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农村电商”扶贫模式的金融支持探析①
—— 以山东省临沭县柳编产业为例

2019-07-15青岛大学杨雪晴

中国商论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临沭县柳编精准

青岛大学 杨雪晴

在“互联网+三农”的战略引领下,我国农村电商的成果瞩目。2015年8月,商务部等1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提高电商扶贫开发水平”。农村电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创新举措,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发展贫困地区电商,破解市场对接的短板,打通了当地的特色产品的销售通道,进而从根本上实现减贫脱贫。“互联网+电商扶贫”的创新思路,弥补了我国社会扶贫信息不对称的缺陷,在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益和规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然而,如何有效缓解农村电商的资金短缺难题已然是一个重要议题,诸多文献及既定事实均显示,推动金融支持对于精准扶贫的有效落实将发挥关键作用。

1 “互联网+”背景下电商扶贫概述

1.1 全国农村特色产业电商扶贫发展现状

产业扶贫是现阶段我国政府积极推进的扶贫方略,《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指出“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农村电商作为后起之秀,已然改变了电商行业的传统格局。阿里、京东等各大电商平台先后推出了各自农村电商的特色项目。如图1所示,淘宝村由2012年的14个增至2118个,带动直接就业机会超过130万个。爆炸式增长的数字揭示出农村电商在推动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上的巨大潜力,预测数据如图2所示。

图1 中国“淘宝村发展趋势”

图2 农村网店发展规模预测

1.2 临沭县特色产业电商扶贫发展概况

1.2.1 电商扶贫政策层出不穷,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相继推出各项电商扶贫政策。2013年,习总书记亲临临沭,对临沭柳编产业电商促民增收,助力脱贫作出肯定。2016年,国务院在《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了电商扶贫的思想,完成了电商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框架。山东省政府制定出台了《电商扶贫攻坚工作方案》《关于2017年开展电商扶贫培训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与此同时,临沭县政府同样主动应变,指出了一条“贫困户电商孵化”的扶贫新路,提出以两个电商带动一个贫困户的方式进行捆绑式精准到户扶贫,并打造”互联网+特色产业”工程,运用“扶持+培育+服务”电商扶贫工作新机制,线上线下二轮联动,推动柳编产品上行,实现“造血式”精准扶贫。

1.2.2 特色产业携手电商平台,综合服务体系逐步确立

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临沭县电商发展指数为3.59,网商发展指数3.326,位居全省第16位。2016年,临沭县电商指数、网商指数分别为5.564和5.652,覆盖率显著提高。临沭县金柳村、白旄西居等一批制柳售柳的淘宝村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柳编线上产销基地;在物流方面,为解决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京东在2015年招募乡村代理200余人,配送覆盖当地的236个行政村居。

1.2.3 农村电商助力精准扶贫,电商扶贫惠农增收

电商扶贫政策在推动惠农增收、助力脱贫等方面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农村电商拉动柳编就业人数从2010年的3万增长为2016年的10万人,占全县从业人员的30%,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临沭县商务局数据显示,2016年临沭县柳编产业实现增加值6.02亿元,占全县GDP的2.64%,上交税金0.89亿元,占全县总税收的4.59%。其中,6家龙头柳编电商企业进入2016年度全县纳税50强,实现出口1.8亿美元,同比增长7%。全县柳编出口数据如图3所示。

图3 2013-2017年柳编产业自营出口额

2 “互联网+农村电商”扶贫的金融支持现状

2.1 金融机构协同扶持电商发展,电商信贷资金快速增长

现阶段临沭县支持电商发展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农信联社、农商行、民丰村镇银行等,已经构筑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支持体系。自2015年以来,县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柳编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提出利用政银企沟通平台,来优化对柳编电商企业的金融服务。临沭县金融办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底,临沭县农商行已发放惠农贷款15笔,金额达213.15万元;临沭县民丰村镇银行累计授信225个行政村,授信客户30684户,累计授信21.86亿元,用信客户1129户,用信金额5367.7万元。

2.2 农村支付环境优化,金融服务日趋完善

当地金融机构大力开展支付结算业务创新,大力革新电子支付业务,创新推出银联“云闪付”等新型电子支付形式,充分运用互联网支付技术以满足电商取款、转账等需求,多渠道为柳编农民提供便捷的支付结算服务。据当地人行支行提供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末,共为柳编农户开通网银、手机银行、POS机等11061部。全县共有营业网点50个,其中乡镇营业网点25个。

2.3 金融支持多元化,融资渠道更加丰富

临沭县金融机构结合当地农村电商的发展难题,不断创新电商金融产品,优化电商金融服务,推出依托特色产业、适合实际的金融扶贫模式。临沭县人行打造出“柳编龙头企业+贫困户”的双层信贷扶贫模式,在全县范围内选择10家柳编企业作为重点支持企业,有效带动了脱贫致富。同时,加大对柳编散户贷款支持力度,解决贫困户在生产中遇到的资金难题。各银行积极打造特色信贷,如“富民农户贷”、民丰银行的阳光授信项目等,精准针对“三农”,助力精准扶贫。据临沭县政府公开的信息显示,截至2018年9月,全县授信客户达30196户,授信金额21.5亿元,用信客户达1038户。

