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2019-07-15陈彤

现代家长 2019年6期
关键词:社交能力惩罚家长

孩子的社交能力重要不重要?这不是个问题,如何增强社交能力才是问题。家长们肯定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深有体会,看到孩子不合群,整天就知道窝在家里打游戏,在学校碰到一点不愉快就手足无措,家长无不心急如焚,只恨自己帮不上忙。本期,我们邀请心理学博士、家庭教育专家董雪萌女士,与家长朋友们一起座谈这个话题。

外面世界很精彩

郑立春(5岁男孩的妈妈):我儿子是典型的“塔尖宝宝”。平时在家,由爷爷奶奶、爸爸和我宠着,周末姥姥姥爷来聚会,六个大人招呼一个孩子,家庭结构呈金字塔形,塔尖就是我那无忧无虑、恃宠而骄的儿子!可能是家庭环境太优越了吧,我发现儿子不大喜欢下楼玩,问他为什么,他说害怕小区里的孩子抢他的玩具。其实,他纯粹是瞎担心,小区里的小朋友都挺友好的,他没有被欺负过。听幼儿园老师说,我儿子在幼儿园里也不大合群,总喜欢一个人玩。请问,我儿子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问题啊?

主持人:幼儿不善于人际交往不奇怪,毕竟他需要时间学习。不过,家庭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这方面,请董博士详细谈谈。

董雪萌(心理学博士、家庭教育专家):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孩子回避人际交往通常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家长需要反省:

首先,孩子自信心不足。有些家长比较强势,当孩子有不同意见时,家长会限制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说:“你不要和我说这些,小孩子懂什么?”“不要找借口!”……或者根据不理会孩子的辩解。在这样的心理高压之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不自信,为了减少不愉快的机会,他会本能地少说话、少做甚至不做冒险的事,回避人际交往便是这种心理机制下的行为之一。

其次,孩子对外界缺乏安全感。有的家长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对孩子保护过度,而孩子在家长的照顾中渐渐地丧失了自己独自决断的能力,变得唯唯诺诺,缺乏自主性。还有些孩子缺乏家庭的温暖,养成了孤僻的性格,就更没有胆量走出家门与人交往了。

马维君(13岁女孩的妈妈):我女儿也是一个“宅妞”,同宿舍的六个女生相约周末去看电影,只有我闺女不去,理由是“不知道和她们聊什么”。朝夕相处的室友居然没什么可聊的,真不知道她哪来的毛病!请问董博士,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做?

董雪萌:要帮助孩子增强社交能力,家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鼓励孩子走出去。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就得让孩子走出去。孩子在同小伙伴玩耍的时候,会逐渐学会交朋友,并能够学会信任他人、尊重他人,培养自己乐于助人等优秀品质。

2.让孩子体会被尊重的快感。家长平时与孩子平等沟通,能让孩子懂得沟通的重要性,学会相关技巧并体会沟通的快感。比如,与孩子说话时,家长要善于倾听,不随便打断孩子的话,也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供孩子参考。尊重孩子,不光尊重孩子的话语权,还要尊重孩子的隐私权,要注意不在别人面前批评孩子。

3.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和见识。社交能力更多地体现在沟通能力,而让孩子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和增長见识必不可少。让孩子掌握更多的词汇,最好的方法是阅读。培养孩子爱好阅读的习惯,能让孩子在阅读中丰富自己,在阅读中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在假期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和社会,也可以为孩子语言表达提供丰富的内容和素材。事实证明,见过世面的孩子更容易表达自己,更自信。

4.锻炼孩子的讲话能力。对不善于发表意见的孩子,家长要先分析原因,如果孩子是因为害羞,可以尝试着让他先在家中亲人面前多说话,然后在几个好朋友面前发表意见,最后在大庭广众面前大方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是缺乏主见,家长就要反思自己的作为,是否真正做到了尊重孩子。

5.掌握交往的技巧和规则。懂礼貌、乐于合作、愿意分享、守规则的孩子往往更受同伴欢迎,因为这些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以下社交意识:多考虑小伙伴的意见和建议;当彼此观点不一致时,要相互商量;在游戏中要遵守规则,输了不能耍赖;想和别人一块儿玩时,要有礼貌地提出要求;尊重伙伴,别人讲话或提建议时,要集中精力听,理解别人的意思,不随便插嘴打断别人,等等。

6.懂得欣赏他人的优点,宽以待人。懂得欣赏他人、宽容对待他人是孩子悦纳他人的前提。悦纳他人不光能让自己收获更多的朋友,还能够让孩子从内心深处认同合作共赢。

培养自信练内功

虞培松(10岁女孩的爸爸):我女儿性格内向,胆子小,有时候我跟她说话声音大一点,她都会被吓哭。送她去上学,路上碰到同班同学她都不愿打招呼,让我快快绕开。她说她会好好学习,但她不想得第一名,更不想得最后一名,这样就没人注意她了。老师反映,我女儿在班里是个好欺负的角色,从不敢与人争什么。请问,我该怎样跟这样的孩子相处?

