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还是不对?

2019-07-15

现代家长 2019年6期
关键词:孔融让梨孔融真假

问:在小学生的作业里,有一道语文阅读题,素材是“孔融让梨”的故事。题问:“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学生写“我不会让”,结果被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叉。请问,老师这么做合适吗?

席杭

答:“孔融让梨我不让”被判错,之所以被家长质疑,大概是因为家长觉得让与不让都是个人做法,没有对错之分。这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能够理清事实与价值这两个概念之后,再来分析这件事会更好。

事实与价值,是哲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一般而言,事实是客观的、唯一的,关于事实的具体判断存在真假、对错之分;价值则是主观的、多元的,关于价值的具体判断几乎不涉及真假、对错。前者如“孔融让梨”是一个广为流传且得到普遍认可的历史典故;后者如“孔融让梨”之举是好的、值得学习的。

至于“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这道题,它更像是“价值判断”题,而不是“事实判断”题。从这个层面看,不管学生回答“我让梨”或者“我不让梨”,都不能判错。而老师之所以给后者“打了一个大大的叉”,原因在于搞混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错把榜样的尺度当成了人人都应该做到的标准。

但我想强调的是,这与价值的多元性并不矛盾。社会需要充满活力的个体,更需要建立核心价值体系,建立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否则,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将成为奢望。由是观之,尽管“我不让梨”的回答不应判错,尽管我们不能指望每个人都是“道德圣人”,但不容否認的是,“孔融让梨”折射出的谦让和礼貌,闪烁着人性的善与美,值得传承、弘扬与学习。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提升个人道德品质的内在要求。

对“不让梨”的学生,教育者要做的是转变教育理念,杜绝把价值标尺绝对化。更重要的是,必须超越回答的对错之争,一边褒奖孩子的诚实品质,一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逐渐懂得基本的是非观念,学会谦让和礼貌。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孔融让梨孔融真假
真假厨师
孔融让梨新编
孔融让梨的“梨”呢
孔融让梨的“梨”呢?
孔融的反驳
不懂就百度
孔融让梨以后
孔融让梨
真假大富翁
真假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