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廉?卡勒顿《黑色预言家》中的贫困书写

2019-07-15倪宁平

北方文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贫困

倪宁平

摘要:威廉·卡勒顿是爱尔兰著名的小说家,其小说《黑色预言家》主要围绕着他所生活的农村而展开。本文从社会、家庭和个人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黑色预言家》中大饥荒时期爱尔兰的真实状况。通过分析卡勒顿生动的细节描写,本文再现了大饥荒时期爱尔兰人民的苦难和匮乏。

关键词:爱尔兰大饥荒;《黑色预言家》;贫困

爱尔兰大饥荒是十九世纪发生在“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爱尔兰地区的大规模饥荒、疾病和移民潮。在1845年至1849年饥荒尤为严重,并呈现出持续时间长、反复性,且破坏性大的特点(杨天虎 2013)。与印度的饥荒相似,在英国的统治下该饥荒之近因为自然灾害,即马铃薯晚疫病菌(? Gráda 2006)。这一灾难对十九世纪的欧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其中影响最深的是当地的农民。

十九世纪初,爱尔兰人民的真实生活首次被一群不为人熟知的爱尔兰作家写进了小说之中。这些小说家们是新爱尔兰文学的先驱者,而他们小说的重要历史性,在于其记录了大饥荒期间爱尔兰当地,特别是偏远地区没有被保存下来的社会状况,以及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点。在这些小说家中,威廉·卡勒顿,是唯一一位农民出身,并且十分了解底层人民真实生活的作家。“尽管他的作品并不完美,但他以其信息的广泛性和准确性以及他的创作天赋为人所道”(安德烈1966)。叶芝将威廉·卡勒顿描述为“伟大的爱尔兰历史学家”(Laurence 2013)。他最自然的写作状态即是描述他身边农民乡亲的生活。其作品《黑色预言家》于1846年5月开始连载,当时饥饿和疾病正在肆虐爱尔兰全国各地。在这本书中,卡勒顿讲述了1817年早期发生在他的家乡阿尔斯特的饥荒事件,实则是为揭露当时爱尔兰所处的困境。本文将从社会环境、家庭氛围以及个人表现三方面对《黑色预言家》中的贫困书写进行分析阐述。

一、土地贫瘠、社会动荡

尽管《黑色预言家》故事的主线为两起谋杀案,但在作者有意无意地描述中,读者对当时爱尔兰地区的社会环境也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在当时,“收获”的季节,秋天,并不像往常那样受欢迎。“在秋天,大部分的田野本应是黄澄澄的,现在却被一层瘦弱的、发育迟缓的庄稼覆盖着。它们绿得极不自然,根本不是像是成熟的模样”(13)。从卡勒顿的作品中不难发现,当时农作物的总体状况确实不尽人意。低矮的草坪一直处于洪水泛滥的状态,玉米田里到处都是堆积的沙土和沙砾。由于没有充足的阳光,泥炭地又软又烂,无法使用。穷苦的百姓既因缺乏燃料而感到寒冷,又缺乏食物,饥寒交迫。当时,爱尔兰许多庄稼作物的情况不容乐观。“马铃薯品质低下,以及其他谷物作物种植的失败,不仅是造成饥饿和痛苦的原因,更是导致普遍存在的疾病的罪魁祸首”(32)。正如小说所描述,由于作物歉收,爱尔兰人只依靠一种作物:马铃薯,农民被迫挖土豆才能吃饱。150多万农业工人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养家糊口,300万小耕种者主要依靠马铃薯来维持生计。而有产阶级对马铃薯的消费也要比英国多得多。不过当歉收时,当然那些农村的穷人们承担的风险最大(Peter 2005)。

