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及优化路径

2019-07-15吴玲霞王玉芬杨令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

吴玲霞 王玉芬 杨令

摘    要: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实践教学的教学安排及设置,应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文章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域下基于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梳理其发展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8-0055-03

独立学院是为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满足高等教育社会化的需求应运而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与其他高等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办学历史较短,独立意识弱,办学资源不广,生源质量较低;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还依附母体高校;在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学科专业、软硬件建设、文化氛围等方面与办学历史悠久的老牌重点大学相比都有较大差距。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指出:“独立学院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确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其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善应用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1]因此,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强化实践教学,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院校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2]。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显著特征是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与其他学科相比,经管类专业实践性更强,实践领域更广,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经、法、管等方面的知识和理论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胜任经济管理类的工作的能力,能熟练并创造性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经济管理问题。因此,在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经济和管理学科虽然知识体系完整严密,理论研究相对成熟,但理论比较抽象,这便要求在教学上有一套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与之相对应。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升华理论知识的阶段,是全面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学生认识社会、实践知识的重要途径。与理、工、农、医等学科相比,目前许多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实践教学课程不受重视,经费投入不足,这一状况在非财经类独立学院中表现尤为突出。因此,独立学院对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建设应加以重视。

二、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贯穿于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和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人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3]。然而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稳定优质的实践教学基地缺乏以及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等现实困境。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经管类专业实践性应用型的重要保障,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一定助推作用。实践教学实效提升的关键是具有明确的目标与系统的安排,然而,由于实践教学缺乏统一的目标指向,经管类专业的各项实践活动零散、孤立,缺乏内在逻辑关联,在实训实习过程中缺乏明确的选题和任务,整个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多数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沿用母体大学的课程体系,同时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沿用“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认为实践教学是课堂之外可有可无的环节,实践教学体系结构简单,教学目标模糊,致使实践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大盲目性,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制约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最终有悖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师资力量薄弱,“双师型”人才稀缺

目前,多数独立学院均存在师资不足的問题,任课教师主要来源于学院自主聘任的年轻教师和母体高校的部分教师,师资特点普遍年轻化。独立学院自主聘任的教师中多数为从学校到学校的年轻教师,虽然他们经济管理学科方面的理论功底较深,但缺乏职业经历和对企业一线实践知识的了解,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过程中处于摸索、模拟阶段。而母体高校的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注重理论和学术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在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的授课过程中,存在照搬母体高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或简单删减教学内容,未充分考虑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和学生的实际素质层次。

同时,多数独立学院缺乏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如尚未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教师的引进计划和方案,人才引进过程中片面追求学历,“双师型”教师的缺乏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教学计划的执行,实践教学的内容安排、教学方式方法设计等方面存在欠缺。因此,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师资力量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有待引进与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三)校内实训投入不足,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分散随机

“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是“面向地方,重在应用”的应用型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是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机制的缺失,势必会影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校内实验室建设起步晚,实验室数量少,资金投入不足,发展规模比较小,很难满足校内实训的实践教学需要。虽建立了一些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了企业实践教学活动,但校企合作随机,利用率较低,实习实践流于形式,真正为学生提供顶岗工作,实习岗位的企业很少,即使有一些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应岗位,也存在与学生专业不符,导致企业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由于实践教学基地的匮乏,多数学生的实习都是自己找企业,这种临时性、分散性的实习,不仅不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和指导学生解决企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而且增加了督查难度,学生并未真正在企业参加实践活动,但获得了企业的实践证明,该行为不仅无法准确评价学生经管工作的能力水平,更为严重的是不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四)实习与毕业论文脱节,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

考评机制与理、工、农、医类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不同,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实习灵活性大,很难实现集中实习,因此,多数选择“集中+分散”的实习方式,实习地点比较分散,增加了实习监管和督促的难度。一方面由于实习单位的性质不同,实习内容存在很大差异,对学生实习效果难以用统一标准考核;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和教学管理制度及监控体系,导致毕业实习规范不够,检查考核不力等问题。

