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表演意识培养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9-07-14湛江艺术学校524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7期
关键词:舞者肢体舞蹈

( 湛江艺术学校 524000)

一、表演意识概念的提出

舞蹈是抽象化的生活,是对生活的艺术性拔高。在舞蹈演员进行舞蹈表演的整个过程之中,演员的肢体动作便是他们内在情感的唯一的表达方式,其中还包括面部表情等。在大部分人看来,既然演员只能凭借肢体动作传递情感,那么肯定要对肢体动作进行严格的编排,使其具有最优的表现方式,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舞蹈的艺术作用。但是,实际上却不是如此,虽然说优秀的动作编排可以使得舞蹈的整体水平提高,但是舞蹈的灵魂却是人,人才是舞蹈唯一的主体。但是随着舞蹈表演行业广泛发展,舞蹈表演对表演者的表演意识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舞蹈产业已经相当完备,大两被精心安排过的舞蹈节目流入市场,却没有如想象之中那般备受欢迎,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些舞蹈是工业化的舞蹈,是没有灵魂的舞蹈,舞蹈之中缺失了人的情感的表达,这样的舞蹈是经不起市场的检验的。

合格的舞蹈表演都具有三个方面的优点:其一是具有思想的活着的人,而不是单纯的表演肢体动作的机器,他们拥有自己的情感和表达情感的欲望;其二是,演员的肢体动作的节奏是一种艺术节奏,需要通过艺术的手段进行修饰和完善;最后一个方面是,演员必须意识到自己正在表演的舞蹈艺术的是对日常生活的升华,不是凭空出现的。

二、舞蹈各类课程的重要性

任何一个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没有刻苦的训练就没有台上的表演,舞蹈表演更是如此,每一个五折都需要在登台表演之前学习许多的课程。例如:基础训练课、民间民族舞蹈课、剧目课、毯技课、编舞技法课等,这些课程中的每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的针对的点。所以,我们作为老师,也必须要掌握这些课程,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能让学生正正的学习到专业的技能,才能让学生明白教授他们这些课程的目的和意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这些课程的讲授的达到最好的效果。在这里,文章将从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三门课程开始分析,用以指导教授和学习。

1.基训课

基训课,也称基础训练课,同时也叫基本功训练课, 这门课程的主要意义是开发学生的躯体的潜力,以求之后的课程的教学和舞蹈的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对基训课的学习和训练,改善自己的身体的协调能力。在基训课中,学生训练的包括身体素质、肌肉力量、柔韧训练、稳定训练还有一些弹跳、旋转、翻转等技术训练。唯有经过专业的基础训练的舞者,才能做出标准的规范的舞蹈动作。

2.民舞课

民舞课是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简称。这个课程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舞蹈起源与古代的巫术活动和祭祀活动,最为一种不断演变的肢体语言,他一直流变至今。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传统的地区拥有不同的传统舞蹈,这些舞蹈的统称就是民族民间舞蹈。学习任何一种民族舞蹈,都需要先去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只有这样,才能还原好这一种独特舞蹈的艺术魅力,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和组合。对民族舞蹈的学习是创新民族舞蹈的基础,只能在熟练了民族舞蹈之后才谈得上对民族舞蹈进行改造,不然的话只能是自嗨。想要将民族舞蹈的本源展现出来,就必须要将每一个民族所特有的舞蹈的既定特点熟记在心,并勤加练习。我国的舞蹈家,杨丽萍老师,钻研了几十年的云南少数民族的民族舞蹈,在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下,孔雀舞才能被她表现的淋漓尽致,恍若神明。

