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经贸摩擦新动向及应对策略探析①

2019-07-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王艾嘉

中国商论 2019年12期
关键词:经贸中美关税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王艾嘉

1 中美经贸摩擦发展历程

奥巴马执政期间,虽表面强调中美经贸关系的重要性,致力于促进中美贸易合作,实则逐步对华实施强硬的贸易保护政策,以中美两国贸易不平衡状况为由就汇率问题频频向中国施压,对华实行贸易保护措施,发起大量贸易救济调查。2009年9月11日,奥巴马宣布对中国的轿车和轮胎产品实行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措施。其中对中国轮胎加征惩罚性关税税率三年递减为35%、30%和25%,大力削弱中国轮胎的国际竞争力。2016年美国对中国发起11起反倾销调查,9起反补贴调查,涉案金额37亿美元。中国是美国实施贸易救济措施的直接受害者,遭遇双反调查全球数量最多,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

2017年特朗普任美国总统后,中美经贸摩擦进入更加严峻的新阶段。2017年12月18日,特朗普政府发布《国家安全战略》,重申“美国优先”,重新定位中美关系,将中国列为战略上的竞争对手,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升级。

2018年3月23日,特朗普宣布将对价值6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同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国投资并购,中国随即拟定反击措施,由此打响了贸易摩擦的第一枪。2018年5月中美两国进行多轮谈判,并于5月中旬发布《中美经贸磋商的联合声明》,由对抗转向合作。

然而美国并不满足于中国作出的让步举措,2018年6月15日美国公布征税清单,宣布对500亿美元中国产品征收25%关税。作为反击,中国发布对等的征税清单,对总额500亿美元美国产品加征25%关税。2018年7月6日,美国正式实施加征25%关税的惩罚性关税,关税针对第一批清单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中国也采取同等规模和力度的加税措施,同时在WTO起诉“301”调查项下美国对中国实施的征税措施。9月18日,美国公布从24日起对约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10%征关税,从2019年1月1日起将税率提高到25%。而中方则宣布从9月24日起实施对5207个税目的约600亿美元美产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为10%或5%的关税。中方于同日发表《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表明中国对中美贸易摩擦与中美关系的态度,中国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决心。

2018年12月1日,中美两国领导人于布宜诺斯艾利斯谈判达成共识,双方承诺停止升级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此次会晤中美双方达成原则性共识,谈判结果符合预期,尽管无法断定特朗普将不会对华挑起贸易争端,但是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风险暂时得到了缓解。2018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汽车及零部件暂停加征关税的公告》,公告指出将对美国211个税目的汽车及零部件停止加征关税3个月,美国则宣布延迟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提高关税至25%的期限,将加征关税的时间推迟至2019年3月2日,这意味着为中美双方通过谈判解决贸易争端提供了90天的时间和余地,中美经贸争端进入缓和谈判阶段。2019年1月7~9日,由美国副贸易代表格里什率领的美方工作组访华,与中方贸易谈判代表在北京举行副部级磋商,谈判议题包括贸易问题和结构性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于1月8日通过社交媒体表明谈判进展良好。此次谈判取得积极进展,增进了解,为后续问题解决奠定了坚实基础。1月30~31日,中美在华盛顿就中美经贸问题举行高级别磋商,谈判正式进入深水区。中美贸易磋商的关键在于两国能否于2019年3月2日之前达成一致协议,中美贸易的结构性问题将成为谈判的关键议题。如果达成协议,这将对全球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如表1所示。

2 中美经贸关系未来走势

2.1 短期内经贸摩擦仍然存在

美国国内结构性矛盾和国际分工等因素均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解决或改变,而中美双方关系未来走势则取决于上述几个方面因素是否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以及后续双方谈判的结果,因此在短期内中美经贸关系难以避免会有摩擦产生。

首先,美国国内长期存在结构性矛盾,国内贫富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公、经济结构失衡以及难民移民问题等国内问题在短期内难以解决,特朗普政府借“美国优先”的竞选承诺,指责中国抢走了美国蓝领的饭碗,蓝领工人失业率高的问题需通过贸易保护政策,吸引制造业回流。美国实质上是通过贸易摩擦转移国内矛盾。

