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2019-07-11黄宇鸿黄秋丽

新媒体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保护与传承新媒体

黄宇鸿 黄秋丽

摘  要  社会变革进程的加速以及新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少数民族语言面临着被同化或者逐渐消亡的危险。针对新媒体造成的影响,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与传承工作应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进行数字化的建构,利用多种网络平台推广传播地区的民族语言和文化。

关键词  新媒体;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9-0034-02

百色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地处广西西部,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全市有壮、汉、瑶、苗、彝、仡佬、回等7个民族分布杂居,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5%。整个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支系操着不同的语言。百色作为一个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革命老区,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经济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在经济发展转型和新媒体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语言方面则表现为民族语言的逐渐流失和消亡,这是令人堪忧的问题。如何应对新媒体发展变化给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与传承带来的挑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思考。

1  广西百色地区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现状分析

1.1  百色地区的语言构成

要进行语言保护工作,首先应对该地区的语言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笔者通过走访了解到:广西百色地区有12个县区,分布有壮语、官话、粤语、瑶语、苗语、彝语、仡佬语等多种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在国家推普政策的影响下,该地区官方语言有普通话和壮话。作为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受到历史、地域的影响,各民族支系间在语言、习俗上存在差异。例如壮族有北壮和南壮之分,南北壮间语言、习俗不尽相同。支系间的语言差异给民族语言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

1.2  百色地区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与传承现状

经过不断地努力,百色地区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百色地区原本属于相对落后贫困的地区,少数民族众多,语言情况较为复杂。资金、人员等一直是制约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研究工作的因素。此外,由于少数民族语言在传承过程中几乎依靠口头语言,缺乏相关的文献和文字资料。第一手语料的收集和记录存在一定的难度,工作量较大。在当前深刻复杂的社会经济改革大背景下,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升级,语言信息传播媒介发生了变化。同时在学校教育、广播影视、报纸杂志、网络信息广泛应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更是加深了该地区母语断代的现象。一部分少数民族子女从小就不说本民族语言而改用国家通用语言,并倒逼父辈与孙子辈交流时放弃母语改讲普通话。母语的断代加速了少数民族语言的消亡。

2  新媒体为百色地区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与传承带来的困境与机遇

进入21世纪,新媒体技术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新媒体是通过互联网、卫星以及电脑、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媒体形态[1]。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以及和外界沟通交流的方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也造成了一定的困境和挑战。

2.1  新媒体为百色地区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与传承造成的困境

1)弱化民族语言地位,影响少数民族语言长期发展。当前,我国网络媒介系统主要的语言环境为汉语和英语,这意味着少数民族群众在利用互联网接受外界信息以英文和中文状态为主。少数民族群众想要在网络上参与到社会问题的讨论中也只能使用汉语的输入形式,长时间的接受中文或英文形式的信息和编写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少数民族群众使用本族语言的频率,弱化民族语言在社会交往中的地位。百色地区有着“中国芒果之乡”的称号,是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为了拓宽该地区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网络销售平台成了人们的首选。在通过网络与外地的客户沟通时,使用普通話自然而然就成了人们的选择。互联网的使用无形中降低了民族语言的使用能力,百色地区许多边远地带的少数民族人民因经济原因选择了外出务工,QQ、微信等通讯软件方便了他们与家人朋友联系,但也使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在口耳相传中会慢慢流失,甚至可能消亡。

2)加剧语言断代的现象。少数民族母语断代已经成了威胁少数民族语言生存发展的问题之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应用更是加剧这一现象的发展。移动新媒体的应用为青年一代获取信息提供了多种渠道,汉语和英语信息的大量输入,限制其使用本族语言的能力。大多数的壮族青年朋友,尤其是“90后”一代,由于在受教育时和使用社交媒体时长期大量中文信息输入,使其在使用壮语时会夹杂些汉语单词或者发音偏向官话,在与老一辈的人交流时出现语言沟通不畅的尴尬场面。更甚者,一些少数民族的“00后”在电视媒体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基本都不会讲本族的母语。这样语言断层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担忧。

