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必或不可太当真(外一则)

2019-07-13汪强

杂文月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上善若水液态水庄稼

汪强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大人经常用这句话教育孩子,要孩子们早点起床,不要睡濑觉。然而。这句话是经不起仔细推敲的。

其一,早起的鸟儿一定有虫吃吗?未必。在严寒的冬天。有的虫子休眠了,有的虫子躲藏起来了,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都很少看到虫子,早起的鸟儿到哪里吃虫子?又假如虫子是有的。但不多,就可能强悍而又敏捷的鸟儿有虫吃,而弱小的鸟不仅吃不到虫子,反而被别的鸟儿啄掉了几根毛。

其二,晚起的鸟儿有虫吃吗?假如没有,那它们是怎样活下去的?如果也有虫吃,那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就失去了意义。除非你能说明虽然同样有虫吃,但有所不同,早起的鸟儿不仅有虫吃。而且挑大的、肥的、营养价值高的吃,剩下的才能给晚起的鸟儿吃。即使如此吧。也不可以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了,只能说“早起的鸟儿有肥虫吃”。

其三,应该知道有一种鸟无论早起晚起都不会没虫吃,这就是养在笼子里的鸟儿。哪怕外边的鸟儿都饿死,它们也不用愁没吃的。它们无须辛劳,只要能让主人高兴就行。

此外,有个叫郑渊洁的很有趣,老师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他偏说“早起的虫儿被鸟吃”。他大约是这样推理的:既然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就应该有虫被鸟吃。这被吃的虫是早起的。这就来了问题:早起到底好不好?就算对鸟是好的吧,对虫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结论:用“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教育学生是可以的,但对于这句话太当真就可笑了。如果只准自己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不准学生说“早起的虫儿被鸟吃”,哪个说了就开除,就更为荒唐了。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如今很多人爱将这几个四个字放在嘴边上。其中,有的人真的认为在宇宙万物中,水最具备善的特性。有的人将有这四个字的书法作品放在显眼的地方。好让自己经常看到,可为人处世却丝毫不具备水的善性;有的人并没有懂这四个字的含意,说这四个字是为了显示自己有文化。谈吐不俗。对此,本文不多说,本文想说的是老子说“上善若水”固然可以。但假如有人说上善若其它事物也未必不可以。

可以說上善若阳光。由《道德经》全文可知,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之水指液态的水。而假如没有阳光,地球上的水都呈固态,即以冰的形态存在,而冰是不具备水的善性。比如冰不具有液态水的柔性,不像液态水那样利万物。也就是说水的善是阳光賦予的,阳光之善不是在水之上吗?

可以说上善若空气。水利万物。空气也利万物。没有水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没有空气也没有地球上的生命。然而同样利它,两者有所不同,空气显得更主动。庄稼需要水,常常要靠人去浇灌,庄稼需要空气,空气会主动跑到庄稼周围。动物在沙漠上可能因缺水而渴死,而未听说动物在沙漠上因缺空气而憋死的。人要饮水,水不会主动来到嘴里,人即使睡了,空气也会主动走进鼻孔。

可以说上善若大地。无论是树木还是庄稼,都生长在大地上。江水在大地上流淌,高山在大地上耸立,没有什么比大地更勇于担当,没有什么比大地更能任劳任怨。

结论:老子说“上善若水”,不过是对善的形象化说法,而不是一种科学判断。谁要是当真,以为具有的上善一定是水。其余的说法都是错的,那就大谬了。

小黑孩/图

猜你喜欢

上善若水液态水庄稼
为什么说海带是海里的“庄稼”?
基于微波辐射计的张掖地区水汽、液态水变化特征分析
Ka/Ku双波段毫米波雷达功率谱数据反演液态水含量方法研究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之三)
零下温度的液态水
上善若水
庄稼色彩录
PEMFC气体扩散层中液态水传输实验研究综述
上善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