3.剧目课

剧目课是一种成品舞蹈的教学课程,这个课程具有更明显的综合性。它主要的作用就是将学生的基本共和个人风格整合到一个成品的舞蹈之中去,目的是让学生的舞蹈表演更加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在学习任何一个舞蹈剧目之前学生需要做到琢磨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学生需要掌握该剧目想要表达的含义,其次学生应当仔细的研究该剧目想要表达的主题, 最后学生应当在表演联系的过程之中体会整个情感的变化并得出自己的感悟。剧目课是真正能交给学生表演意识的一个课程,学生在学习这个课程的过程之中就能切实的感受到,表演过程之中的情感的变化,而唯有真实的体会才能增进学生的技艺,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明白表演意识的作用。

三、表演意识对舞蹈表演的重要意义

1.表演意识与舞蹈表演彼此覆盖

舞蹈表演是表演意识的外在体现,表演意识是舞蹈表演的内在要求。舞蹈从形式上来看是一种行为艺术,是一种肢体语言,但是从根本意义上来讲,舞蹈是舞者情感的表达,他只是借用了肢体语言的形式而已,所以舞蹈表演重要的从来都不是形式上的的展现,而是肢体表达背后的表演意识。唯有有逻辑的舞蹈,唯有具备表演意识的舞者,才能够通过他们的的表演满足现代观众的美学享受需求。每一个表演者都渴望自己的表演能够的到观众们由衷的赞叹,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观众老爷们的口味会越来越刁钻,审美的水平会越来越高,一般的舞蹈表演很难在打动他们,这个时候就不能拘泥于舞蹈表演的既定形式,需要进行改造和创新,我国著名的舞蹈家,杨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代表,经过她二次创新的孔雀舞受到了广泛的赞扬和褒奖。

2.表演意识并列于舞蹈表演

舞蹈表演从形式上来看是一种行为艺术,是一种肢体语言的表达,但是从根本意义上来讲,舞蹈是舞者情感的表达,他只是借用了肢体语言的形式而已,所以舞蹈表演重要的从来都不是形式上的的展现,而是肢体表达背后的表演意识。想要达到一个完美的舞台效果,就不能仅仅只依靠技巧和动作,最重要的是要有情感的流露,要与观众产生共情,就是让观众的感情随着自己的感情的起落而起落。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舞蹈表演,最极致的效果就是让观众能和舞者产生内心的交流,这种是单向的交流,其中舞者内心的情感占据着主要的位置。舞蹈表演之所以能够,凭借的绝不是舞蹈的技艺和肢体的动作,而是通过这些动作所带来的情感的共鸣。华丽的动作,高绝的技艺确实能让人耳目一新,但是却不能真正的触动人的灵魂,我曾有幸观看过苗族的篝火晚会,他们的舞技并不高超,但是我能够体会到他们所表达的喜悦,这就是共情的力量。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表演舞蹈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舞蹈的表演意识,因为舞蹈不是机械化的肢体动作的组合,舞蹈表演,需要用舞者的舞蹈意识将舞蹈动作串联起来,其中舞蹈意识相当于中央处理器,舞蹈动作则是运行的程序。想要达到一个完美的舞台效果,就不能仅仅只依靠技巧和动作,最重要的是要有情感的流露,要与观众产生共情,就是让观众的感情随着自己的感情的起落而起落。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舞蹈表演,最极致的效果就是让观众能和舞者产生内心的交流,这种是单向的交流,其中舞者内心的情感占据着主要的位置。我国现今的舞蹈教育把舞蹈动作放在了舞蹈教育的中心位置,忽视了对于学生舞蹈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的舞蹈表演徒有其表,却缺失了舞蹈的精神内核。当舞蹈演员进行舞蹈表演的时候,不仅观众会要求舞者具有饱满的精神,舞蹈本身也有着同样的要求,只有舞者能充分的理解,舞蹈本身所涵盖情绪。要培养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要做到舞蹈技能与表演意识的并重,不能有所偏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打动观众。

猜你喜欢

舞者肢体舞蹈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学舞蹈的男孩子
轮椅上的舞者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舞蹈课
肢体语言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肢体写作漫谈
Not to be Defined舞出风格 来自舞者的衣橱灵感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