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胡开文墨厂:以艺传业

2019-07-16

投资与合作 2019年4期
关键词:周氏歙县老胡

作为中国唯一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周美洪亦和他的接班人周健一样,从记事开始,就一直浸染在这个老墨厂里。

这家老墨厂,其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765年。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洗礼,墨香依旧。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一方名为“地球墨”的珍玩墨,选料上乘、雕刻精湛,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制作工艺使其一举夺得博览会金奖,也让中国墨宝在国际舞台上名声大振。

1956年公私合营后,在周氏三代的传承下,乘着改革开放的新风,已经焕发新的生机。从2000年开始,老胡开文墨厂更是连续荣获和保持‘国之宝证书,被评为全国轻工业重点骨干企业。

对于荣誉,周美洪颇为自豪,在他看来,“历史留存下来的宝贝,能获得新的生机,是我一辈子最大的成绩”。“我终于能守住这一片精神家园。”

而周美洪的儿子周健显然是他最为骄傲的“作品”,“我现在基本处于退休状态,厂里的事务都是周健处理。”

“80后”的周健有着和同龄人不一样的稳重和成熟。“我出生在那间房子里。”在采访中,周健流露出和周美洪一样的情感,他将自己出生的那间房间指给记者看时,满是自豪,“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墨厂,以后也不会。”

他们的传承,以艺传业,看似简单,但里面的艰辛与执着却让人无比动容。

“我父親从小就教我,作为墨,它首先是个用具,其次才有工艺品的属性。” 在周健看来,墨就要有墨的样子,“现在有些墨是石膏做的,磨都磨不开,那算什么墨,单纯用来看的艺术品罢了。”

在产品的展厅,周健掂着一方墨告诉记者,这块叫作“金不换”的墨是最基本的款型,一两只要3块钱,这价钱很多年都没怎么变过,而且它的产量占到总产量的一半。“让一般人都用得起、用得好,这才是我们做墨的初心。”

好的产品,首先要保障的就是质量。“我们不能让好墨在自己的手上砸了招牌。”这是周美洪和周健父子坚守的准则。

“一块墨,好在哪?好在原材料的货真价实,好在产品质量的绝对过关。”周健对于制墨流程如数家珍,“我们只做精品墨,成本再高,不减一分材质、降一分品质。”

“忠于古法,精于创新。”周健告知记者,尽管市场上各种新的制作工艺层出不穷,但是他们从来不曾使用。“我们会使用空调、除湿机、电炉等设备来提升产品的品质,辅助手段可以创新,但是制作工艺不要。”

“骨子里还是要忠于古法,如果把制作流程换成机械化的,还不如买墨汁呢。”周健说。

成本再高,不减一分原料;销路再好,不制一块低档墨。在鱼龙混杂的制墨行业市场,老胡开文墨厂透着一身傲骨,执着地做好墨,工人师傅们杵捣揉搓的功夫里,带着一股子追求卓越的坚守。

“徽文化是一种精品文化,徽州传统工艺有着悠久历史。”在周美洪看来,一个人一辈子不管从事哪个行业,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且把这件事做到极致,这就是“工匠精神”。

择一事,终一生。代代浸染的制墨人,匠人匠心,才有了这百年品牌。

点评:

歙县老胡开文墨厂,作为“非遗”传承企业,忠于“和谐之道”,匠人匠心,以独特的归“一”式传承展现其传统技艺魅力。

老胡开文墨厂里的匠人大多是歙县本地人,在文墨厂里,一人或同三代人同事。文墨厂里的大多员工曾经都住在员工宿舍,周健同其他员工的孩子一样,在文墨厂里长大,“墨都(老胡开文墨厂进厂即能看见的门匾)”——就是他们的家。秉承过去工厂接班的形式,员工子女顺理成章接父母的班。周健接班后依旧也继承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文墨厂“领工资”,其员工工资计件付费。同时,不同于现代企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老胡开文墨厂对其员工实行终身雇佣制。此外,自2015年起,老胡开致力于做“观光式工厂”“动态博物馆”,积极开办“砚学”,设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传习所,传承“非遗”文化。在这样的传统制度管理模式和宗族式环境中,老胡开文墨厂以其 “义利相兼”、重视公益的徽商精神,形成了其特有的“和谐”系统。

人要“嘴尚、心静、形慢”,周美洪提到,无论是周美洪、周健还是歙县老胡开文墨厂的匠人们,都让到人感到一丝平静,处于和谐的氛围之中。就如同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一样,在日常生活中的举止、言语、动作或者是整个一家所呈现的风貌,就是这个家庭气象的外在表现。“嘴尚、心静、形慢”正是在周美洪带领的周氏家族中长期形成的一种家风,它潜在影响着周氏家族的每一个人。周氏家族现已传承至第三代,对第四代的培养已提上家族日程。

在延续这样一种和谐家风、关注后代人格培养的同时,也应关注后代专业素养的培育,为未来财富传承抑或后代自身未来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猜你喜欢

周氏歙县老胡
徽港
这样生活挺好
再补充几句
跟着锻炼
蔡元培母亲教子慎言
没忘了你的教导
四次搬家带上百岁邻居,1万天行孝他是“中国好邻居”
歙县推广烟菜连作模式成效及做法
歙县乡镇林业站管理现状与发展思路
虎毒不食子,净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