不久,灾难和疾病开始出现,甚至吞噬了整个国家。“夏秋两季的湿气使谷物发酸发酵,食用又生又坏的马铃薯所引起的病害就变成了一种可怕的、凄凉的流行病”(32)。尽管爱尔兰对土豆的依赖程度因地区而异,但它确实对该国的穷人产生了巨大影响。正如小说中所提到的恶劣天气一般,一场叫做霜霉病的灾难由此爆发。1945年11月,上季度收获的马铃薯中约有三分之一变质了甚至储藏在地窖里的马铃薯也腐烂了。(Peter 2005)。那时候,饥荒的幽灵真的出现了。这一可怕的灾难发生得如此出乎意料,开始在全国各地以各种恐怖方式带来死亡和痛苦。“在这里,我们也可以读到这片土地的饥荒和疾病给人们所留下的悲惨印象。当穷人离去時,周围的人们都带着这样一种消瘦憔悴的表情。因为如此普遍的贫困必然会留下这样的表情”(103)。饥荒、疾病和死亡的可怕结合是大饥荒期间爱尔兰的社会现状。

除此之外,地主长期的压迫也同样使爱尔兰农民们身负重担。正如小说中所描述的庄园主迪克,当他发现他的房客租约快要到期时,他就采取最肆无忌惮和压迫性的手段驱赶他们,道尔顿一家就是被驱赶的对象之一。然而这并不是个例,而是爱尔兰地区普遍存在的,无可辩驳的事实。“我们的读者知道,这不是一个极端的情况,而是一个明显的、无可争辩的事实。“这一直是我们不幸的国家长期以来的痛苦之一,也是对爱尔兰的财产和不稳定状态的最大诅咒之一”(111)。这样残酷的环境下,爱尔兰人民始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家徒四壁、衣单食薄

在小说中,有一个典型的爱尔兰家庭正遭受着大饥荒的残酷。第三章中,作者详细记录了苏利文一家,一个没落、困苦的家庭。

当杰瑞·苏利文邀请唐纳来家里过夜休息时,他甚至没有把他的家称做“家”。在苏利文眼中,尽管住房环境非常糟糕,但他衷心欢迎唐纳的到来。然而,这确实是一所简陋和破旧的房子,院子又脏又乱,围墙也被拆毁了。房子的屋顶不够结实,连屋顶上的茅草也腐烂了,甚至连房子的墙和门都坏了。“在我心里,每件事都是那么糟糕,甚至会变得更糟”(20)。没有像样的家具,也没有基本的装饰,地板又脏又破。至于他们的食物,苏利文的家人们只能负担得起一些马铃薯,就像大多数爱尔兰人一样。

然而,在苏利文的家人身上,贫困的痕迹依旧显而易见。沙利文的几个孩子们衣着破旧,且意志消沉,浑浑噩噩。整个家庭都呈现出一种“衣衫褴褛、体弱多病”的状态。正如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晚很冷,他们既没有舒适的床,也没有温暖的被褥。苏利文只能把一件大衣披在唐纳身上,希望他可以盖着它取暖,尽管这是他已故哥哥的遗物。

“不了解爱尔兰的人无法完全理解这场冲突造成的几乎一致精神痛苦”(26)。事实上,每个熟悉爱尔兰历史的人都能理解和同情大饥荒时期爱尔兰人民。在小说中,苏利文称爱尔兰为“我们不幸的国家”,还称大饥荒为“那些艰难的岁月”。有很多家庭,就像苏利文的家庭一样,在这次饥荒中遭受了许多苦难。一方面,他们羞于暴露自己难以形容的贫困。另一方面,他们却沉溺于一种热情好客的精神。因此,尽管他们很普通,也很贫穷,他们却拥有无法言说的坚韧,即艰苦奋斗,努力生活。

