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块新橡皮引发的社交障碍

2019-07-15莞尔

现代家长 2019年6期
关键词:橡皮刘老师辅导

莞尔

读初二的女儿郁郁寡欢

一天下午,我到学校接读初二的女儿萌萌。往常女儿看到我,都是一脸灿烂地飞奔过来,这次却一脸阴云,无精打采。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心想孩子肯定遇到问题了。

回家的路上,我笑着问女儿:“身体不舒服吗?看你情绪有些不对劲儿。”萌萌掩饰道:“没事儿,妈妈,我自己能处理。”听女儿的口气挺自信,我松了口气,心想,孩子读初二了,即使遇到些事情,相信她自己能处理好。

接下来的几天,女儿的情绪一直很低落,我问她怎么了,她总是不正面回答我。直到接到女儿班主任许老师的电话,我觉得应该和女儿谈一谈了。许老师电话里说,最近几天萌萌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下总是一个人独自发呆,不愿开口说话。有同学反映,她还曾偷偷哭泣过。许老师提醒我,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初二是初中阶段的关键时期,成绩容易两极分化,同时,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容易出现波动。许老师的提醒很及时,很多时候,孩子对问题的观察力和解决能力很有限。毕竟我是过来人,可以凭人生经验给女儿切实的指导,如果我解决不了的话,还可以向心理专家求助。

那天晚上吃完饭,女儿默默地到自己的房间写作业。近来女儿的作业质量明显下滑,很多时候她都在发呆,写作业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一个小时后,我给女儿削了个苹果,坐在她书桌对面的沙发上,轻声说:“萌萌,妈妈必须和你谈谈,近段时间在你身上可能发生了不太愉快的事情,你可能没解决好,给你造成了困扰。妈妈是过来人,可以帮你分析一下,能给妈妈说说吗?”听了我的话,女儿“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我知道女儿心里可能藏着什么委屈,便递给她一张纸巾,轻声安慰道:“孩子,有什么事给妈妈说说,我可以帮你想想办法。”女儿哭了一会儿,渐渐平静下来,给我讲述了近几天的经历。

原来,女儿的烦恼源自于一块新橡皮。新学期开学的时候,她大姨从香港给她带了不少文具,其中一块款式新颖的橡皮让她爱不释手。在学校,她时常从文具袋中拿出新橡皮独自欣赏,舍不得用,擦字时还是用旧橡皮。没想到,她这个举动被同桌和前桌的3个同学看到了。一天,前桌的徐蕾需要用橡皮,就向女儿借,女儿顺手就把旧橡皮递给了徐蕾。徐蕾知道女儿有新橡皮,本想借机会看看,没承想递给自己的是旧橡皮,心里有些不高兴。下课后,徐蕾向另外两个同学讲了向女儿借橡皮的事,说女儿太抠了,不就一块橡皮嘛,弄得像个宝贝似的。想不到,3个同学的对话恰好被女儿听到了,她心里很不是滋味,感到很委屈。

原来被要好的同学疏远

女儿红着眼圈说,那天听到3个同学的谈话后,她心里沉甸甸的,想向她们解释,却总鼓不起勇气,和她们的交往也有了隔膜,关系变得疏远了。平时,她怕见到这3个同学,看到她们3个一起聊天,心里就感到一阵恐惧,觉得她们3个在谈论自己,说自己的坏话。

女儿说,一块新橡皮让她有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她甚至还有向老师申请调座位的想法,又怕调座位的理由不充分,引起老师的反感,就没有提出来。想不到的是,那3个同学见女儿在她们面前变得很沉默,故意在女儿面前亲昵地说话,讨论喜欢的明星,把她视为空气,丝毫不顾及她的感受。与3个同学的隔膜越来越深,她在学校度日如年,上课屡屡走神,甚至生出换班的想法,可也鼓不起勇气向妈妈说。

听了女儿的倾诉,我首先责怪自己的大意,以为孩子之间的事情孩子能自己解决,没想到她已经走入了自己设置的怪圈。一块不起眼的新橡皮竟然成了女儿烦恼的根源。要想解决女儿的心理负担,仅仅靠我的说教是不行的,必须向专业人士求助。想到女儿学校有专职心理辅导老师,于是,我和心理辅导老师取得了联系,约好次日下午第三节课后,我带着女儿一起向她寻求帮助。

