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边塞诗的雄奇壮美

2019-07-15王晶晶

北方文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边塞诗唐代壮美

王晶晶

摘要:唐代边塞诗以丰富的思想内容、多样的艺术手法,展现出唐代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风光和边地风情,将边塞诗的创作推向了高峰,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境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睦友好的民族关系,雄浑奇异的风物民情,构成了唐代边塞诗的雄奇壮美。

关键词:唐代;边塞诗;雄奇;壮美

唐代边塞诗在中国诗歌史上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峰。边塞诗内容丰富,边疆雄奇壮阔的景色、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慷慨从军的英雄气概,传奇色彩的军旅生活,立志保卫边疆的历史变化等,构成了唐代边塞诗的雄奇壮美。唐代边塞诗以丰富的思想内容、多样的艺术手法,展现出唐代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风光和边地风情,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睦友好的民族关系,雄浑奇异的风物民情。将边塞诗的创作推向了高峰,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一、高尚激昂的爱国主义情怀

唐王朝建立之初,北方的突厥,西方的吐蕃经常侵入,骚扰边疆。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以挽救国家危难为己任的报国理想和不惜牺牲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代表初唐边塞诗的最高境界。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匈奴扰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也是初唐边塞诗中爱国主义的高亢之音。借送别友人魏大从军之机,慷慨陈词,激励友人平寇塞外,建立奇功,永垂青史,不仅要让燕然山仅留下汉将功名,也要将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铭刻其上,永垂青史,其爱国主义激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初唐边塞诗人骆宾王戎马疆场从军边塞,他志存高远,心怀天下,以自己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自己为国效力的情怀,写下了不少充满爱国之情的边塞诗。在《宿温城望军营》中,直抒自己慷慨从戎、勇赴国难的激情:“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霍勋”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豪情。在《从军行》中“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唱出了爱国主义的高亢之音,写三军将士抱着为国捐躯的决心奔赴疆场,充盈着爱国主义的情怀和视死如归的豪气。《在军登城楼》一诗中,借朔风寒水突现军人的威武气势,想象中凯旋的场面,表现出战争必胜的乐观自信:“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吳均《胡无人行》有“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一位驰骋沙场、披肝沥胆、保家卫国的血性男儿是何等英勇无畏,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以身许国,如此决心和志向和天下多少有志男儿共唱共鸣。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勾勒出明月照雄关的图景。李希仲的《蓟门行》有“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忠义英勇,万死不辞,报国之志,铿锵笃定。

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高适和岑参,更是毫无保留地在诸多边塞诗作中,袒露了他们的悲壮胸怀和爱国激情。如高适的《塞下曲》:“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描绘了战事之激烈;“万鼓擂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概括了戍边将土舍身卫国的英雄气概;“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诗人对战争抱着积极的乐观精神;“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热情地颂扬了胜利者的凯旋;“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以英雄的姿态嘲笑老于牖下的文士。岑参《送人赴西安》“上马带胡钩,翩翩度陇头。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表明了边关将士是本着保家卫国的信念,才义无反顾地投身战争的。高适、岑参以文学之士而从戎戍边,他们以自己仗剑风尘,戎马倥偬的经历,抒写着唐代诗人捍卫边疆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旁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诗人豪爽任侠、倜傥不群,“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让整首诗弥漫着苍凉悲壮的色彩,借汉武帝征西域之事,揭露“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层层白骨埋荒外,仅仅换来小小蒲桃埋汉家的事实,浑雄刚健。诗中的荒漠,色彩黯淡,情调低沉,情怀悲怆。唐代边塞诗中,像这类颂扬战争中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诗歌,以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诗歌,鼓励、激励着后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慷慨赴国的英雄主义气概

战争需要英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种英勇无畏,奋起反抗的英雄主义气概感染着无数仁人志士。王维的《少年行》四首,刻画了一位甘赴国难、武艺高强、舍生忘死,充满爱国情与英雄气的游侠少年的形象。陈羽的《从军行》和岑参的《碛中作》都反映出边地将士蔑视艰苦自然条件的英雄主义气概。

初唐的边塞诗,反映出爱国知识分子在外敌入侵时,慷慨赴国难的英雄主义气概。卢照邻《刘生》“刘生气不平,抱剑欲专征。报恩为豪侠,死难在横行。翠羽装刀鞘,黄金饰马铃。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表现了诗人豪气不平,拔剑从征,为国忘身,勇赴国难的大无畏精神。

李白《从军行》“百战沙场碎铁衣”塑造了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形象:百战沙场,铁甲破碎,留下了累累刀伤箭痕,在“城南已合数重围”的绝地突营闯阵,在形势严峻的突围战中,仍然身先士卒,射杀敌将,率领残兵冲出重围,独领残兵,夺路而出。这位从血泊中拼杀出来的英雄勇士,读来令人肃然起敬。

盛唐时,为国立功、奋战疆场的思想,更成为边塞诗中激越热烈的主旋律。刘希夷《将军行》既描写了“走马追兵急”、“飞箭如雨集”的激战场面,又歌颂了勇略兼备、能征善战的将军“截围百里,斩首五千级”的豪壮。

王昌龄《从军行》“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大力渲染了戍边大将的威风与军队的声威,大将领兵迎敌,敌人闻风丧胆,单于仓皇逃遁,威猛的将士神速取得胜利,令人为之欢欣鼓舞这种勇赴国难、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气概,在边塞诗人的笔下,历来表现得很突出。