除了苏利文一家,小说第十二章所讲述的穆塔夫一家的遭遇同样令人痛惜。章节一开始,是天真可爱的年轻女孩佩吉·穆塔夫的死讯。“可怜的佩吉·穆塔夫躺在厨房外唯一一间屋子里的干净小床上,美丽却毫无生气”(102)。追悼仪式十分简单,邻居亲朋们都赶来为她祈祷,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惋惜与无助。女孩的父母已经很久没有吃一顿饱餐了,这样的事在大饥荒期间是再寻常不过的。仪式还未结束,女孩的父亲就匆忙跑进厨房,搜刮每一个角落,努力寻找食物充饥。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老人在厨房寻找食物的行为让邻居们更深切的体会了他们的真实窘境。几分钟后,他并没有在房间里发现任何食物。自从早晨以来,除了之前女儿为他们熬的粥,一口吃的都没有”(106)。幸好善良热情的邻居倾囊相助,与他们分享了所剩不多的食物。这对孤独的老夫妇才得以满足一两周的需求。“在这方面,世界上没有任何民族像爱尔兰人那样对他们的同胞如此慷慨和善良,他们的同情心如此深切和温柔,尤其是在面对疾病、匮乏或死亡的时候”(106)。这便是当时爱尔兰人民的真实写照,贫穷疾病缠身,但依旧团结互助,共渡难关。

三、捉襟见肘、生活惨淡

在小说中,唐纳作为一名预言家,深受村民们的敬畏。他之所以被称为“黑色预言家”,是因为他总是预言一些黑暗、令人阴郁不快的事件,比如小说中的两起谋杀案。尽管如此,一些村民们仍十分愿意听取他的建议,甚至在某些特殊情形下让他代替做决定。小说中的苏利文一家就是如此。某一天,苏利文盛情邀请唐纳去他家做客。晚餐后,当他们走进一个挂着苏利文已故哥哥大衣的昏暗的房间时,苏利文的女儿玛芙怀疑唐纳趁乱伤害了她。她满脸鲜血,十分害怕。然而,她的父亲并没有惩罚这位预言家,而是冲着玛芙大叫,“愚蠢的女孩!”眼里充满责备。他完全相信唐纳先生不会对他的女儿做不合理之事。他认为唐纳是“一个不会伤害你一根头发的人,一个永远不会伤害你的人”(24)。

虽然唐纳在村民眼中是睿智且体面的,但实际上他同样受大饥荒的影响,被贫穷缠身。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他自始至终连接着所有的故事。随着故事的叙述铺展,读者不难看出唐纳的真实情况。作者对于预言家的外表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一个是一个体格健壮的人……他的肤色和五官让任何人都无法漠然看待,这强烈地表明他具有双重性格”(10)。他看上去严肃无情,五官线条硬朗,他的眼睛十分锐利,而眉毛“立刻流露出异常狡诈的表情”。而小说开篇,从预言家女儿及其继母的对话争吵中就可以发现其家庭条件并不令人满意。他所居住的小屋不仅异常荒凉,而且还可能与荒野和超自然现象有难以言语的关联。小屋在山谷之中阴暗潮湿,几乎没有阳光的照耀。“……我一眼就看出,这个可怜的茅屋里的人们对他们可怜的生活状态很满意,他们根本不知道有什么道德或家庭责任的存在,因此他们可能需要被教导一些关于个人尊严和舒适生活的概念。”(4)。正如小说中所描述的许多人物一样,主人公唐纳的生活环境并没有丝毫优越,这便是大饥荒期间大多数爱尔兰人民的真实生活写照。由于饥荒的影响,爱尔兰的人口和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穷苦的百姓不仅在物质上十分匮乏,而且在精神上也同样痛苦。

除了预言家,小说中的另一个人物达比·斯金纳德同样能引起阅读者的兴趣。“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在每个社会中都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被称作‘守财奴或‘放债人。他们通过运用最无情、最邪恶的原则,使折磨他们的同胞的疾病和饥荒成为他们敲诈和索取的来源,从而为自己谋取利益”(43)。他们囤积粮食肉类,在最困难的时候以极高的价格卖给穷人。所以斯金纳德,他并不像表面上那么节俭。实际上,他是最肆无忌惮、最贫穷的人。他的房子里堆满了大箱子和木桶,里面铺满了燕麦片,压得很实。除非在饥荒严重时期,不然燕麦片是从来不开的。斯金纳德通过贩卖粮食、肉类,从那些不幸的人们中获得一种丰富的“收获”。他努力把安慰和欺骗混在一起,并以宗教和慈善的名义使无助的可怜人遭受欺诈和勒索。