事实上,从全球化角度来看,由于利益驱使,美国投资者和商人主动参与到全球化中,将美国工人的工作主动转移出去,再加上技术进步导致一部分劳动力被机器替代,这些问题中国拒绝背锅。因此,美国将国内矛盾转移至中国并对中国采取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并无法重振美国制造业。相反,美国国内企业会转向进口其他国家更高价的产品,这将更加无法解决美国国内消费者甚至是低收入消费者的真实需求。美国短期内并无法真正解决国内矛盾,因此中美经贸摩擦仍成常态。

表1 中美经贸摩擦事件梳理

其次,中美经贸严重失衡的情况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产业结构、出口限制等因素相关,并非中国刻意为之。中美贸易巨额逆差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因此中美经贸关系未来仍将以摩擦与合作共存。

最后,未来将处于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中国必将融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推进科技强国建设,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生物技术等核心领域提升竞争力。这无疑将美国的科技霸主地位,特朗普政府很可能进一步采取新的报复政策,升级中美经贸摩擦。

2.2 谈判与合作是长远需求

中美两国经贸高度依存,可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若两国频繁采用贸易保护手段,中美两国均会遭到沉重的经济打击。因此,针对双方关心的核心问题进行谈判,争取达成部分和解以缓解当前局势,缓和中美关系,才更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2019年1月新一轮中美贸易谈判已经就贸易问题和结构性问题进行坦诚深入交流并释放出积极信号。目前中美贸易关系仍处于可控阶段,双方能否在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仍依赖谈判的结果,这也是影响中美经贸关系未来走向的重要因素。

3 后危机时代中美经贸摩擦的应对措施

综上所述,中美两国在未来仍将面临经贸摩擦的可能,中国希望通过双边谈判来缓和矛盾,避免争端。

第一,通过直接贸易谈判,中国在维持原则性利益的前提下,可以承诺一定条件的让步,主动深化扩大开放,强化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等,争取友好谈判,达成共识。

第二,强化创新驱动,推动高新技术的发展升级。当前全球正在加速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中国应顺应潮流,优先发展新兴产业,在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智能技术、生物等关键领域加大研发力度。尤其是在全球数字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更要以智能制造为抓手,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度融合传统制造业的研发和生产过程,推动我国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实现制造业高端化,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此外,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布局重大科技项目,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协同创新,加大研发力度,共同推动颠覆性技术取得新进展。同时,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我国还应进一步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高校高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学科创新,培养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智能人才、数字人才、信息人才。

第三,美国频繁向中国采取双反措施,对中国出口企业的经济效应产生了直接负面影响。我国作为WTO的成员,为了维护我国正当合法经济权益、维持中国产品竞争力,我国应利用法律武器反击美国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利用 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鼓励我国企业积极寻求法律依据应诉和抗辩,对参加应诉的企业提供政策支持,这种做法更加符合国际规则,也有利于维护WTO的公信力。同时,在WTO框架下对美国采取一定的反制措施,中国可对美国的产品同样实施双反调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再者,政府可对受调查企业采取一定帮扶措施,缓解受损企业在贸易争端中承受的经营压力。企业也应密切关注美国经济形式以及贸易政策最新动向,适时调整出口秩序,最大化避免陷入新的双反调查。

第四,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给全球其他经济体带来负面冲击,扰乱国际贸易市场秩序。美国利益优先的理念使美国也对其他国家采取贸易救济措施,遭到其他国家的强烈反击。

为此,中国应强化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经贸合作,联合欧盟、日本、韩国等发达经济体形成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力量,共同抵制美国逆全球化措施,加快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等多个双边及多边自贸协定谈判,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巩固多边合作基础。再者,我国可团结与金砖5国、新钻11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成为制衡美国贸易制裁的重要力量。通过加强新兴经济体的密切合作,增强经济稳定性,减少当前全球政治经济不平衡,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猜你喜欢

经贸中美关税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中美经贸摩擦的四种应对措施
中美经贸变局将走向何方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虽有中美摩擦 难阻全面小康
特别关税下企业应变之道
合作是处理中美经贸摩擦唯一正确选择
三元肥关税下调 肥企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