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需要怎样的发展经济学

2019-07-15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李静

中国商论 2019年12期
关键词:理论政府时代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李静

18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现代经济增长状态,西欧及其后裔提前进入现代增长阶段,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由此产生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大分流”(the Great Divergence)。二战结束以来,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发展经济学”这一经济学分支兴起,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经济增长提供政策建议。发展经济学大体经历了“惟资本论”“内生增长理论”“结构主义”“理性预期”和“新古典主义”及“新自由主义”等几波重要理论思潮。然而,除了少数国家和地区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非但没有出现收敛,反而日益扩大。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财富的全球分布不均,各国国内贫富差距的拉大更迫使经济学家重新思考以往的经济发展理论。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新时代呼唤新的发展经济学理论。结合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关于新时代中国需要怎样的发展经济学的一些思考。本文其他部分安排如下:第一部分简单梳理发展经济学的学术思想演变史;第二部分分析当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讨论中国需要怎样的发展经济学;第四部分总结全文。

1 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演变

发展经济学作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支兴起于二战之后,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发展经济学理论演变大体经历了“惟资本论”“内生增长理论”“结构主义”“理性预期”和“新古典主义”及“新自由主义”等几波主要理论思潮,如表1所示。

表1 发展经济学思潮演变

尽管发展经济学是以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但大部分理论往往以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为参考依据,而忽视了发展中国家本身具有的某些特性。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本身面临极其复杂的问题,尤其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改变,更加需要符合自身需求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作为指导。

结合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和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国在新时代需要与时俱进的发展经济学理论。

2 当下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产业结构优化问题

中国在家电等中低端制造业已经崛起,中国在同一时期高铁、互联网、特高压输电设备、港口机械和量子通讯等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汽车行业、航空发动机、芯片和相当比例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却没能实现突破。如图1所示,中国对于集成电路有巨大的需求,政府也制定了发展芯片行业的产业政策,但是中国每年依然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芯片,以致集成电路的进口甚至超过了原油。这种产业结构的不均衡发展是中国特有 的现象。

图1 原油和集成电路的进口额比较

2.2 包容性增长问题

在收入分配(更准确地说是财富非配)已然严重不均的世界中,在中国国内也面临着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忽视收入分配,认为包容性增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则是理论体系的重大缺陷。图2表明,中国收入不平等呈现上升趋势。改革开放虽然使中国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得到充分发展,但是经济发展的成果并没有自然而然地惠及社会所有成员。相当比例的居民依然没有达到中产阶级的标准,脱贫任务依然艰巨。新结构经济学没有提供一种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相对公平的理论和政策建议。这似乎和其方法论上遵循的新古典主义所提出的“涓滴效应”如出一辙。然而,在按要素分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很难避免, 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

图2 1978-2014年中国不平等的趋势

图3 中、美、日、德知识产权使用费国际收支比较

2.3 创新问题

作为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其后发优势从先进经济体引进技术,这是实现快速发展的一条捷径。然而,当越接近技术前沿,获得技术转移就逐渐困难。而面对先进国家的技术封锁,后发国家怎样才能实现创新。图3显示,中国需要向外国支付大量的只是产权使用费,这说明很多产品中国无法自主生产但却有巨大需求。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到与发达国家直接竞争的发展阶段,但中国的创新能力显然不足。这根本上涉及了什么是创新,由谁创新?创新是否可以预计等问题。创新的主体显然不一定是企业,先进技术可以来自于大学、科研机构等非企业组织,那么产学研如何结合,以及在最前沿的科技领域,在科技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企业是否有能力决定发展什么产业,以及发展产业背后的技术?这里面存在很大的疑问。比如,计算机革命完全是美苏争霸的产物,现代航天业也深深刻上了冷战的烙印,但无可否认这两大行业都是现代经济中的较大的产业,这种技术来源于政府,企业对其进行了产业化。

3 新时代中国需要怎样的发展经济学

新自由主义思潮崛起后,发展经济学理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沉寂了下来,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局势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战后70余年真正能够摆脱贫困的经济体屈指可数。中国当前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重新思考发展经济学理论是很有意义的。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我们提出对新时代中国需要怎样的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几点思考。

3.1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同样,经济发展应该是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发展,经济发展同样应该以人民为中心。新结构经济学以有自生能力的私有企业为微观基础,诚然企业是经济体系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但是,经济发展绝不是以企业发展为最终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人都有主观能动性,这与西方的本质上属于个人英雄主义,为少数精英唱赞歌的企业家精神具有本质性差别。尤其是考虑到当今中国面临着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收入不平等现象日益严峻、内需不足、部分领域产能过剩和部分领域缺乏生产能力并存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更应该转变经济发展理念,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3.2 明确市场和政府的互补关系

“新自由主义”创造了一个市场神话,而新结构经济学则强调了因势利导型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还是认为有效的市场机制(主要是指价格机制)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机制。然而,完美的市场并不存在,价格常常受到扭曲。而政府应该是市场的补充,在价格信号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尤其是那些涉及公共福利或者带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行业。这些行业应该建立公有制企业主导的微观基础(王今朝等,2015)。政府绝不仅仅提供软硬基础设施。市场和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应当是互补的,而非对立,它们都只是经济发展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为此,新时代中国的发展经济学必须摒弃市场和政府二元论。只有将政府视为市场的互补品,经济才能发展(Johnson,Koyama,2017)。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3.3 进一步加强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随着中国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中国的产业结构日益和发达国家形成竞争关系,虽然中国在不少领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但是,仍有相当多的产业受制于人。发达国家凭借先进的技术优势获取垄断利润,在自身没有新的重大的创新以前,不可能将这些产业转移给后发国家。因此,中国要想追赶发达国家,就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而关键问题是由谁创新和怎么创新。随着科技复杂度的变化,国家及国家间的合作日益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推动者。如果说西方发达国家尚且如此,那么处于技术创新弱势地位的中国没有理由仅仅依靠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国家(政府)在中国的创新体系下必须扮演关键角色,中国在创新体系中,最亟待改进应是政府行为(龚刚等,2017)。企业则应该扮演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的角色,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发展道路。此外,由于创新需要付出的成本,政府尤其需要发展大型国有企业,不以一时的利润为发展导向,这一点是私有企业无法做到的。

3.4 坚持整体主义方法论

新古典作为经济学主流,其经济思想建立在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之上,其范式的核心假设脱离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构筑在数理化上的精妙模型属于封闭系统,新古典均衡理论,系统构造了一个自由放任经济学的乌托邦(陈平,2006)。新时代中国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应当运用不同于新古典主义的方法论范式。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发展目标与发展手段紧密相关,政府和市场相辅相成。为此需要以整体主义方法论探索发展经济学理论,经济体系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个体主义、还原主义的新古典方法论无益于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问题。

4 结语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中国需要不同于以往的发展经济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中国当下还面临着产业结构优化、包容性增长和创新等严峻的问题。考虑到中国面临的具体问题,本文探讨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经济学理论构建问题。新时代中国的发展经济学需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明确市场和政府的互补关系,打破“二元对立”说、进一步加强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坚持整体主义方法论指导。

猜你喜欢

理论政府时代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