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文字山的高处

2019-07-16庞鸿

中学生天地(B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缆车京都爬山

离开京都前,专程去爬了大文字山。

那时我在京都待了一年半,对这座古都有了些了解,把周围环绕的群山几乎爬了个遍,却始终没想起去大文字山。偏偏在离开京都前,行李都打包得差不多了,无意间在别人的文章里看到轻描淡写的一句“某晚从大文字山下来”,此后这句话就一直在脑海里闪现。如同对物质的占有欲一般,大概人对体验的占有欲也一样强烈,我下定决心要去爬大文字山,当作对京都的告别。

对大文字山的好奇,是从那座夜幕中的黑色大山开始的,火焰在山坡上熊熊燃起,那硕大发光的火文字,隔老远都能清晰地眺见。曾在森见登美彦的小说里读到过这一魔幻的场景,但有限的经验令我难以在脑中描绘对应的图解,直到六年前第一次去京都旅游时,在一张宣传彩页上看到,那画面便在记忆里挥之不去。被火焰照亮的大山,这画面构成了我对京都最初的想象。炎热夏日里的鸭川,如织的浴衣美人,夜空下的大文字山,构成了某种经典的图式,诠释了京都从不消退的且始终与“摩登”对抗的古典风情。

在去爬大文字山之前,我在真如堂的庭园远眺过大文字山。在不燃火的日子,大文字山的火床像一块醒目的疮疤,与周围繁茂的植被明显地区分开来。京都的夏天非常炎热,游人稀少,独自安静地看着远处连绵的群山时,总会不可遏制地生出奇怪的感觉,觉得它们正在等我。

当然,没有一座山会等一个人,正如人们总是说大海看似平静却暗藏杀机,事实上大海既没有平静的性格也没有杀意,它只是无穷无尽的水。山高耸如同神明,但作为一种地貌,它不会怜悯或爱慕某一个人,不会在人们登山时热情地送上微风表达欢迎和好客,也不会在人失足跌落时派出一根有魔力的树枝去拯救他。任何与自然的交流,与其说是出自一厢情愿的想象,不如说只是人与内心自我的对话。人需要从这种对话中获取肯定和能量。在真如堂的庭园里面对着安静的大文字山,当时我可能感到了畏惧。山的不可知,山的深藏不露,令我感到胆怯。但比起敬而远之这种承认胆怯的行为,我更愿意相信山与自己之间有着某种关联,山在那里岿然不动,于是我便去它那里。

运动细胞全无的我,几年前突然喜欢上爬山这件事,没什么技术,装备也不齐,只能凭借几分天真和蛮力。直到去屋久岛爬山,才第一次使用登山杖,来回爬了八个多小时,陡峭的地方手脚并用,真的是“爬”山。我想自己对山始终有一种恐惧感,便寄希望于通过爬山来消除。然而在屋久岛的白谷云水峡,我第一次感受到这种企图的徒劳——爬了一整个上午,在太古岩俯视岛上的森林时,身边的人在兴奋尖叫,而我却依然能感到内心的恐惧。恐惧来源于一种自我告诫:你有丝毫的不虔诚,山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杀死你。这里的虔诚不带有宗教的意义,而是抛弃“人定胜天”的狂妄想法后,剩下的专注和冷静。

尽管恐惧,我却依然对爬山充满向往,每经过一座山就开始想象它的登山道的样子。日本多山,很多景点都有缆车。缆车固然是最快捷的登山方式,但每次坐缆车时,我依然会想象自己徒步登山的情景,在这种时候,缆车的玻璃窗便显得索然无味了。

