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什么样的孩子不会沉迷网游

2019-07-15

现代家长 2019年6期
关键词:报告青少年家庭

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中小学生接触手机和网络游戏的数量日益增长,引发了全社会对网络游戏及中小学生教育、成长的广泛关注。日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项研究主要采用实证法,在北京、广州、合肥、成都、宝鸡、辽阳6个城市,通过目的抽样与随机抽样,对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在校生,获得有效問卷3202份。

调查发现,51.5%的学生明确表示自己喜欢玩网络游戏。76.3%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网络游戏,其中以小学五六年级开始接触网络游戏的比例最高(30.3%)。

买装备、比等级、打团战,游戏中的术语成为不少青少年的口头语,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不断增强。那么,青少年又是如何看待和认识网络游戏的?

调查显示,91.6%的中小学生认为网络游戏使自己业余时间更愉快。网游拓展视野和思维、交友、培养自控力和丰富生活的功能也受到较多学生认可。超过六成学生(66.6%)认为玩网络游戏的影响利弊相当,23.3%的学生认为利大于弊,10.2%的学生认为弊大于利。

数据显示,学习成绩处于上游的学生是最早玩网络游戏的那群人,他们在学前及小学阶段开始玩网络游戏的比例为82.6%;其次是学习成绩中上游的学生(81.4%),而成绩下游的学生在学前及小学阶段开始接触网络游戏的比例合计为73.3%。《报告》分析,学习好的学生在玩网络游戏方面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可能是因为在同龄人和长辈们眼里,成绩好可以“一俊遮百丑”。

研究发现,虽然很多父母担心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但其监管和控制的手段并不高效。本次调查显示,规定孩子玩网络游戏的时间是父母最普遍采取的措施(66.6%),其次是监督孩子玩游戏的时间(55.7%),再次是限制孩子玩网络游戏费用(52.7%)。而能告诉孩子网络游戏信息、与孩子一起玩网络游戏的比例仅为15.6%和13.8%。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田丰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让孩子完全脱离游戏,会让孩子跟时代出现割裂,家长要改变态度,以商量取代指使,走近孩子、陪伴孩子,从心理上理解和了解孩子,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家庭教育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网络习惯。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读本》显示,四类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用网过度,即亲子活动少的家庭、父母抗拒网络的家庭、教育粗暴的家庭、父教缺位的家庭。

本次《报告》同样发现,家庭教养的方式与孩子的网络游戏行为有着一定关系。民主型家庭亲子关系较和谐,父母更能理解孩子的想法,同时孩子对父母的接纳程度高,也更乐意听父母的意见或建议。所以,孩子有可能对网络游戏的一些负面影响有较深刻的认知。而溺爱型、忽视型和专制型教养模式下长大的孩子,对网络游戏的看法受父母的影响较少,受同伴、同学等影响较大,因而对网络游戏的一些好处更认同。

《报告》认为,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高峰时期,要在中小学生刚开始接触网络时就立规矩、养习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朱枫岭)

猜你喜欢

报告青少年家庭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家庭“煮”夫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恋练有词
报告
报告
报告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