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9-07-14

运动 2019年6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人才体育

辛 勤

(韶关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0)

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升,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同时,也要注重体育事业的发展,从而全面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基于此,体育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全民的重视。我国各大高校为迎合体育事业的发展,纷纷开设了体育专业,借助体育运动以及体育训练,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体育原理以及训练方法,这也为学生参加体育竞赛奠定了一定基础。利用体育教学以及训练,培养出了很多具有体育创新能力的人才,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虽然近年来体育事业发展较为迅速,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亟待解决,以便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

1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定位

新教改规定,体育课是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对于课时以及场地设施都有明确要求,同时要求学校配备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担负着教与育的双重任务,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常识、技术以及技能,同时还需要锻炼学生的体能,使学生的体质以及健康得到保障,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较快,高校教育开始逐步融入社会。加强体育教学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体质有一定帮助,学生在德智体方面也有一定发展。然而,多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没有很好地重视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对教学过于重视,没有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导致教学过程中缺乏互动,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产生不满,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无法有效调动学习热情,影响教学质量。

2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问题

2.1 课程设置问题

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学与训练在方法、课程设置,内容讲解上均较为单一,无法有效培养体育人才。而且现阶段的大学课程中,只有大一将体育课作为必修课,大二时体育课程已经变为选修课程,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这与终身体育精神相背离。体育教学需要贯穿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需要循序渐进,但是部分高校为减轻毕业生考研以及就业的压力,会取消大三、大四的体育课程,要求学生全力备考。但是长期处于压力中,学生的身心都会受到了一定影响,在长期低头看书中,学生的颈椎疾病频发,缺少一个健康的身体以及放松的精神,学生就容易感到疲劳,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会下降。在多数体育教学中,教师均按照讲解—示范—练习的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无法对体育产生热爱,更无法主动进行学习 。

2.2 师资力量与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在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均面临师资力量短缺、整体素质较低的问题,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较低,这就导致学生能够学习到的知识有限。加之多数教师均属于专科水平,无法给予学生正规的培训。此外,部分高校因资金短缺,在体育场地的安排上以及体育设施、设备的购买上存在困难,部分设施老化,对学生的安全问题造成了严重影响。

2.3 教学目标模糊

为提升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以及训练力度,我国下发了多项文件,要求各大高校提高重视,多数高校纷纷开始设置体育专业,但是对于设置体育教学的目前却没有明确,由此无法向学生传授专业的体育知识以及积极的体育精神,虽然体育课程开设已久,但是却没有取得显著的效果。许多高校在招生时标榜要把学生打造为全面型人才以及竞技技能型人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仅没有实现教学目标,而且也没有将体育精神传达给学生,学生无法理解体育教学的深刻内涵,在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如此“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无法提升教学效果,也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应对策略

3.1 对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方法进行改革

近年来,我国培养高学历体育人才的院校越来越多,但是在资源配置上却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高速发展的国家如果缺少高等教育训练课程,就会影响人民的身体素质,进而影响国家的综合国力 。基于此,需要对体育教学课程以及训练方法进行革新,但是以往单纯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较为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这就要求高校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理念教育,从而奠定学生体育学习的基础。在体育课程训练课程的改革上,需要采用动态化以及多样化的内容进行教学,保证布局的合理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日后从事高强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2 加大基础体育设施的投入,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高等体育教学开展以来,经过了多年的改革以及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例如,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中,我国运动健儿获得了51枚金牌,这也代表着我国体育事业开始逐步走向世界的大舞台。此外,我国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了受人打压的屈辱历史,由此证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体育的影响。虽然我国在体育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还需要国家以及高校加强重视,做好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工作。此外,还需要优化教师队伍,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高,身体综合素质较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教师的专业指导,这就要求高校聘请优秀的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教师自身也需要进行学习,丰富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3 对教学与训练的目标以及理念进行明确

为强化我国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以及训练,需要对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学的基本国情进行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理念。首先,要明确高校体育教学需要培养高素质型人才以及竞技性人才,要求学生不仅要拥有体育运动技巧,还需要知晓基本的运动理论,具备参与竞赛的能力,将终身体育作为未来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的一部分,将体育精神传递给他人。

3.4 创新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模式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为有效改变这一模式,需要做好改革,从而保证教学模式具有实用性、多样性。目前俱乐部体育教学应用较多,学生也更乐于接受,俱乐部教学就是将生活与学习相结合,学生可以利用自身的课余时间,到俱乐部进行锻炼,俱乐部内需具备丰富的体育器材,配备专业性较强的运动场所,并免费对学生开放。俱乐部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本质区别,不会受到课程的约束,学生可以在俱乐部内进行自由训练,也会安排专业的教师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做好运动以及锻炼。

4 结 语

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科技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进步,需要德智美体劳全面型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体育运动方面发展较为迅猛,且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仍存在一定问题,例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目标模糊、师资力量与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等,严重影响体育教学的发展进步,文章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提出了改革策略,要求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精神,提高体育技能,增强学生体质,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人才体育
人才云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我们的“体育梦”
真正的体育精神
毛遂自荐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