好在京都多山,满足了我的爬山爱好,从比■山到醍醐山,我凭敬畏和执念都走了一遍。去古知谷的那一次,公交车开进京都大原的深山里,车上有一群老太太,不住地打量我这个闯入者。现代科技的产物——谷歌地图进了山中大概也有点乱了方寸,它按照就近原则,居然给我指了一条原始森林的野山路,地图上说的徒步15分钟,其实需要经过一段很陡的山路,下午三点半,山上只有我一人,两边是密密麻麻望不到边际的杉树林。在一种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下,渺小的感觉既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人先是产生恐惧,继而变得谦卑。比起京都市内游人如织的景点,深山中更能体验幽玄清寂,我试图体怀古人的心境,抛却纷繁世间的屏障,进山,毫无保留地面对自我的恐惧,究竟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意志。

我一直拖拖拉拉,没有说登大文字山的过程,因为事实上并没有什么奇险的经历,也不是唯我独有的探险之路。原本就是开放登山的地方,也遇到了其他的登山者,更重要的是,事后家人都责怪我莽撞行事,我也的确感受到自己的任性,独行夜山并不是值得鼓励的做法。

那一天,为了看日落,我一直拖到傍晚才沿着山麓小道去往登山口。阳光渐收,林间阴暗而压抑,一路上听到山中传来规律的虫鸣,令人不安。爬山的过程一如之前的经历,陡坡、台阶、难以辨认的路径,树、树、树,心率加快,呼吸沉重,试探脚下的每一步路是否可靠,清晰地明白自己已沉入山中,不能停止,也不愿倒退,只能点燃恐惧生起火焰,支撑自己前进。我如愿以偿地看到了梦境一样的晚霞,经过了爱伦·坡小说一般的乌鸦谷,遇到一对法国情侣在落日前亲吻,而我在一旁瘋狂地喷着防虫喷雾。

我坐在大文字山的火床上,从那里可以看到二条城,还有蜿蜒流淌的鸭川,甚至可以看到远处发光的大阪。在那里,我与京都好好地告了别。

我又继续向上,山路越来越难走,几乎没有路径。爬上很多又滑又暗的泥坡,满手是泥的我来到一个叫大文字山三角点的地方,从地图的等高线来看,这是最高的顶点。那里有几排破旧的长凳,长凳上居然坐着一个胖胖的男人,是日本最寻常的上班族装扮,身边放了一个公文包,比我更不像一个登山者,仿佛他只是坐在地铁站台的椅子上。他看着手中的文库本,丝毫不理会气喘吁吁闯入秘境的我。在深山遇到一个异性,我有些警惕,询问他这里是否就是登山道的终点。他指了指身后另一个方向,我没有完全听明白他的回答,只听懂他说这里也有一条路。末了他说:“天黑了,太危险,你不要再走这条路了。”孤独地爬了那么久的山路,这句话让我心生暖意。男人又坐了一会,然后拎起公文包,走去了那条小径,很快就消失不见。我诧异地跟着他来到那条小径前,十米远的地方一棵折断的枯树遮挡在转弯处,天越来越黑,什么也看不见。

准备原路下山时已彻底入夜,失去日光的山林被简单粗暴地笼上黑色幕布,那种浓密而平面的黑色没有任何层次,也没有任何一丁点地方闪着想象中令人安慰的微光。手电筒无力的光线只能驱散眼前一米范围的黑暗,提着心眼走过这一米米山路,却不知道前面的黑暗通往何处,那种不可知的恐惧又来了,“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途中突发奇想地回头或关掉手电筒,那一瞬间黑暗如巨兽扑来,毫不留情地吞噬一切,让人失去所有次元的意识。就这样挣扎着走出这条漫长而孤独的山路,第一道迎接我的光是那个破败的自动贩卖机,回望黑压压的山头,心里不可思议地想:我刚才就在这山里。而后又释然地想:我可能再也不会惧怕任何事了。

庞鸿:90后新锐儿童文学作家,上海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11岁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刘大凡和她的同学们》《未来对我说》等多部小说。

猜你喜欢

缆车京都爬山
京都湾处
难忘那次爬山
高空缆车
爬山
爬山
京都好咖啡
缆车
有趣的爬山
京都访古记
“微”生活 发现·秋韵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