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美翻译”张璐:总理记者会上一道靓丽风景

2019-07-16一润

妇女生活 2019年7期
关键词:外交部记者会外交

一润

从小喜欢英语,非科班出身“撞”入外交部

记者(以下简称记):据说你从小喜欢英语,什么时候崭露头角的?

张璐(以下简张):1990年,我上了初中。我不是那种呆板的死读书的学生,喜欢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各科成绩比较均衡。但我确实从那时起就很喜欢英语,在班里不仅是班长,还兼任英语课代表。初中毕业时,因为我学习成绩优异,成为全校唯一被保送到省实验中学的学生。高中英语老师高德华说:“老师最忌讳学生不听讲,但有时我讲的内容张璐早已自学了,就允许她上课可以不听讲,可以自己选择英语材料自学。”上英语课时,我经常被老师叫起来读范文。平常,我也喜欢看英文报纸和杂志来加强外语阅读。几个女同学说,她们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桌子上总是放着英文报纸。

记:听说你上大学时学的不是外语专业,中途为什么转行了呢?

张:是的,我一开始并不是学外语、学翻译的。1996年,我考入中国外交学院学习国际法。后来我发现自己很喜欢翻译工作,就想去尝试一下。于是,我去了英国伦敦一边练习口语,一边学习外交专业,并且拿到了硕士学位。毕业后我决定转行,向外翻工作努力。干这一行,可不是光英语好就可以的,还有很多要求,比如讲话简短干练,发音清楚准确,了解中外文化等。刚开始吃了不少苦头,但我从没想过放弃。我每天起床必听BBC、VOA、CNN等世界各大外媒的新闻报道,边听边记,还要求自己一字不差地译出原文。

记:你是如何自学英语的,有什么秘诀吗?

张:有不少人问我学习英语的秘诀,其实我没什么秘诀,用的都是“笨”方法。我有专门记忆生单词和句子的本子,遇到不熟悉的单词和短语就记下来,抽时间练习。学英语必须开口说,不能学哑巴英语。我觉得,发音不准确只是一个过程,反复练习总会读准确。语法方面必须多读多记句子,练习语感。语感有了,语法自然就通了。你看,我学英语的这些方法,很多人都在用,但我之所以比大多数人学得好,我觉得应该是缘于我的坚持。有坚持,才会有成功!

记:你是怎么进入外交部的,考试很难吧?

张:我23岁那年进入外交部工作。有人说,当你认真干一件事的時候,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真的是这样。想进入外交部当一名出色的翻译,确实非常难,必须经历“严格筛选、疯狂练习、周密准备”三重考验。外交部挑选翻译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初试和复试:初试一般通过公务员考试排名,或是去专业院校进行笔试。成绩排在最前面的10至15名,才有可能进入翻译司参加下一阶段的“观察培训”。观察培训实质上就是淘汰式培训。外交部会邀请一些专家来授课,同时全面考察学员的外语基本功、翻译潜质、领悟力、语言表达习惯、声音状态、刻苦精神、承受高强度工作压力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组织纪律性……通过初试和残酷的淘汰式培训,最终只有不到4%的人被录用。

我当时很幸运,冲进了这4%的队伍。在外交部翻译司我接受的是“魔鬼式训练”。为了提高速度,部分内容会用一些符号来代替,比如“四项基本原则”可以用“四”字来代替。领导人发言的时候,不可能让他停下来,即使是连续10分钟的讲话,也得尽可能全部翻译出来。因此,记笔记是翻译的一个工作重点,这就需要不断地练习臂力。我当时考翻译属于非科班出身,击败了很多外语专业、翻译专业的选手脱颖而出,让不少人对我刮目相看。但我仍不满足,即使达到了标准,每天仍要反复训练。就像每次工作完成,明明已经很完美了,我还是会说:“哪怕再多给我一秒钟,我还能翻译得更准确。”我曾任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高级翻译,曾经是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的首席翻译,现在担任外交部翻译司(原翻译室)西葡语处处长。

备足功课,全力为国家领导人当好翻译

记: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你认为有什么技巧?