2.2  新媒体时代为百色地区民族语言保护与传承带来的机遇

1)拓宽民族语言记录与传播渠道。新媒体以其交互性的特点,使得个人也成为了信息传播的发起者和参与者。信息的传播范围由单一受众向双向、多向发展,拓宽了信息的传播范围。各种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应用为少数民族语言的保存与传播提供了多种渠道。我们可以通过利用网络媒体技术,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数字化。还可以借助社交媒体和门户网站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及其语言,以达到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及语言的目的;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有助于少数民族间用共同的民族语言沟通;利用网络平台的视频和字幕翻译功能的结合,可以对百色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一个真实的记录,同时也记录和保护了少数民族语言。

2)促进地区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与传承的工作。随着新媒体的应用,人们分享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和便捷,资源整合能力在逐步提高。新媒体网络技术的这些优点解决了不少民族语言文字保护研究工作的难题。例如有声数据库的建立,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语言数据收集、整合难的问题并起到了长期保存语言有声资料的作用。对少数民族语料进行收集整理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加之大部分少数民族语言只有口头资料,无文字资料参考,给民族语言文字保护研究工作增加了难度。通过利用现代数字化的科学技术,有声数据库对各县市收集上来的有声数据进行整理加工,长期保存,以便后期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从而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保护工作。

3  应对新媒体,百色地区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语言策略的思考

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又都有自己的区情。因此,在新媒体视域下,要结合每个地区的社会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3.1  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数字化建构

数字化建构就是将民族语言文化与数字媒介相结合,建立起系统的数字资源。通过结合数字网站、数字化图书馆、少数民族数字词典和数字化档案馆对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保存与记录[2]。数字化的特点就是节约空间并且便于查询,能够长久保存,有助于解决在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的许多难题,比如语言文化的断层问题和传播问题。百色地区蕴藏着大量少数民族优秀的文化和语言,文化资源众多。但该地区很多少数民族的东西缺乏文字资料的记载,部分少数民族文化及技艺的传承很多都在口口相传中流失了。比如壮族的嘹歌调,目前大部分壮族的孩子已经不会唱嘹歌了。我们可以通过建构数字化系统资源,科学系统的保护起类似壮族嘹歌这样远去的民族语言和文化技艺,延缓民族语言的消亡。

3.2  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广地区民族语言及其承载的文化

运用新媒体网络平台可以广泛推广地区民族语言和民族传统文化,手机客户端的搭建和微信公众号的强大吸纳功能更是给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记录和传播提供了契机。我们可以通过借助搭建全广西范围内的、针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客户端,或者各种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的力量,建立起专门面向百色地区各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较为系统的宣传、推广板块。但在利用网站、手机客户端和公众号等新媒体时,应注意摒弃单调式的介绍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模式,通过借助门户网站、客户端和公众号与有声语言、镜头语言的结合,在生动、真实地展现原生态民族風情的同时,也应注意体现民族语言本身的魅力。

3.3  不定期在学校开展民族双语教学活动

百色地区民族双语教育的困难主要表现为师资少、资金难和语种多等各种现实难题。为应对上述百色地区民族双语教育存在的难题,可灵活地采用不定期在学校开展民族双语学习活动的形式,以突破百色地区民族双语教育停滞不前、试点学校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的状态。同时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民族双语课堂教学,丰富和活跃课堂教学的内容、氛围。另外,加强民族双语教师的培养,加大财政对民族双语教育的支持力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民族双语教育的发展,可以提高少数民族青少年保护本族语言的意识。

3.4  加强少数民族语言人才的培养

现代社会已进入一个网络新媒体的时代,新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则需要更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民族双语人才。新形势下的民族双语人才不仅是能够进行民族双语教育和研究的人才,还是能够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处理,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加强对民族双语人才的培养是新时期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新要求,是未来做好民族语言保护与研究工作的重要保障。

4  结论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加强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与传承工作迫在眉睫。受到社会改革浪潮的冲击和语言媒介发展的影响,百色地区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面临着种种的困难。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数字化建构有益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存和记录,方便更多的研究者查询;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技术为百色地区民族文化和语言的推广提供了可能。当然,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与传承之路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可能还会有各种未知的挑战,走一条适合地区的、具有创新思想的保护与传承之路方为可行之道。

参考文献

[1]冀芳.新媒体时代下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和传承策略研究[J].编辑之友,2014(10):69.

[2]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98.

猜你喜欢

保护与传承新媒体
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湖南区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峨眉盘破门武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
浅谈土家族茅古斯的艺术价值及传承保护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中小学校本课程视野下的信阳民歌的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