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农民工贫困问题研究

2019-07-13朱慧慧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贫困河南农民工

摘 要:目前,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型阶段。农民工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主力军,对河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通过对195份河南省进城务工人员生存情况调查问卷的研究,得出河南省农民工贫困产生的主要原因,给出改善河南省农民工贫困的建议及对策,从而使河南省农民工逐渐脱离贫困,以达到加快河南省城镇化进程的目的。

关键词:河南;农民工;贫困

农民工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主力军,补充了城市的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的消费,推动了城镇化的建设。但是河南省农民工存在着贫困问题,这不但会影响到河南省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会影响到河南省城镇化的进程。进行河南省农民工贫困问题研究,妥善解决河南省农民工的贫困问题,不仅有利于河南省经济的增长,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出河南省外出务工人员的现状,找出河南省农民工贫困的现状,进而找出河南省农民工贫困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贫困产在的原因给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河南省农民工贫困问题相关概念

(一)农民工概念

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农民工这一称呼正式出现。农民工是指户口在农村,进入城市打工或者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劳动6个月或6个月以上的劳动者。

(二)贫困概念

关于贫困的概念,国内外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诺贝尔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说: “贫困不是单纯的由于低收入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本能力缺失造成的。”这里所说的贫困是一种广义上的贫困。本文所指的贫困可以概括为包括社会各个层面的贫困,即经济相对贫困、精神贫困、权利贫困和能力贫困。经济相对贫困指的是和社会一定的平均水平相比,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内部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精神贫困一般表现为工作单一、工作强度大、内心失落空虚、没有娱乐生活等;权利贫困指在制度层面对农民工的限制和歧视;能力贫困指由于自身的文化程度的限制和自身技能的不足,造成能力的缺失。

二、河南省农民工贫困现状

2016年河南省总人口为10788.14万人,农民工总数为2867万人,而全国農民工总量为28171万人,可见河南省农民工的数量约占全国总数的1/10。为了有效地了解河南省进城务工人员的现状,对河南省进城务工人员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河南省各市的农民数量所占河南省农民总量的比例进行分层,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南省18个市发放调查问卷250份,其中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许昌市、漯河市、南阳市、商丘市、信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济源市、三门峡市的农民分别发放问卷15、14、17、13、13、4、15、8、11、8、7、 29、22、18、27、21、2、6份。本次调查问卷共收回208份,剔除无效的问卷13份,对其中195份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83.20%,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3.75%。问卷涉及河南省进城务工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个人月收入、工作稳定性、工资拖欠情况等内容。

(一)被调查农民工的概况

1.被调查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占比61.03%,可见男性外出务工的人数要比女性多。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占比42.56%,可见,被调查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以初中水平为主。详见表1。

2.被调查农民工的工作情况

(1)工作时长

被调查农民工工作时长在8-9小时占比32.82%,工作时长在9-10小时占比37.44%,工作时长在10个小时以上占比9.74%。可见河南省农民工工作时长集中在9-10小时。

(2)目前工作满意度

对自己目前工作不满意的农民工中,由于工资低的原因导致不满意比例高达54.36%,由于工作时间长且工作强度大导致不满意的原因次之,详见表2和表3。可见对自己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工资低、工作时间长且工作强度大方面。

3.被调查农民工的生活情况

(1)月收入

被调查农民工月收入在2001-3000元的比例为46.67%,月收入在3001-4000元的比例为37.95%,可看出被调查农民工的月收入集中在2001-3000元。

(2)居住状况

其中用工单位提供居住地的比例为45.64%,租房占比42.05%。可见居住状况主要是以用工单位提供居住地、租房为主。

(3)生活消费支出

被调查者中有86.67%的人选择服装和日用品,80.51%选择食品, 73.33%选择房租和水电煤气费,而用于娱乐支出的占比28.21%。可见他们的生活消费主要用于食品、服装和日用品、房租和水电煤气费。

4.被调查农民工的自我期望情况

(1)务工之外最喜欢的休闲方式

对于农民工在工作之外最喜欢的休闲方式详见表4,可见上网已成为被调查农民工主要的休闲方式,其次是打牌下棋,而主动参加培训学习的人较少。

表3 被调查农民工务工外最喜欢的休闲方式

(2)在城市务工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49.74%的农民工选择增加收入,有30.77%选择工作稳定性问题,18.97%的农民工选择社会保障问题,10.26%的农民工选择购房问题,可见农民工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增加收入。

5.被调查农民工的自我权益保障情况

(1)被拖欠工资及其如何处理情况

被调查农民工中工资偶尔被拖欠的比例高达到51.79%。当农民工的工资被拖欠时,选择忍气吞声占比高达49.74%,使用暴力及不合法手段的比例为20%,可见农民工法律意识较弱。