张:在我看来,这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靠不断练习和努力。一个优秀翻译的日常,要通读各种国际主流的英文报刊,了解国际大事,拓展国际视野。如《泰晤士报》《每日邮报》《今日美国》《参考消息》等都是我案头必备。2015年12月,我应邀在中国首届翻译人才发展国际论坛上作主旨演讲,首谈如何做好一名外交翻译,我说:“即使我工作了12年,即使我可以给领导人做翻译了,但那绝对不意味着我可以吃老本,可以放弃学习了。每天早上8点到下午1点,听英文广播,做笔记,看《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等依然是我的头等大事。”

有一次我跟随国家领导人出访马来西亚,在一份书面讲话稿中,为了准确读出马来西亚一位重要领导人的头衔,我与中国翻译团队查了大量资料,还是不放心,又打电话给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让使馆的工作人员帮我查清这个头衔到底要怎么写、怎么读。最后经过几番查证,我才敲定下来。严谨细致,我觉得是一名翻译必备的职业精神。

记:你最难忘的翻译工作是哪一次?

张:呵呵,并不是总理记者会,而是一次担任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翻译的经历。六方会谈由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和朝鲜六国代表参加,目的是寻找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方案。由于事态敏感,会谈时每个参会方的每个参会人员说的每句话,都会被视为会谈中的官方表态,因此每个代表团都带了自己的翻译。当一国代表团团长每次在讲话中停顿时,来自不同国家的所有翻译就立刻同时开始口译。“所以你能想象到,一个人说完一句话要等多久。”严肃的谈判场合,每个代表团都使用自己的翻译,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更加理解了外交场合翻译的重要性。外交翻译,在翻译两个字前面冠以“外交”二字,就直接体现了它的特殊性。

周恩来总理曾说过,外交无小事,这五个字也影响了几代中国外交人。我对此有自己的理解:作为一名外交翻译,你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你要全面谨慎生动地传递本国的声音,这是一项非常光荣的使命。在敏感和重大场合里,你说出的话,是非常有分量的。这就决定了,你不能是一个普通的翻译员。我们要面对很多陷阱和考验,处理不当,或许会酿成外交事故。所以我觉得,政治敏感性,是做好一名外交翻译的生命。如果这条线把握不住,无论一个人语言基础多好、翻译技巧多高,恐怕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

记:你所从事的翻译工作,在外人看来很光鲜亮丽,你自己怎么看?

张:实际上,外交翻译的工作既辛苦又繁重,与电视上光鲜亮丽地出入各种高端场合、动动嘴就完成工作的形象不一样。对于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外交翻译人士来说,每年大概要翻译100场,出差时间接近150天,这还只是单场口译,不包括出差的口译活动。而出差时除了口译,可能还需要笔译,比如会议记录。

我和同事都觉得翻译的工作量很大,出差高峰期,一年有150天出差海外,时差倒得很乱,有时候半夜醒来,都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我在一次演讲中说:“干外交翻译工作,上洗手间是个老大难问题,为了不去,只能忍着口渴不喝水,连续作战的时候也根本喝不上水。女翻译们更要练就穿着高跟鞋优雅飞奔不会摔倒的本事。”虽然压力大,工作重,但我从中体会到了成就感和幸福感,尤其是给我们非常敬重的领导人当翻译,我觉得是件非常幸福的事。

除了翻译,我们陪同领导人出访时,还要承担一些其他的工作。比如在一个礼堂,你要充当礼宾,提前弄清路线怎么走。有时在一个大屋子,几十国领导人开会,你要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国家的国旗。外交翻译甚至还会承担安保工作,比如说在联合国开首脑会议,10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聚集在一起合影的时候,各国随行、安保和翻译人员都想往前挤。这时候甚至会出现一些肢体上的碰撞,外交翻译就要上前帮领导人沟通。

十年九上总理记者会,彰显国民女神风范

记:你第一次参加记者招待会,为温总理翻译古文,后成为“网红”,很自豪吧?

