她非常高兴。“种一亩茉莉花年均收入在1.5万元左右,四口之家的贫困户基本上一年就可以脱贫。”

横县校椅镇贺桂村是当地唯一以茉莉花种植为扶贫产业的村。以前贺桂村产业单一,经过村‘两委’商议,决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茉莉花产业。自2018年7月横县校椅镇贺桂村茉莉花产业扶贫示范园建设以来,群众就尝到了种植茉莉花的甜头,脱贫致富更有冲劲。

茉莉花苗栽培是贺桂村产业扶贫示范园的又一个创收路子。

以茉莉风情为主的特色旅游项目在不断提升横县知名度、美誉度。

发展产业是增收的主要渠道。横县立足本地资源,利用茉莉花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扶持贫困群众种植茉莉花,贫困户每种植1亩茉莉花给予产业奖补600元。截至目前,该县累计补贴种植3072亩茉莉花,奖补181万元,贺桂村、长淇村、六昌村等10个村通过茉莉花(茶)产业实现脱贫。

随着横县中华茉莉园万亩茉莉花进入花期,游客纷至沓来。以“花”为媒,横县旅游持续升温。以茉莉风情为主的特色旅游项目在不断提升横县知名度、美誉度的同时,也聚集了旺盛的人气,带动了周边村民脱贫致富。

横县校椅镇石井村村民雷水平是横县走农旅融合之路,以“花”促产的受益人之一。周末,十几条茉莉花手链,不到半天就销售一空,100多元钱进了雷水平的腰包。“赏花的人多了,买卖好做多了。”雷水平利用闲暇时间在景区售卖茉莉手工艺品、茉莉盆栽、茉莉花干等特色产品,每月增收上千元。

一花引来百花放,从一片花海,到一条旅游带,再到一条产业带。横县围绕“茉莉花”产业主体,深化三产融合发展,进行产业链延伸,开发文创产品、休闲观光旅游,让八方游客来横县闻花香、看花海、听花曲、品花茶、尝花宴、沐花浴、庆花会,提升产业附加值,培育横县经济发展新动能,助推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推动横县茉莉花产业更高质量的发展。

历经40年的不懈努力,如今,横县茉莉花已成为横县覆盖最广、带动农户最多、经济效益最好、最早实现产业化经营、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效果最显著的农业优势特色支柱产业,成为横县33万花农和上游“云、贵、川、闽”四省的两百多万茶农的增收依托。2017年全县茉莉花面积达10.5万亩,鲜花产量8.5万吨,产值17亿元;全县有130多家花茶企业,加工茉莉花茶6.5万吨,产值53亿;同时,茉莉花产业带动了横县茶叶种植、交通、物流、商贸、旅游、服务、信息、餐饮、网络等相关产业强劲发展,茉莉花产业加上茉莉花产业所带来的旅游、商贸物流等收入,茉莉花(茶)年综合总产值达到90亿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如今,横县借鉴茉莉花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发展富硒农业和电商农业,持续壮大优质稻、食用菌、甜玉米、桑蚕、甘蔗、水产畜牧、林业、蔬菜、水果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逐步打造出“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产业格局,形成了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甜玉米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富硒水稻、桑蚕生产基地之一。

下一步,横县将按照全产业链思维,推动茉莉花产业绿色发展,以横县茉莉花产业为载体,将延伸出茉莉花茶、茉莉盆栽、茉莉食品、茉莉旅游、茉莉用品、茉莉餐饮、茉莉药用、茉莉体育、茉莉康养等横县茉莉花“1+9”产业群。

横县已开发出几千种茉莉花系列产品,产业链不断延伸。

猜你喜欢

横县茉莉花茶茉莉
水中的茉莉
茉莉雨
茉莉雨
柚子花在茉莉花茶窨制中的应用
福州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工艺
福州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工艺
广西横县垃圾分类,17年的样本如何复制
茉莉情
一杯茉莉花茶
横县加快发展循环低碳农业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