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对台广播

2019-07-11丁星

新媒体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广播媒体融媒体用户

丁星

摘  要  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理应认清新的形势,做出新的思考,拓展新的渠道,创造新的形态,通过广播及新媒体视听产品,更好地满足信息移动化、智能化、个性化、数据化传播的需要。新时期的对台广播媒体不再只是“声”,而是化成“图”“文”“视”等不同样态,用最恰当的方式、最合适的渠道,以“沟通者”“服务者”的姿态出现在台湾用户面前。

关键词  融媒体;广播媒体;用户;传播矩阵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9-0082-02

新时代、新机遇、新发展。在媒体发展百舸争流、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网络传播瞬息万变,传统广播媒体唯有开拓创新、守正求变,方能异军突起,独树一帜。

随着两岸间各方面交往越来越频繁,尤其是两岸的青年群体通过互联网平台能够更加便捷、精准的进行沟通和了解。通过互联网媒介平台丰富的互动、评论、问答、活动等功能,为台湾用户提供最快捷的新闻资讯和更便捷的生活服务。

1  融媒体背景下,对台广播要针对用户需求提升传播思维,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传统媒体在互联网“加”与新媒体“融”的进程中,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不是一个简单的“加法”,而是要针对互联网时代台湾岛内用户需求,特别是台湾岛内年轻用户接受信息的习惯,再根据用户行为进行个性化推送提供可视化数据分析。

新媒体传播语境下,媒体与受众之间早已突破传播者与被传播者的限制,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媒体与受众之间及时互动和反馈,成为双向的信息传播方式。广播类型化的核心思维就是面向受众,受众基于自身个性化的需求来使用互联网媒介,而通过新媒体用户的登录访问、阅读、评论、反馈、分享、传播等数据,又可以为分析用户的兴趣爱好等特点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对台广播通过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理应顺应“用户体验”的观念,借助大数据的分析,融媒体的方向、智能移动用户的需求和喜好,在融媒体背景下做出战略性的改变。因此,做好对台广播必须用心、用脑、用力,必须贴近并服务于台湾受众的接受心理和接受习惯。把“两岸一家亲”理念具体到每一档节目、一篇评论、一条新闻、一首歌曲甚至每一场活动,再以移动互联为平台,生产出具备新的传播形态的音频、短视频、微博、图文推送甚至网络话题,精准而又看似不经意地投送到台湾受众的耳畔、眼前和指尖。

2  对台广播理应拓展入岛新媒体渠道,精准和提升平台矩阵功能

当前,随着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延伸与拓展,积极打造新媒体网络传播矩阵,已经成为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规律。借力脸书、推特等新媒体平台,实现内容的一次采集、平台共享、多次加工及多元推送。新媒体矩阵传播是传统媒体的网络延伸,入岛节目通过多种形式在台湾岛内落地,从而提升对台广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网络大数据为新媒体矩阵运营提供了精准的服务方案,以用户大数据基础平台为核心,在构建用户资源管理体系的同时,进行内容信息的智能推荐。新媒体平台内容为王,使用H5、直播、秒拍、图解、微视频、动漫等生动活泼的内容产品,在类型丰富、形式广泛的微博、微信、抖音、网站和Facebook等新媒体平台矩阵中不断裂变传播,让用户在新媒体交流平台上带来互动的快感,从而实现与用户的评论互动、引导转发的有效传播。

广播媒体着力向互联网新媒体传播平台延伸,统筹各个媒体平台的力量,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形式,发挥融合效应,建立资源共享的机制。例如:在推送渠道上,突出新媒体、融媒体、自媒体,并联合各大媒体平台,采制H5、动漫、微视频、图文、音频、网络直播、微信和微博话题等新媒体传播手段,全方位将制播内容呈现到用户面前。

3  利用新媒体平台与受众深层次交流互动

网络是载体,平台是关键、数据是灵魂。新媒体搭建起与岛内青年交流互动的平台,以台湾用户特别是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現内容,例如:依托传统节庆,增进文化认同,增强两岸同胞之间的情感,唤起两岸青年共同承担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同时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为台湾民众在大陆求学、就业、创业、生活提供便利的服务。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两岸同胞之间的交流互动是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的核心动力。新媒体平台为媒体与受众之间搭起了便捷的交流互动平台,受众早已从聆听者转变为参与者,从传统的信息接受者逐渐成为与媒体即时交流互动的直接参与者,新媒体平台上的内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对内容表达观点、留评反馈,加之如今获取信息的渠道与平台数不胜数,因此参与感往往才是吸引用户的关键,而正是这些受众的反馈与需求推动着新媒体不断向前发展。