3 金融支持电商扶贫的现存问题

3.1 农村电商企业的融资资质较差

由于柳编产业的准入门槛低、启动资金少等因素,临沭县全县柳编加工企业多达130多家,然而,仅有金柳、凌云等十几家企业注册商标,多数柳编加工企业没有自有品牌。临沭县柳编企业真正有实绩的占比很小且呈萎缩态势,这就进一步导致能够满足金融机构融资条件的电商数量有限。且银行对电商企业的信贷审批条件过于严苛:一是企业要在电商平台注册满一年;二是企业主管要具备一年以上的运营经验;三是企业的后台数据要达标。临沭县柳编电商多数处于创业起步阶段,难以达到审批标准,进而面临着棘手的融资难题。

3.2 金融机构创新性不足

金融机构仍未摆脱“重抵押,轻信用”的传统信贷理念,虽然个别农业银行与企业进行了合作,但仍采取传统的授信、服务方式,未能有效解决电商企业“轻资产”以及资金需求时效性强的问题。柳编电商企业多数为家族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差,客观上加大了农村电商融资难度,并且农村不动产受《土地管理法》《担保法》、流转政策等方面的制约,农村电商大多难以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物。目前,银行贷款仍是农村电商融资的主要渠道,这农村电商的健康发展严重受阻。

3.3 银企信息不对称

与大型网商平台不同,传统金融机构无法充分利用电商企业的大数据来防控风险。而且银行很难完全认可企业提供的相关数据,除此之外,处于创业阶段的农村电商多半都面临着流水少、风险不可控、规模过小等问题,从而使得银行难以评估其盈利能力。此外,农村电商主要是个体经营者,数量庞大且分布分散,增加了贷款审查的成本,抑制了金融支持的积极性。再加上电商授信金额小,金融支持电商扶贫的低收益与高成本之间的矛盾使得涉农金融机构在对农村贷款方面裹足不前。

3.4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较差

鉴于农村信用体系和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的不健全,使农村电商企业在融资方面屡屡受阻,严重掣肘了电商扶贫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农村保险业发展滞后,农村电商经济收入平稳增长缺乏长效保障机制;另一方面,农村金融市场融资仍然是以传统民间借贷为主,这种以道德约束的借贷关系,产生违约和法律纠纷的风险很大。同时,由于农村地区金融信用宣传不到位,加之农村地区农民对于金融相关知识了解很少,导致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提供联保贷方面,存在诸多顾虑。上述这些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正规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积极性。

4 “互联网+农村电商”扶贫模式的金融路径分析

4.1 创品牌、提效益,提高农村电商承贷能力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电商的融资困境,其关键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第一,加大产品研发创新,延伸柳编生产的产业链。要积极促进柳编龙头企业与美术专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汇聚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的精髓。通过奖补措施,鼓励企业提升产品档次,引导柳编企业深入市场调研,把握全球市场风向,把环保理念融入产品设计,结合木艺、布艺等元素,拓宽柳编产品的外沿,逐步延伸到泛家居的概念;第二,地理标志作为天然品牌,彰显出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要用柳编打造属于临沭的“金字招牌”,使之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4.2 大力推进金融产品革新,开拓新型扶贫信贷产品

金融支持电商扶贫务必重实效,立足临沭县电商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融资难、融资贵的现实困境,务实推进一批时效性强的基础工作,为电商扶贫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建议政企联动,建立“政府+银行+电商”无缝对接的精准扶贫小额贷款模式,扶持柳编特色产业发展,达到贫困户增收脱贫的目的。政府要积极与各大银行结合,鼓励出台并推广多种形式的扶贫信贷产品。如现已推出的建设银行“小微快贷”“阳光信贷”、农商行“富民农户贷”等精准扶贫的信贷产品。

4.3 多种方式防控扶贫信贷风险,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首先,建立政府增信机制。通过搭建政府担保平台的形式,以政府为主导,探索创建“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贷款模式,并设计合理的担保机制来进行管理。其次,依托大数据平台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笔者建议将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与征信系统实现对接,推动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机制建设,建全电商失信行为惩戒机制。最后,使保险充当金融支持电商扶贫领域的稳定器,建立保险公司参与的农村信贷风险补偿机制。

4.4 搭建小微企业信息平台,缓解市场融资失灵

相比于大企业,农村的中小电商企业难以提供标准可量化的“硬信息”。为此,农村金融机构应搭建起银企信息共享机制和小微企业信息平台,用以打破信息共享“瓶颈”。如浙江省发改委信用中心携手本地银监局搭建的小微企业信息平台,泰隆银行的“小微指数”等,这都为缓解临沭地区的信息不对称提供了路径参考。

猜你喜欢

临沭县柳编精准
临沭县启动2021年食品安全宣传周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天发苗木育苗基地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天发苗木育苗基地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天发苗木育苗基地
精准的打铁
程河柳编 编出农家新生活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务柳·织柳黄土地上走出的柳编“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