第二天下午,我和女儿准时来到学校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老师刘老师接待了我们。女儿讲述了因一块新橡皮与3个同学产生矛盾的经过,并诉说了自己的苦恼。刘老师笑着指出,发生在萌萌和3个同学之间的这种事,对于心理成长期的孩子来说,是常有的。用心理学上的专业术语概括,属于一种社交障碍。

刘老师告诉我和萌萌,因为一块橡皮和同学之间产生误会后,萌萌渴望和别人交流,却又存在着害怕被伤害的心理,这是萌萌出现社交障碍的主要原因。而这种心理是一种令人感觉很不舒服的情绪。它带来紧张、焦虑,甚至恐慌,还会带来身体上的各种不适。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很难客观地认识自己,疑神疑鬼,因为抗挫能力不足,渐渐形成了恐惧心理。女孩到了青春期,敏感多疑,不像粗线条的男孩,有了矛盾吼出来甚至打一架,矛盾反而能得到解决。中学时期的女孩渴望友情,却又惧怕被友情伤害,有了问题喜欢闷在心里,等心里的疙瘩越积越大時,就形成了心理障碍。

对于这件事的处理,以及如何为萌萌打开心结,刘老师早已胸有成竹。她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她打算第二天下午把那3个女孩约过来,然后让她们面对面解决。其实这件事很简单,只要把当时事情发生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应该能取得彼此的谅解。

打开心结女儿回归正常生活

看到刘老师对解决萌萌和同学之间的矛盾十分有把握,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刘老师说,第二天双方的调解会家长不宜参与,让我耐心等待消息就行了。

第二天晚上7点,我在学校门口等到了比其他同学晚出来一个小时的萌萌,同时出来的还有3个女孩,萌萌和她们欢快地说着再见。我心里暗喜,那3个女孩可能就是与萌萌发生矛盾的同学,看样子,她们已经和解了。

路灯下,女儿看到我向她招手,脚步轻盈地飞奔过来,一声“妈妈”叫得比平时还要甜。回家的路上,我想让她讲讲老师给她们调解的经过,没想到她婉拒了:“妈妈,你就别问了,反正我们和好了!”

晚饭后,我借打电话向刘老师致谢的机会,向她打听萌萌和3个同学握手言和的经过。刘老师说,对于萌萌和其他3个同学之间的矛盾,她通过个体辅导的方式指导她们相互包容和理解,教授她们人际交往的技巧。辅导时给予她们充分的理解,耐心听她们讲出自己心中的疑惑,也告诉她们是相互猜忌的心理在作怪,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要让她们接受心理辅导。再就是给予她们耐心和鼓励,告诉她们要尝试真心和他人交流,告诉对方你的真实想法。

调解过程中,刘老师鼓励萌萌把当初借给同学旧橡皮时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同学一定会理解的。看着3个同学,萌萌真诚地说,她其实不是不愿意借新橡皮给同学,只是想多保留几天,好好享受一下新橡皮带给自己的快乐,她自己平时也不舍得用新橡皮,而是把它当艺术品一样欣赏。

萌萌的真诚换来了同学的理解,那3个同学也说出了当时的想法。其实,她们借橡皮不是非得用它去擦字,就是想欣赏一下新橡皮。平时,大家有了好玩的文具,都是相互分享的,这样快乐就会成倍递增。萌萌给她们旧橡皮用,让她们心里不舒服,认为她有些小气,她们错怪了萌萌。听了同学们的检讨,萌萌不好意思地说,这件事确实是她不好,有了好玩的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才对。

心结打开,同学们重归于好,刘老师说她也非常开心。其实,孩子们在校园里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形成蝴蝶效应,内向的孩子会郁结于心,久久不能释怀。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们带着心结去学习,那样会影响学习效率。

刘老师还向我建议,萌萌性格内向,这件事的阴影消散还需要一段时间,平时多帮助她改变对人际交往中的恐惧态度,告诉她要把心中的不快讲出来。克服恐惧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谈论它,同我们信任且能够倾听我们谈话的人讲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样才有助于克服困难,消除人际交往中的困惑。

此后,在刘老师的指点下,我十分关注萌萌的心理状态,帮助她逐渐走出了社交障碍的困惑,教给她一些社交技巧。她变得乐观开朗起来,与同学们相处得越来越融洽,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编辑:刘波】

猜你喜欢

橡皮刘老师辅导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春天的样子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我喜爱的橡皮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幽默的刘老师
橡皮收了
橡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