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族地区德育资源的开发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的当代价值

2019-07-16田佳佳陈燕

青年时代 2019年18期
关键词:德育资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代价值

田佳佳 陈燕

摘 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具有极强民族凝聚力的意识,它促进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认同感。我国民族地区产生了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与当下社会发展所契合,很适合作为当代的德育资源。本文通过浅析民族地区德育资源的开发在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当代价值,以此来实现中华民族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德育资源;当代价值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族人民通过自己的智慧与结晶共同创造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各族人们奋力维护祖国统一、努力推动祖国进步发展,形成了悠久的文化历史,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然,由各民族优秀文化共同汇聚而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宝贵资源。充分挖掘各民族地区中的德育资源,继承和发扬其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的当代价值,对当前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

2014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后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培养”再到“铸牢”,都体现出国家把对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

目前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但我国基本国情仍然没有变。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多样性是我国特色之一,这也对我国发展形成有利因素。与此同时,还应该深刻认识到我国多民族特色的基本国情。我国各民族之间互通有无,形成平等互惠、彼此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把多民族特色的基本国情作为出发点,加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做好民族工作,处理好民族关系,推动各民族之间繁荣发展。

(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主旋律

我国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在长期发展中势必会产生一定的联系。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是一种由浅到深的递进关系。随着时代的进步,各民族之间开始从简单基础的交往到进一步较深层的交流,再到亲密无间零距离的交融。不同民族之间存在不同的差异,但各个民族之间却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往交流和交融,彼此尊重、互相包容,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好发展态势。就像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一样,谁也离不开谁,共同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

(三)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开展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关键

民族问题是我国长期以来就存在的问题,我国也在不断的探索中给出适合我国民族发展的解决策略。那么如何有效处理好各民族间的关系,如何做好民族工作?我国在1992年、1999年、2005年和2014年分别召开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从理论上深刻解读每个时期的民族问题,并在实践上一步一步的切实解决当前所存在的民族问题。2014年“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创新了民族工作方法。现如今,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工作更应该认清现实、理清关系,以思想为行动的先导,积极培养和铸牢人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推进民族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坚定文化自信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五个自信”,其中之一便是坚持“文化自信”;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引领下,我们要始终坚持“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是56个民族的文化,各民族用智慧与结晶创造出了我国灿烂的文化。文化作为一种纽带,将各民族文化相互联系在一起;文化交流作为一种传播途径,把各族人民的心连在一起。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文化深入人心,得到各族人们的认可和接受;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在精神上,各族人民之间一律平等;在物质文化上,各族人民之间丰富多彩的文化得到相互尊重;在生活上,各族人民之间友好相处,相親相爱共建各族人民一家亲。

二、民族地区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内容

在全球化影响下,外来文化猛烈冲击着中华民族文化,致使我国人民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不强,这就需要人们建立起具有共性的民族观与国家观、引导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国56个民族,汉族占绝大多数,在岁月的历史长河中,汉族一直发挥着自身的核心作用。但是,汉族并非孤立存在,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充实着其他民族,但是汉族依然与各个民族之间友好相处、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民族地区快速发展;不同的民族地区具有自身独特的德育资源,这些优秀的德育资源都将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人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民族地区的红色文化遗产

“红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主要包括了革命抗战时期的重要纪念地、纪念馆、纪念物、伟人故居、烈士陵园,甚至还包括以非物质形式为主的革命歌曲、革命标语、人物传说等。这些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在民族地区也是最具影响力的特色之一。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抗战时期,这片红色革命土地上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旧址、遗址,如:鹤峰五里坪革命旧址、宣恩县板栗园大捷战场遗址、咸丰县忠堡大捷战场遗址、恩施市城区中共鄂西特委旧址等;除此之外,还留下了一部分伟人故居,如:鹤峰县和长阳县有贺龙元帅旧居、恩施城郊有叶挺将军囚居旧址等;在恩施市还留下了何功伟、刘惠馨等抗日英雄的烈士陵园等。在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交界处的腊子口,为了缅怀在腊子口战役中牺牲的英雄们,政府特地建了“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在广西左右江红色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为了宣传革命,人们充分利用当地极具特色的民歌、民谣等形式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的红色革命歌曲。民族地区红色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优秀的德育资源被保留下来,不仅保护了历史文化记忆,还传承了中华民族伟大革命精神、彰显了革命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资源。

(二)民族地区的英雄人物

英雄人物在我国历史发展中起着推动作用。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中,就在这民不聊生的悲惨时期,我国各民族地区人民纷纷浴血杀敌,誓死保卫自己的祖国。抗战时期,回族英雄马本斋,为了保卫祖国失去了自己深爱的母親;为了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嚣张气焰,身为蒙古族的乌兰夫,发动了“百灵庙起义”;侗族的粟裕,协助陈毅指挥了著名的“黄桥战役”,开辟和发展了多处抗日革命根据地……民族地区的英雄人物在反对外来侵略上从不退缩,他们的爱国精神和爱国行为,都在中华民族的建设上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民族地区的英雄人物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人物,他们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奋勇杀敌、不畏牺牲;他们生在这片土地、热爱这片土地,心中时刻装着祖国,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首要选择。在今天,民族地区英雄人物事迹的传播,一方面促进了中华民族更好更快的发展;另一方面更是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加强人们民族团结的意识。