张:那是2010年3月14日“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我第一次亮相“两会”做翻译。当时担任国家总理的温家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引用了《离骚》的名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表达自己对祖国和工作的热爱。这句楚辞怎么翻译,可能现场的所有人都为我捏了把汗,因为它的复杂程度,就连中文意思很多人都不懂,更别提如何把它翻译成英文了。我经过短暂思考后,传译如下:我遵从我内心的想法,即使要死上千次我也不会后悔。因为在古语中九泛指多,我便将“九死”译为“thousand depth(死上千次)”,将总理的本意向世界表达得铿锵有力,准确无误!因我流利而准确地翻译了温总理引用的古诗词,获得与会记者的一致好评,现场所有人起立鼓掌,随后还受到网友追捧走红网络。发布会第二天,网络上就出现了“总理背后的女翻译家是谁”的询问帖,对我不吝溢美之词,说我是最受欢迎、最上镜的英文女翻译。面对突如其来的“走红”,我有些意外,同时也感到惊喜。

记:在记者招待会上给总理当翻译,你要做哪些准备呢?

张: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一直以来都深信这句话,这也就是我常说的,每一个优秀的翻译,都需要多一秒钟的时间。因为这短短的一秒,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甚至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翻译在会议上的每一次表现,都是私下里一个个选择和坚持叠加起来的总和,越努力,越幸运!每一次的总理记者会前夕,我都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热点问题调查,研究总理的讲话习惯,翻看过去总理在各个重要场合的讲话记录,特别是总理的近期讲话。提前准备一个小本子,整理出总理以前在讲话中说过的话,多在日常积累,免得临场慌乱。如温总理经常引经据典,套用古典诗词答疑,我就要去研究总理经常引用的词汇,翻阅词典做记录。中国外交部著名翻译家过家鼎先生曾夸我:“张璐是外交部最厉害的翻译!”我真是有点承受不起。

记:有不少人会以为,如此重大的总理答记者问,领导和翻译的稿子是不是事先准备好的?

张:这是根本不可能的。面对现场那么多记者,没有人知道主持人会抽中哪个记者向总理提问,更没有人清楚每一个记者会提出怎样的问题。在场所有的提问、应答、同声传译完全都是随机的,没有任何剧本,也没有任何彩排。当然,对于外交部的翻译们来说,每年的两会总理记者会都是一场硬仗,我们除了做好准备,在记者会前,还要模拟现场,由不上场的同事充当陪练,设计出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此外,还要进行彩排走场,熟悉灯光和声效。

记:你连续九年担任总理“两会”记者会的翻译,能谈谈这方面的体会吗?

张:首先得感谢组织和领导对我的信任,从2010年到2019年,除2013年外,另外9年都是由我出任全国“两会”总理记者会的翻译,这是我莫大的荣幸。记者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总理会根据没有任何预判的问题临场应变作答,再由口译员翻译。这意味着没有准确稿件的情况下,口译员要利用几秒钟时间来思考,最后翻译的效果如何全靠自己发挥。总理记者会这样的场合对现场翻譯的要求尤其高,翻译人员本身的功底及平日的积累非常重要。所以,我也倍感压力。总理的每一句讲话,每一次回答,都要经过现场口译员之口进行翻译,能否精准把握总理回答中的要义,并将之翻译为外国记者所能完全理解的语言,十分考验一名翻译的专业水平、能力及心理素质。每年我提前接到任务,除了了解总理一年来的讲话内容,还会争取跟总理多沟通,集中精力把该做的准备工作及时、认真、仔细地做好,对一些热点问题充分做好调研,还要琢磨记者会提出什么刁钻的问题等。另外,我也很注重锤炼自己超强的心理素质,即便在现场遇到难点和问题,也不会乱了方寸。

我做的是混合区会场的交替口译,总理和记者说完一段话后,停下来,由我来翻译。如2019年3月15日,我陪同李克强总理出席“两会”记者会,这是我第9次作为总理记者会上的首席翻译。业内人士评价我,除了说我气质端庄,衣装得体,声线优美,举止优雅,还说:“这种翻译不是一般人所能驾驭的,张璐完成得相当出色。超一流国际化标准,语气和气质拿捏得很到位。词汇量太大了,经济领域、医疗领域、外交领域、农村领域、国防领域、一带一路等,各种问题,没有彩排,现场翻译,厉害,这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我被说得脸都有点红了。不过,我愿意接受这份挑战,也会始终保持一颗敬畏之心,不断学习和进步,为中国外交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外交部记者会外交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