尽管斯金纳德是个“无赖伪君子”,但实际上他同样是一个十分可怜的家伙。从作者对他的外表描述上看,他又瘦又黄,长着一张枯瘦的脸,蓄着一撮稀少的黄胡子,整张脸都像是诉说着“彻底的失败”(45)。从他糟糕消极的外貌来看,读者很难对其产生厌恶之情,甚至心生怜悯。那么,是什么使他无限接近那些无情的高利贷者呢?某种程度上是饥荒所导致的。即使他的家里囤积许多食物,但大多是日常生活中极俭节省下来的。从他的憔悴中不难看出饥荒对他造成的沉重影响。生活所迫,他不得不成为通过榨取那些贫穷和挣扎的同乡来维持生计的可怜虫。因此,达比·斯金纳德在小说中是一个虚伪、贪婪但又贫穷可怜的爱尔兰人。

四、结论

尽管本书《黑色预言家》指的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之一唐纳,但“黑色”更是指当时弥漫在爱尔兰上空整个黑色忧郁的氛围,而“预言”更像是对爱尔兰大饥荒期间爱尔兰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的描述。在小说中,卡勒顿指出,在饥荒和流行病期间,“沦为乞丐的人数之多令人难以置信”,这一观察得到了许多当时记载资料的证实。他把这些年的爱尔兰比作“一个充满饥荒、疾病和死亡的巨大的麻风病院”,就连天空也挂满了坟墓的黑色帷幕。卡尔顿评论说,“灵车、棺材、长长的送葬队伍”随处可见。他注意到教堂的钟声不断响起,道路上“葬礼现场一片漆黑”(劳伦斯2013)。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黑色预言家》中爱尔兰的贫困。从社会、家庭和个人的角度出发,首先介绍了爱尔兰饥荒时期的背景和环境,特别是农田歉收,人们大多只能以马铃薯为食。由于马铃薯所滋生的病菌而引发了一系列疾病,使爱尔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其次,以苏利文和穆塔夫的家庭为例,分析爱尔兰最常见的家庭特性,即穷困但坚韧,潦倒却团结。最后,本文详细描述了小说中的代表人物,黑色预言家和达比·斯金纳德。实际上,《黑色預言家》的优势为使用生动的细节再现人类的苦难和匮乏。根据本文的论述,作者卡勒顿使读者充分了解了爱尔兰当时所发生的大饥荒现状以及当地政府的无动于衷,十分值得深思。

参考文献:

[1]André, Boué.William Carleton and the Irish People.Clogher Record, Vol.6, No.1(1966),pp.66-70.

[2]Brian, Donnelly.The Great Famine and the Literary Imagination.An Irish Quarterly? Gráda, Cormac(2006), Irelands Great Famine: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Dublin Press, ISBN 978-1-904558-57-6.

[3]Carleton, William.The Black Prophet: A Tale of Irish Famine.(2012).

[4]Kelly, M.; Fotheringham, A.Stewart(2011).The online atlas of Irish population change 1841–2002:A new resource for analysing national trends and local variations in Irish population dynamics.Irish Geography.44(2–3):215–244.

[5]Kinealy, Christine(1994), This Great Calamity, Gill&Macmillan,ISBN 0-7171-1881-9.

[6]Laurence, M.Geary.William Carleton: Famine, Disease and Irish Society.History Review, Vol.69, No.275/276(Autumn-Winter,1980),pp.260-272.

[7]Sophia, Hillan King.“Pictures Drawn from Memory”: William Carletons Experience of Famine.The Irish Review (1986-), No.17/18(Winter,1995),pp.80-89.

[8]彼得·格雷.愛尔兰大饥荒[M].上海出版社,2005.

[9]曹瑞臣.“马铃薯饥荒灾难对爱尔兰的影响——作物改变历史的一个范例”[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10]杨天虎.“1845~1852年爱尔兰大饥荒的影响和启示”[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3,32(4):99-102.

猜你喜欢

贫困
我国贫困高中生资助制度的建设
悬置的“贫困”:扶贫资金资本化运作的逻辑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