部分实践教学活动缺乏后期的考核和评价,受毕业实习单位的限制,经管类专业的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脱节,现有的经管类毕业论文通常采取单一的毕业论文,即要求学生完成字数在7000—10000字之间的论文,结合实际的毕业选题较少,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基本采取了与传统学术性院校要求相同的毕业论文训练模式,与独立学院应用型培养目标是错位的。

(五)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

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实践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与理论教学的质量监控相比,实践教学活动的质量监控同等重要,但是目前多数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缺乏系统顶层监控体系设计和构建;缺乏精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尚未形成像理论教学一样规范的检查程序,质量监控的监管和评估手段单一,监管和评估范围小。

三、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优化路径

(一)构建合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前提与基础。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由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以及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五部分组成,五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以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为导向,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将课堂的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系统化训练,培养学生专业拓展能力,掌握科学有效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切实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内培外引,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实践教学的主体,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同时又具有企业行业实践经历、专业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势在必行。“应用性”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 因此,各院校应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从校级领导、职能管理部门、二级学系到各专业负责人,应提高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学院应以培养现有人才为主、以引进高素质人才为辅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实现“内培外引”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且稳定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4]。

独立学院应为实践教学教师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职能能力提供机会和保障条件,如:鼓励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进修和培训,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培训以及职业技能认证考试,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技能竞赛或指导学生参赛。与此同时,学院应建立教师挂职锻炼制度,推进教师实践培养基地建设,通过减免课时等方式激励教师利用假期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为教师挂职锻炼提供条件保障。

独立学院在加大内培力度的同时,一方面可从地方行业先进企事业单位优选聘用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管等作为兼职的实践教学教师以充实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学院应重视实践教学师资的引进工作,可打破学历学位层次的限制,有针对性地引进有专业实践背景和行业实践工作丰富经历的专业人才。

(三)加大实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力度

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是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独立学院对经管类专业应增加经费投入,选择符合专业的硬件与软件项目,进一步建设经管类实验实训中心,建立实践模拟基地,依据社会实践实习的知识和内容,按照企业实际管理运行的要求和标准,将企业实际场景在实验室中展现出来[5]。同时,加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拓展与企业合作的渠道,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质量建设。

一方面,广泛开展与企事业单位等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合作,拓展学生社会实践、企业实习的机会,通过企业的实践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的转化,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深化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各取所长互利共赢,以学院在专业理论和前期技术研究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协助企业完善日常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以企业的管理运营为蓝本,构建校外教学基地的运作体系及管理办法,对实践基地的教学方式、内容,师资保障等各方面进行优化,发挥教学实践基地的效用。

(四)改革毕业论文模式,强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

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实践教学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6],经管类不同的专业,其培养目标的侧重点也不同,单一的毕业论文无法满足不同专业多样化的核心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生的兴趣设计多元化的“综合能力训练方案库”,逐渐取代单一的毕业论文,在管理环节中强化对专业综合训练成果的考核。加強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之间的联系,完善过程质量考核和结果质量考核机制。同时,结合企业实际管理运营和学生具体的实践课程,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评价,调整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构成比例,考核内容体现由单一理论知识向实际动手操作的转变,由知识测量为主向能力测量为主转变[7]。

(五)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程具有实践性强,操作性多的特点,实践性课程占比较大,因此,完善的实践教学活动质量监控体系对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学前监控、教学后监控、日常监控和集中监控、校内监控和校外实习积极监控相结合等方式[8],制定一套系统、完整、规范、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质量监管体系标准,强化学生评教力度,提高实训类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并进行监控。

通过对用人单位和兄弟院校的调研,深入了解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状态和效果,利用地方政府、银行、企业、事务所、证券交易所以及商会等多方力量,形成校校、校企、校政多方合作平台,构建符合地方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质量效果评价体系,根据评价及反馈效果,修订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标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邱章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发展研究[J].江苏高教,2016,(1).

[2]王伟芳,景永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定位下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本科经管类专业为例[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3).

[3]宋玉军,朱姚军.地方高师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6).

[4]刘井飞.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12).

[5]曹婷.高校经管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2,(10).

[6]陈强强,宋雪梅,罗树伟.地方农业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18,(4).

[7]郑恒斌.地方性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11).

[8]段艳,陆吉康.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质量监控刻不容缓[J].高教学刊,2018,(21).

猜你喜欢

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