依托广播自身传播优势,再加上网络视频直播,与受众进行实时互动、构建“两微一端”全媒体发布平台,打造资源汇聚、编辑及应用的一站式服务体系,通过整合媒体渠道资源、内容资源,形成新媒体矩阵,快速实现多平台个性化发布,确保内容准确及时发布。

通过建构融合媒体演播室互动平台、网络直播运营云平台、记者移动报道等系统,台网联动实现网络视频直播与观众进行即时互动,通过网络平台让网友与现场进行视频连线,从而实现互动交流的传播效果。2019年5月,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就通过5G+4K+VR技术进行新闻直播,为受众呈现出最好的直播效果,也带来了强化传统端、移动端互动的传播内容。

4  建构统一内容生产管理的全媒体采编集控系统

融媒体背景下广播媒体与其他技术平台的融合,扩大内容和传播纬度就需要建构强大的内容采集体系,支持移动办公和多渠道内容发布,实现高效的内容创作。全媒体采编集控系统是基于现有广播业务流程的变革和创新,主要是集合音频、视频、图文、网络、信息等多样化全媒体信息的“采、编、审、控、存、管”流程,充分融合广播、电视、图文出版和网络新媒体的采编业务资源,实现采访、编辑、审核等业务流程清晰化、规范化、高效化的无缝对接,提供从媒体内容采集汇聚、加工编辑、资源管理、指挥调度、集成播控等一套解决方案。

多媒体、多平台智能推流,让优质内容實现更快更好传播。而全媒体采编系统在稿源素材方面,可以获取互联网稿源、记者站稿件、公众投稿,再加上编采人员的自采稿件,可获取最全面、最及时、最丰富的稿源素材。

全媒体采编集控系统可支持在一套完整的体系内为广播、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的载体提供统一的编辑流程管理、多媒体内容加工、多渠道发布管理,并可快速开展不同类型的新闻处理,为新闻媒体实现新闻滚动发布、拓展新媒体应用提供高效、易行的工作模式。

因此,对台广播要在融媒体时代,始终坚守责任担当,用互联网“用户体验”的思维改革创新,实现多媒体编辑和多平台发布,在专业化、类型化广播的发展中促进媒体资源的创新深化与一体化运用,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莹莹.融媒体背景下广播媒体发展的“横”与“纵”[J].视听,2018(3).

[2]王鑫.融媒体时代下传统广播媒体的发展——以太原广播媒体开通网络视频直播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8(8).

[3]曹译文.融媒体时代广播电台的转型策略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8(4):93-95.

[4]腾云.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节目的形态创新与变革[J].传播与版权,2018(9).

[5]孙博,李丹.融媒体时代广播节目的发展与创新[J].记者摇篮,2018(5).

[6]艾少平,刘俊峰,刘欣.全媒体采编集控系统设计方案[C]//2018年《第17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暨第26届中国数字广播电视与网络发展年会论文集》.

[7]陈勇.融媒体时代广播视频直播[J].西部广播电视,2019(2).

[8]宁黎黎,肖婧为.广播融媒体转型的实践与思考——专访阿基米德(上海)传媒有限公司CEO 王海滨[J].中国广播,2019(1).

[9]于澍君.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台的转型发展之路[J].传播力研究,2018(8).

[10]张韶枫.融媒体形势下如何提高广播节目与听众的粘合度[J].新闻传播,2016(13).

[11]罗晓灵.融媒体时代下广播节目的发展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7(10).

[12]黄璐,姜壮.融媒体时代下的广播节目的形态发展——以央广辩论会为例[J].大众文艺,2017(24).

猜你喜欢

广播媒体融媒体用户
您拨打的用户已恋爱,请稍后再哭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信用卡资深用户
浅谈广播媒体活动的创意与策划
关于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媒体的新思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重建用户连接打造广播的“生活形态圈”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广播媒体广告价值最大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