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建设规划实践
——以广西贺州市昭平县城总体规划为例

2019-07-16陈丽名

智能城市 2019年11期
关键词:昭平城镇规划

陈丽名

(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广西 南宁 530022)

近年来,全国小城镇建设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城镇地域风貌缺失等。面对形势日益严峻的山地小城镇建设,作为具有指导作用的总体规划,如何做到科学布局用地、突出城镇特色、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是一项重要命题。文章以昭平县城总体规划为例,对西南地区山地城镇建设做一下探讨和分析,希望为西南地区落后小城镇规划建设实践提供一些新思路。

1 项目概况

昭平县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面向珠三角门户贺州市辖县,是贺州重要的生态休闲养生示范区,是典型的山地城镇,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2010年全县总人口43.7万人,县城人口6万人。昭平风光秀丽,群山叠翠,河流纵横,有着丰富的森林、旅游、农林等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84.2%,居广西首位,是一座独具魅力的生态旅游城镇。未来昭平将极力建设成为15万人的山水小城镇,打造成国家森林城市和华南生态旅游名城,塑造“桂江明珠、水美昭平”的品牌形象。

2 规划思路

本着生态优先原则,突出城镇山水特色,确定昭平以建设山水森林城市为目标,塑造“桂江明珠、水美昭平”的品牌形象。规划通过发展背景认识、自身现状认知、SWOT分析,识别出影响昭平城市发展核心问题,提出发展目标、功能定位、规模控制指引,并在县域层面、县城层面进行分层控制,最后通过区域协调、生态环境保障、空间结构优化、产业发展协调、基础设施支撑等专项规划以保证昭平县城总体规划的可操作性,促进昭平县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 规划策略

3.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保护山水自然环境,传承地方文化,走健康和谐的发展道路

依托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以及资源优势,贯彻国家“东桑西移”“东部产业转移”等政策,主动承接东部转移产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升经济质量。

坚持生态优先,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以创建宜居休闲型山水森林城为载体,加快城镇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绿色城镇。

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以桂江、七冲国家森林公园、黄姚古镇和生态茶园等核心旅游资源为依托,塑造“桂江明珠、水美昭平”的品牌形象。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产城融合、生态宜居为发展方向,遵循突出特色、提升服务、强化管理、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

3.2 全面多样的现状调查方法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规划采用多种现状调查方法,包括专题座谈会、现场踏勘、分部门的问卷调查、文献调查收集等,全面了解昭平城市发展的自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态条件,为更好地制定合乎实际、具有科学性的规划方案奠定基础。

规划采用SWOT分析城市发展的优势、劣势,判断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科学制定昭平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性质。

采用增长率法、线性回归分析法、单位用地负荷密度法、人均指标法、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指标预测法、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预测法等多种定量预测方法,科学对城市用地、用水、用电等多方面进行预测,合理制定城市规模。

引用GIS技术,增强城市规划的合理性。规划引用GIS技术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总体评价,采集多个因子进行叠加筛选,明确需要控制保护的空间区域,合理确定城市适宜建设用地。

采用专家会议,全面分析城市发展条件和评价城市特征,积极听取专家意见并结合昭平自身发展条件,明确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优化城市各项功能。

3.3 适度的发展速度及量体裁衣的发展目标设定

现代化小城市——2030年全县人口达到52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5%;县城人口达到15万人。

珠三角工业西拓重镇——充分发挥其区位交通优势以及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主动接受贺州以及珠三角地区的社会经济辐射,积极发展林化、电力和旅游业。

“桂江明珠、水美昭平”的山水园林城镇——注重保护自然,突出山环水绕的城市自然景观特色,努力创建环境优美、绿色宜居的特色之城。

3.4 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措施

基于生态敏感性和用地适宜性分析,将县域空间划分为城镇发展区、生态保护区和协调发展区,并分别提出相应的管制要求,确保县域城镇及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加强城镇空间发展格局的引导,突出“四区四轴”(四区:即昭平经济区、马江经济区、中部经济区、黄姚经济区;四轴即昭平—五将—马江发展轴、黄姚—马江发展轴、文竹--昭平—黄姚发展轴、庇江—九龙—富罗发展轴),充分发挥各城区比较优势,塑造城镇发展的特色,推进城镇健康发展。城镇体系规划如图1所示。

图1 城镇体系规划图

嵌入珠三角,融入桂贺旅游城镇带,大力发展旅游业,构建“两心、两带、一环、四区”(“两心”即以县城和黄姚为中心的旅游集散中心;“两带”即昭黄旅游经济带和桂江生态旅游带;“一环”即联系昭平县内各主要景点的交通环;“四区”即黄姚古镇文化体验区、仙回瑶族风情区、富罗温泉度假区以及思勤江茶文化体验区),塑造昭平生态旅游品牌,建设成为全国闻名的生态休闲度假目的地。

因地制宜的结合地貌特征,塑造“一轴两区”组团式城市理性增长模式。规划针对昭平县有限的可发展用地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提出“由单中心向多组团跳跃发展”的空间模式,解决山地城镇用地紧张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同时分散式产业布局,使产业分工更为明确,从社会、经济、生态总体效益看更有利于山地小城镇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是适应此类山水小城市发展的较佳模式。

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原则,按照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原则,优化道路功能、构筑等级合理的道路网络,合理布局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实施绿色公交建设。

以人为本,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合理布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主要公共服务设施,为宜居环境创造基础。

加强城市特色建设,突出山水文化,依托桂江、山体打造桂江旅游景观轴、山林生态景观绿化区,形成城北组团、城中组团、城南组团、河东组团、玉河组团滨水生态景观绿化带,塑造昭平县“桂江明珠、水美昭平”品牌形象。

加强环境保护研究,对环境影响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价,并合理性分析规划布局环境,提出环境保护原则、环境保护目标与任务,确定环境保护措施,详情如图2所示。

图2 用地布局规划图

3.5 制定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规划建设政策措施

规划强调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并举,合理提出旧城改造的规划实施措施。

规划提出山水园林城镇的构建措施,加强山体、水体、农田、绿地保护,强化城镇绿化和环境建设,实现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明确跟踪与规划调整按照3~5年的周期对总体规划的实施进行跟踪和评估,对急需调整的内容及时按程序进行调整。

4 规划建议与结语

文章通过对昭平县城总体规划实践总结,笔者认为城镇建设应通过科学合理方法,明确城市发展规模、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优化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尊重自然、绿色发展、突出特色,创建特色旅游空间,激发城镇活力;应注重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明确规划管理实施,实现城镇建设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昭平城镇规划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灵魂不等式及其应用
“一分为二”:破解一次复合型函数问题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2017年高考三角热点考向预测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两次求导 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