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权力聚合:今日头条算法推送的反思与规制探析

2019-07-11孙浩

新媒体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话语算法权力

孙浩

摘  要  算法推送大大提高了信息分发的效率,建构了新的技术标准,今日头条利用这种新型权力,潜在地控制着用户。大数据背景下,技术进步推动传播驱动的转移,但其推送逻辑也伴随着种种质疑。在肯定算法推送对舆论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更应反思其背后隐藏的权力聚合效应,加以必要校勘。文章分析了算法对用户浑然不知的话语操纵和在伦理规范上的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  算法;权力;话语;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9-0040-02

算法从表面上看是一种精密运作的、不含情感的技术系统,但其背后潜藏着编写代码、控制数据输出的资本权力。数据抓取的愈发隐蔽,信息分发的更加精准,逐渐改变传统的新闻生产范式,强化了资本权力对个体诉求的控制力。

福柯曾经提出了“话语即权力”的观点:话语与权力是共谋的,话语是权力的自我象征,权力以话语为运作场域,处于立场中心的个体,实质上受制于多重权力的管控。算法依据机器识别准确捕捉到用户习惯来达到这一目的。今日头条以大数据为核心驱动力,甚至为用户推荐的是格调不太高的低俗类的内容,牢牢把握住了用户触点,“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制造出受归训的个人”[1]。攫取用户的情绪资本再将流量变现,比传统的广告推荐更加

有效。

1  研究背景梳理

今日头条从2012年创立至今,仅仅用了几年时间,便迅速成为影响力最大、话题性最强的互联网巨头之一,估值目前达到了750亿美元,虽然仍低于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但已超过了百度跟京东。今日头条凭借独特算法推荐机制,为用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新闻推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优势。

算法推送新闻是基于大数据挖掘出海量文本,首先通过计算机分析模拟出“用户画像”,根据个体差异性“订制”精准化内容,然后对用户所推崇的资讯持续加以推送。近几年,今日头条平台商业成功的同时,也伴随着种种诟病:在经历接二连三的版权官司之后,《人民日报》多次发文痛批其运行中出现的种种弊病;人民网连续三天撰文从缺乏价值观引导、低俗离奇、制造“信息茧房”等角度对今日头条进行质疑;2017年以来,今日头条因价值导向和内容问题多次被相关部门约谈;旗下内涵段子被永久关停;今日头条多次发布声明并进行整改,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也限制了算法机制的良性发展。

2  今日头条权力聚合引发的问题

技术终究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技术边界如果控制不当,将会给个体和社会带来许多问题,目前今日头条算法权力聚合的负面效应表现为操纵舆论、信息面窄化、干预社会共识以及窃取隐私等层面。

2.1  削弱理性判断力,操纵舆论

相比以往掌握垄断权力的媒体自上而下的信息筛选,算法进一步把信息的选择权赋予个人,使传统媒体议程设置让渡于个性化信息服务。今日头条的算法促进了个体喜好、周边环境、实时热度三个维度的匹配,通过对用户习惯的识别,对环境特征的分析,和对知名事物的“蹭热度”行为,为其传播打造最为有力的模板。2018年今日头条全网推送了一篇名为《新华社:要多少文件腾讯才肯收手》的文章,除内容未变,该文章原标题、机构来源都被篡改,却极短时间内获得了几万条评论,并一度登上了微博热搜榜。今日头条凭借自己的话语权力,成功展示了如何裹挟用户进行舆论操纵。

2.2  内容无可读性,用户信息面窄化

大数据时代的媒介权力是自下而上的,原本属于传统媒体的“信息过滤”的权力让渡给算法,其推送机制会将真实深刻但与个体兴趣“相悖”的报道拒斥在外。轻阅读时代的用户更容易被直白和鲜明的标题或者图片吸引,而之后的内容往往不知所云。算法根据用户的點击量高低决定信息的分发权重,会造成哗众取宠甚至低俗的内容被广泛传播,用户浪费大量的精力浏览碎片化的信息,真正具备可读性的信息被忽略。