主持人:听您说话这口气,有点不怒自威的架势,难怪孩子害怕。

虞培松:同事们也这样说。我是转业军人,在部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难改啊!

主持人:难改也得改,我不相信军人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董雪萌:家长不要小看与孩子说话的语气。国外提倡多年的“低声教育”,值得我们借鉴。有些家长认为,批评孩子的时候大声吼,让孩子感到害怕,就会让孩子印象深刻,以后不犯同样的错误。其实这样是错的。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批评孩子的时候,使用不同分贝的声音对孩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孩子更容易接受低声的批评。

金云虹(11岁男孩的妈妈):我儿子是一个腼腆的男生,跟陌生人说话会脸红,同学请他做一件事,他不想答应也不会拒绝,没有一点阳刚之气。很明显,他是缺乏自信心,或许是过于依赖我之故。请问董博士,除了小声跟他说话,还有其他培养自信的办法吗?

董雪萌:增强孩子的自信要练内功,练内功对增强社交能力有持久功效。孩子依赖家长,不是因为他不想独立,而是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做。建议您多和孩子玩角色互换的游戏:找个周末,选择一个活动项目,比如买菜、观光、游泳等,然后让孩子来当“家长”,家长来当“孩子”,让孩子行使指挥权和决定权。当孩子表现好时给他鼓励,当他有欠缺时小声提醒一句。大多数孩子喜欢这种游戏,甚至会乐此不疲。不知不觉间,孩子的自信心就增强了,慢慢有了独立性。

主持人:生活中,家长适当示弱也是个好办法。比如家长请孩子帮忙调节手机音量,或给支付宝绑定银行卡,或者在游戏中故意表现得笨拙,跟孩子打扑克时故意输掉,然后不介意地哈哈大笑。这样做,一方面给孩子表现能力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给孩子示范,当他遇到挫折的时候,或许就会想到家长的大度,就不会那么脆弱了。

董雪萌:好办法!但家长要演得真一点,别被孩子看出了破绽。

惩罚孩子有门道

高亚霖(10岁男孩的妈妈):如果说自信心不足是社交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那我就明白我儿子人缘不好的原因了。他小的时候特别调皮,没少挨爸爸的打,后来逐渐变乖,现在变成了一个唯唯诺诺的孩子。他也曾在学校交到知心朋友,但都不长久,有点小摩擦就翻脸。请问董博士,对调皮的男孩子应该怎样教育才能不伤他的自信心?难道真的不能惩罚吗?

董雪萌:家长惩戒孩子,无非是让孩子长记性,吃一堑长一智。既然用心是好的,为什么不用更好的方式,让孩子在愉快中接受教训呢?科学的惩戒方式,重在言传身教、心领神会。4种正面惩戒方式供您参考:

1.皱眉,摇头。孩子最怕看到家长生气的模样。家长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孩子犯错或证实孩子犯错时,叫出他的名字,在皺紧眉头的同时,摇头1~2下。这是向孩子发出明确的信号:你不可以这样做。孩子看到后,一般都会停下来。

2.口头警告,事不过三。与孩子约定事不过三的规矩,当家长说:“这已经第二次了!”提醒孩子端正自己的言行,否则会有严重后果。

3.短时冷静法。很多孩子喜欢和家长对着干,不愿意听从家长的要求。气头上的时候,双方都回避一段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既能缓和紧张气氛,也能让双方都冷静下来。等到大家情绪平复之后,再平等沟通,达成共识。

4.契约执行法。在家长的协助下,孩子亲自规划生活,确定惩罚措施,并依此执行,这便是契约执行法。实施契约执行法,制订的惩罚措施要合理,既不能过分也不能对孩子没什么触动。在不断执行中孩子会越来越自觉。

孩子的问题,家长最好的应对策略是防微杜渐。从小问题管起,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等孩子变成了“熊孩子”,再采取各种严厉的惩罚就晚了。当然,惩罚不是应对问题行为的唯一策略,我们最需要让孩子知道的是基本的规则,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如果真的遇到问题,要和孩子共同面对,灵活补救。翻旧账、倒打一耙、拿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较,这些都是惩罚的“雷区”,千万不能踏入。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社交能力惩罚家长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巧用一日生活,提升幼儿社交能力
Jokes笑话
家长错了
如何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真正的惩罚等
浅谈角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