高适的《燕歌行》浓缩了边疆战役的全过程,反映出边地士兵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精神。诗人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揭露了军中苦乐悬殊的事实,最后用“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以思古良将作结,点明主题。全诗著力描绘边关将士浴血苦斗、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诗人时而沈郁、时而激昂、时而悲壮的心情思想感情复杂,基调慷慨悲壮,骨气沉雄浑厚。

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是具有大无畏英雄气概的边塞诗杰作。在“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的边塞奇景中,在大漠中的恶劣环境下,黄沙入天,夜风怒吼,战士们却是“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奔赴沙场,半夜行军,幕中草檄,献捷西门,何等英姿飒爽!诗人心中充满昂扬激动,慷慨豪迈的激情。

王维的《出塞》“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作于凉州幕。诗歌以浓笔重墨渲染敌人的强悍,“幕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以来敌咄咄逼人的气势,反衬出唐军作战之艰苦,“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英勇无畏,感人至深,获胜来之不易,静边报国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成为唐代边塞诗相伴相谐的主旋律。

三、向往和睦的民族友好关系

唐朝前期,在国家统一、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前提下,“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1],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团结的盛况。唐太宗欲“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2]唐太宗五言诗《句》“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以大唐盛世视角记载了这件象征国家兴盛、民族团结的伟大事件。

唐代边塞诗也有反映民族间的和睦相处与友好往来。杜审言在《送和西蕃使》中写道:“圣朝尚边策,诏谕兵戈偃,拜手明光殿,摇心上林苑……宁独锡和戎,更当封定远。”诗人认为“兵戈偃”是唐朝最好的安边政策。卢照邻在《上之回》中也曾写道:“单于拜玉玺,天子按雕戈。振旅汾川曲,秋风横大歌。”他也主张立足于民族和睦,停止边境上的民族战争,化干戈为玉帛,让边塞上的各族人民能分享和平欢乐的太平盛世。

高适《九曲词三首》其二“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麒麟。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睢阳酬别畅大判官》:“边庭绝刁斗,战地成渔樵。榆关夜不扁,塞口长萧萧。”这些渴望民族团结、向往边疆和平,反映文化交流的诗,更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往,民族贸易也更趋频繁,唐王朝与各少数民族互通有无,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四、雄浑奇异的边塞风俗民情

唐代边塞诗不仅反映边境战争风云,展现戍边将士的丰富生活,反应边塞风俗民情和奇异风光的诗都是雄浑奇异的边塞诗所体现的风俗民情。高适的《营州歌》是描写边地风情的佳作:“营州少年满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描写东北边塞营州少年熏染胡俗,喜欢驰骋冬猎,好酒豪饮,纵马涉猎在他们如同游戏一般。边疆奇异的山川景物,也让诗人津津乐道。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边塞的玉塞萧关、冰川雪峰、大漠戈壁,都是边塞诗描写的对象,李益《过五原胡饮马泉》“绿杨着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边疆奇风异物,壮伟奇丽的风光景色,多民族聚居的风俗民情都给诗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岑参的边塞诗就是一幅描绘边塞雄奇壮丽风光的长卷。《火山云歌送别》:“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边疆地区的戈壁、天山、火云、热海、烈日、狂风、冰川、雪原,无一不收入他的笔下,其开阔的视野,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在他的边塞诗中得到了尽情的展现。《热海送崔侍御还京》“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诗人想象中的热海热气蒸腾,更加神奇无比,充分发挥了他的想象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最能代表他描写边地风光所取得的成就:“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狂风卷地吹折百草,秋高八月塞雪飞扬,雪压枝头,犹如绽放的梨花,令诗人为之惊叹不已。“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茫茫雪原,瀚海阑干,百丈冰封,似乎云也被冻住了一般。“纷纷暮雪下辕门,風掣红旗冻不翻。”沙塞雪原,云浓风猛,纷扬的暮雪铺天盖地而来,竟凝冻了雪地鲜艳的红旗,好一派北国风光!

总之,古代边塞诗作所以能光耀古今,不仅是因为再现了当时的民不聊生的社会,反观历史,战争更是告诫人们要珍惜和平、维护和平、捍卫和平;中华民族歌颂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这种精神和气概,是一种激励中华儿女积极进取、为国建功立业的情感和精神的凝聚源。爱国主义豪情是唐代的边塞诗的基调,围绕这一基本主题,又有多方面的开拓,赞美边疆雄奇瑰丽的风光,描写边塞多民族聚居地的民俗风情,讴歌各民族间和睦友好的生活,以高昂乐观的时代精神,积极进取的豪迈气概,谱写出唐代诗坛最辉煌壮丽的诗篇。这些震撼古今,吟诵不绝的沙场名篇,闪烁着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和矢志不渝的报国情怀,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着极大的鞭策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赵翼原诗,王起孙著,王迎建.点校瓯北七律浅注卷二[M].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01:148.

[2]《资治通鉴》卷一九二《唐纪八》高祖武德九年(626).第6027页.

[3]文中所引用之诗均出自:黄钧,龙华,张铁燕等校.全唐诗[M].岳麓书社,1998.09.

[4]刘洁,著,唐诗审美十论[M].民族出版社,2002年03月第1版,第276页.

猜你喜欢

边塞诗唐代壮美
壮美广西
壮美的城市景观
壮美篇章
壮美的日食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论中唐边塞诗
唐代边塞诗里的情长思远
边塞诗概念小考
新边塞诗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