2.3  群体极化,干预社会共识

我国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公共事件的舆情如不能合理疏导,会对社会合意的调控产生负面效应。在大数据干预下,相似兴趣和背景的用户会被标签化,形成一个个小圈子。人们的认知范围仅限于圈内,具备相同观点的用户会加深共识,“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2]而对某些不感兴趣或不认同的观点进行屏蔽甚至攻击,丧失对事实和原有认知,相似观点在虚拟社区中不期而遇,极易引发群体极化现象。

2.4  算法决策不透明,窃取用户隐私

由于资本力量的驱使,算法驱动不仅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要,也要考虑到消费因素,将商品信息精准分发到目标公众。大数据时代,算法权力对用户的控制更为隐蔽,这种控制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施加的,因此更容易被施加对象所接受。机器会自动对其阅读习惯进行跟踪和分析,并嵌入商品链接。例如之前有一些网友反映在京东平台购物的信息,之后能在今日头条上接收到相关的消息,就曾引起争议;再结合之前被曝出的利用麦克风权限擅自获取用户隐私的新闻,其中带来的隐私问题令人担忧。

3  算法推送信息的优化策略

3.1  多路径加强推荐权重,采用回溯机制查验事实

算法的设计运行是由资本力量主导的,针对“信息茧房”等影响,应提高推送优质信息和公共新闻的权重,今日头条曾经在2017年启动了“两岸寻亲节目”,利用算法智能识别寻亲信息并整合传播,帮助19个家庭团聚,达到了以科技弥补历史遗憾的目的,也为平台优化算法的推荐路径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针对不实信息,采取回溯机制。易产生歧义或者可读性不高的信息要及时限流并给与处罚。如Google公司曾在2016年增加“事实调查”的标签,囊括了新闻来源和第三方机构检测事实。用户可在阅读中标记,也可提出反馈,如存在被大量标记“事实调查”标签的信息,便会被认定为虚假新闻并撤下。

3.2  設置人工编辑把关,拓展用户“兴趣”边界

今日头条的自媒体文章几乎达到了“人人可登堂入室”的地步,以转发、点赞等参数作为信息推送机制的基本逻辑,所推荐内容倘若识别难度比较大,更需要人工编辑和审核的引导;对于浏览量较高的文章,应加大对其核验的力度,防止因内容问题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

个性化推荐以及其他以用户兴趣为主要导向的信息限制了用户了解和接触公共领域和新鲜事物的路径,针对“信息茧房”效应最为可行的路径,可能是以受众偏好为基准,尝试扩展用户的“兴趣边界”,针对性地推出多元化内容。

3.3  减少话语冲突,承担价值引导责任

对于聚合类媒体而言,其分发需要贴合主流价值观,形成社会合意。这就要求今日头条在社会突发事件的传播中,对于理性解读,冷静讨论的内容加大分发权重,在重大问题上多元化的观点必须达成共识。目前,包括人民网、新华网等在内的40多家主流媒体与今日头条展开合作,并采纳算法技术传播内容,对防止受众价值迷失有实践意义。

3.4  发挥隐私利用价值,有偿提供个体信息

目前我国法律在算法伦理的相关细节与界定层面还有待完善,算法窃取普通用户的使用痕迹具备天然的优势,“使得媒介所拥有的权力更加难以被认识与揭露。”[3]因此应探索出激励的隐私保护措施:可充分发挥用户隐私的价值性,要求今日头条在使用用户隐私后给与一定的补偿,其他公司向电商分享个体化的信息也应有偿使用,各大媒介之前公平竞争,隐私权的保护才能在多方博弈下确保。

4  结束语

利用流量价值进行市场逐利是今日头条主要的发展路径,虽然目前今日头条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但在资本力量的驱动下, 也引发了诸多争议,暴露出不少问题。算法不知不觉的嵌入网络空间,用户在充分享受算法技术带来鲜活的内容体验的同时,也要警惕在传播过程中丧失自我意志,被算法非制度化的权力聚合所收编。

参考文献

[1]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诚,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354.

[2]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7.

[3]喻国明,杨莹莹,闫巧妹.算法即权力:算法范式在新闻传播中的权力革命[J].编辑之友,2018(5):5-12.

猜你喜欢

话语算法权力
画与理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雷人话语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算法框图的补全
算法初步知识盘点
雷人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