(三)民族题材的影视作品

如今,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透过影视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不同程度的展现;而通过这些影视作品,也让人们自觉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拍摄了大量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作品,以新媒体的方式再现了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优秀历史、文化与精神,以此构成了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传播媒介。如:电影《回民支队》,就是讲述回族英雄马本斋抗日的故事;电视剧《东归英雄传》,讲述蒙古土尔扈特部族,为了反对俄罗斯帝国的种族灭绝政策,最终在首领渥巴锡汗的率领下,部族东归故土的故事;电视剧《世纪不了情》则讲述傣族和汉族两个不同民族间的进步青年共同抗日与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故事……这些影视作品都极强的说明了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部分,同时彰显了那个年代的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无论生在哪个民族,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都有义务用行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着。

三、民族地区德育资源的开发对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

德育资源用特殊的表现形式来反映资源的价值,以此来凸显资源的共性与个性。德育资源与其他资源有所不同,一般的德育资源只注重物质层面带来的价值,而德育资源更多的关注点却在于资源精神层面的价值。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始终要围绕着维护爱国主义情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方面来展开;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始终围绕着民族团结、围绕着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而展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统一、依存的民族共同体。共同体是一个公众的集体,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利益联系,也正是这千丝万缕的联系,才把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相互联系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人民相亲相爱、互相发展……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下不断增强自身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民族观。

(一)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是一个人始终对自己的祖国有一种发自内心,自觉地感情,既要爱民族更要爱祖国。今天我们相当一部分人仍然缺乏爱国主义情怀,那么该如何有效的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呢?显然,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由各民族优秀文化共同汇聚而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人们爱国主义情怀的极大力量。充分挖掘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继承和发扬其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中的当代价值,对于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民族地区的英雄人物(回族:马本斋、满族:关向应、壮族:韦国清、土家族:廖汉生等),抗日战争时期,身处在那个年代的他们肩负起国家的重任,积极参加抗日,奋勇杀敌、保卫祖国,为新中国的成立而做出贡献。各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在历史上的爱国行为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都是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宝贵的资源。这些行为和精神时刻影响着新时代的人们,并在思想上进一步培养和铸牢爱国主义情怀。

(二)有助于增强人们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自豪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有效法宝,在思想上深化中华儿女的整体认同、在观念上培育大局意识,激励人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团结,长期形成和谐的民族关系。而且各民族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各民族地区通过不同的优秀德育资源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的红色文化遗产,如: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民族博物馆;位于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的五一大会旧址、西北民族地区延安精神等,这些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保护了民族地区红色文化遗产,还发挥了民族地区独特的教育功能和纪念意义;还有民族地区的英雄人物,如:抗日巾帼英雄苏志贤、回族抗日英雄马彪、壮族抗日英雄韦杰等,英雄人物事迹的广为流传,有助于加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少数民族作为大家庭的一份子,积极开发与利用本民族优秀的德育资源,并从不同方面深刻挖掘本民族与中华民族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升了人们中华民族大家庭自豪感。

(三)有助于深化人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进步的有效动力,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工作的开展、建立友好的民族关系。近些年来,反映民族团结的影视作品与书籍日益曾多,像影视作品《回民支队》、《我的鄂尔多斯》、《吐鲁番郡王》等、书籍《格萨尔王传》、《少数民族与抗日战争》等,人民通过对影视作品、书籍的观看和阅读,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把民族团结的意识深深植入人民的心中,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民族团结意识。国家从文化层面发掘民族地区优秀德育资源,以新兴媒介为载体深化人们的民族团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利用新兴媒体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给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弘扬新时代民族关系。民族地区优秀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助于各民族之间文化的相互交融、有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和铸牢,更有助于深化人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我国56个民族,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民族特色,且各民族之间存在文化、宗教上的差异。但除差异之外,中华民族与少数民族地区之间本身也具有共同的文化和价值,如:民族地区英雄人物、红色文化遗产、红色影视作品等,这些优秀的民族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有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4.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J].中国民族,2015(01):8-9.

[3]闫丽娟,李智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渊源探析[J].广西民族研究,2018(04):9-17.

[4]詹小美,李征.民族观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思想理论教育,2019(01):19-25.

[8]沈桂萍.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国家认同的文化纽带[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1-6.

[6]刘妍良,乔春梅.传统优秀文化在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应用[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03):221-225.

[7]吴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角度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S2):138-142.

猜你喜欢

德育资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代价值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研究综述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