(2)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情况

被调查农民工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占比55.90%,签过合同的比例仅为15.38%,不清楚的比例为25.13%。可见被调查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人数较少。

(二)河南省农民工的贫困体现

1.收入水平低

数据显示被调查农民工的月收入主要集中在2001-3000元,而2016年我国农民工的人均月收入为3275元。可见收入水平低是河南省农民工经济相对贫困的直接体现。

2.工作时间长且强度大及休闲方式有限

被调查农民工对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中,选择工作时间长且工作强度大的人数居多并且他们的休闲方式有限,可见这些是河南省农民工精神贫困的体现。

3.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

数据显示当农民工工资被拖欠时,选择向劳动权益保障部门反映的人数较少,被调查农民工有一半以上的人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务合同。可见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是河南省农民工权利贫困的体现。

4.就业范围有限

数据显示被调查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主要以初中为主,在工作之外农民工自愿参加培训学习的人数较少,导致农民工的就业范围较窄。所以就业范围有限是河南省农民工能力贫困的体现。

三、河南省农民工贫困产生的原因

(一)不平等的就业环境

收入水平低是河南省农民工经济相对贫困的主要体现,其次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工对自己工作不满意是因为工作时间长且强度大和工作环境差。可见不平等的就业环境是农民工权利贫困的直接原因。

(二)缺乏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

农民工从熟悉的农村到陌生的城市,一方面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另一方面农民工拥有异乡人的身份,加上工作繁重,并且缺乏基本的娱乐设施,使他们长期处于精神贫困状态,所以缺乏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是河南省农民工精神贫困的社会原因。

(三)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

数据表明河南省农民工不会主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务合同的人数居多,当工资被拖欠时,选择向劳动权益保障部门反映的人数较少,并且有一部分农民工会使用不合法暴力手段,所以法律意识弱是河南省农民工能力贫困的重要原因。

(四)农民工自身能力不足

目前河南省农民工处于自己本身想工作,但是却没有能力找到适合自身工作的困境,并且政府也没有创建农民工必须接受教育和专业培训的体系,所以河南省农民工的自身能力有限是其能力贫困的内在原因。

四、改善河南省农民工贫困的建议及对策

(一)合理地提高河南省农民工的工资

收入水平低是河南省农民工贫困的直接原因。一方面需要政府积极主动地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来保证河南省经济的持续增长,进而为提高农民工工资提供动力;另一方面合理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为农民工工资提高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缓解河南省农民工经济相对贫困现状。

(二)完善河南省农民工的公共服务体系

河南省农民工长期缺乏休闲娱乐设施,并且不能很快的适应城市生活,就会产生心理问题。需要政府做好鼓励和引导的角色,切实了解农民工的需求,合理地调整农民工的工作时间,为农民工创建基础的休闲娱乐场所,并且把农民工的需求纳入到城市公共服务的体系中,即把农民工在城市的住房、交通、通讯、水电等各方面都考虑在内,使他们逐步摆脱精神贫困状态。

(三)提高河南省农民工法律意识

对于河南省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淡薄问题,政府应该合理利用各种媒介,让法律知识深入到农民工的日常生活中。对于河南省农民工工资不能及时足额的发放到农民工的手上,政府应该完善农民工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逐渐地减少农民工工资被拖欠事件的发生。督促農民工依照法律签订劳务合同,使河南省农民工逐步摆脱权利贫困状态。

(四)加强河南省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由于河南省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普遍缺乏专门的技能,大多从事以体力为主的工作,这就需要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的培训。政府应大力发展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结合农民工自身的意愿,让农民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方向。对农民工实现先培训后就业的形式,提高农民工自身能力水平,培养真正的高质量农民工,使河南省农民工摆脱能力贫困状态。

参考文献:

[1]赵春燕.浅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的贫困问题[J].法制与社会:城乡建设,2014(8)

[2]覃志敏.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贫困及治理研究综述[J].决策与信息:社会保障,2016(12)78-79.

[3]郭之因.河南省农民工生存状况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2000(6):52-54.

[4]关雪霞.对目前我国农民工贫困问题的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6(5):1-40.

[5]郭之因.河南省农民工生存状况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2000(6):52-54.

作者简介:

朱慧慧(1992-),女,河南省周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统计。

猜你喜欢

贫困河南农民工
大相中原
Jokes Today
河南广电设立河南广播电视台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我国贫困高中生资助制度的建设
悬置的“贫困”:扶贫资金资本化运作的逻辑与问题
从权利观点分析中国贫困问题
公租房计划中不能少了农民工等5则
《时代青年》(原《河南青年》)创刊60周年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