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融媒体建设的理念、路径与生态

2019-07-10张加春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高校

张加春

摘 要:面对互联网大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多年来高校融媒体工作已经做出了很多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校要充分认识全媒体时代的机遇挑战,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规律,推动校园媒体向纵深方向发展,组建统一的融媒体中心,构建一体化的传播平台和高校媒体融合发展的大生态,形成能够充分展现高校形象、壮大主流舆论的新型传播体系。

关键词:高校;媒体融合;新闻舆论传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推進媒体融合发展,要求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

面对互联网大潮,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形成全媒体发展的传播格局既是现代传播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引导力的重要举措。高校媒体要在媒体深刻变局的背景下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顺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把握媒体发展的基本规律,推动校园媒体向纵深方向发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构建能够充分展现高校形象、壮大主流舆论的新型传播格局。

高校融媒体建设的基本理念

高校融媒体建设要加强顶层设计与路径规划,坚持以互联网思维为引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发展,进一步增强党对融媒体发展的统筹领导,建好、用好、守好、发展好各种舆论阵地。

第一,坚持以互联网思维为引领。从根本上来讲,媒体整合是一场思维的革命、是一场思维的迭代。因此,媒体融合需要与互联网发展相适应的思维方式作为主体思维,即互联网思维。高校融媒体建设坚持互联网思维,就是要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把师生作为传播的中心,把开发服务师生的教育产品与文化产品作为核心内容,为师生搭建学习、娱乐、服务于一体的信息传播网络,形成师生—校际高效互动的传播体系。

第二,坚持传统媒体、新媒体并肩发展。融媒体的发展不是让传统媒体消失在新媒体的强大浪潮之下,而是打破二者的技术和观念藩篱,形成并驾齐驱、并肩发展的良好格局。高校新旧媒体并肩发展,就是要承认校园媒体中不同媒体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优势,媒体之间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融通互利。校园新媒体要主动将传统媒体的内容通过内容再造,以新媒体的方式进行二次传播。同时,将新媒体的粉丝用户进行引流,拓展传统媒体的用户群;传统媒体也要采用新媒体的传播样态对内容生产进行扩容,加强同用户群的沟通互通,不断提升影响力,从而实现传播格局的大发展。

第三,坚持“全”媒体发展理念。全媒体发展呈现无界化、数字化、互动化、多功能化的特征,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在新信息技术范式下,从根本上就要看,高校媒体的发展在多大程度上落实了“全”字理念,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媒体的“全媒”化。高校在融媒体建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师生特点,有选择性地进行“全媒”化,从目前的情况看,全程、全效、全员是高校媒体更容易实现的目标。

第四,坚持党对融媒体发展的统筹领导。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高校融媒体建设更需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阵地的领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到各类媒体的运行工作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提升高校融媒体对青年师生的吸引力、感染力,巩固各种舆论阵地。

高校融媒体建设的路径创新

媒体融合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体制机制、组织架构、生产流程、人员结构等多个层面开展实质性的整合。高校媒体同社会媒体相比,媒体数量、从业人员数量都相对较少,组织结构和生产流程也相对简单,这也为高校媒体融合提供了相对简化的流程,减少了一些阻碍。高校融媒体建设要借着这种便利条件,充分把握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依靠互联网思维,掌握“融”的内涵,在内容、机制、用户、技术、功能、平台等方面进行融汇、融通,建设符合高校发展特点的新型融媒体。

第一,融内容—建立“用户生产内容”的内容生产机制。融媒体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内容的来源问题。高校要努力建设“用户生产内容”的内容生产机制。“用户生产内容”,实际上是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身份进行了统合,内容的生产和消费不是彼此分开的过程,而是一个相互衔接、合二为一的有机体,一个媒介平台的用户同时也是这个平台的主要内容提供者。通过将内容生产和消费整合,用户成为平台的主体,大大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在这样的内容生产过程中,用户和校园媒体不再是分割的关系,而是成为校园媒体的一部分,具有了真正的主体性。

第二,融机构—建立中央厨房采集的集合编辑范式。统一的校园融媒体中心有利于更好地整合各类媒体资源,进行有效的媒体策划和文案推广,解决高校媒体资源散、弱、缺的问题。融媒体中心不是仅仅统合高校党委宣传部负责的媒体资源,而是要将校内的所有媒体资源纳入到统一的管理体系中,将各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采编资源进行有效统和,采编人员由融媒体中心统一调度。融媒体中心要根据国家和学校的重大节点和事件进行有效的策划,可以参照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为代表的集合编辑范式,根据需求对“中央厨房”进行定制化应用,建立小而全、全而简、简而顺的采编流程体系。

第三,融用户—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校园用户研用体系。校园融媒体的发展要实现用户生产内容,是从内容生产的角度做出的策略选择。而从产品消费的角度来讲,要实现校园媒体产品的供给侧改革,建立优质的内容产品,有效地进行产品分发,这就需要建立对用户有效、精准的了解和研究。因此,高校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一方面,要了解用户的需求,从而更好生产用户喜好的内容;另一方面,要了解用户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偏好,依据偏好进行内容分发,从而实现内容的点对点到达,完成内容的个性化和分众化传播。要特别注重用户黏性建设,注重开发和培养用户,建立发展内容生产、平台习惯、兴趣服务“三位一体”的用户研用体系,依靠用户的延展性提升校园媒体的传播范畴和品牌影响力。

第四,融技术—以数字技术打造媒体融合的技术引领范式。近年来,各种新媒体技术层出不穷,媒介融合的一个主线就是依靠新媒体技术作为引领,新媒体技术不仅提高了传播效率,更增强了人们的媒介体验。社会媒体依靠新技术在占领用户市场,校园媒体也要通过技术性变革增强自己的传播力和整体实力。融媒体中心要在统合各方面力量的同时,依靠校内的技术、人才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团队,及时将新技术、新应用整合到媒体实践中去。要在新媒体的推广中,通过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来提升校园媒体的创作力,改善用户的媒介体验,增强媒体的竞争力。

第五,融功能—建立功能多样化的综合服务模式。媒介功能不同,所建立的平台范式就会有很大的差别。互联网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对高校媒体功能的定位提出新的要求,这就是将新闻舆论功能和娱乐服务功能进行整合,将主要工作从新闻领域向娱乐和服务领域进行拓展和深入,围绕用户需求,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全程、全位、全效跟进。這种功能性的转变,将促使高校媒体更加专注内容创作力和用户联通力的开发,通过搭建综合服务性的媒体服务平台,建立有效的用户黏性和媒体公信力,从中观和微观的层面强化高校媒体的传播力。

第六,融平台—建立平台型的校园媒体传播体系。从媒体的发展路径上来看,媒体都在试图最大限度地调动用户感官,增强用户的媒介体验。像今日头条、喜马拉雅、知乎、抖音等媒体,由于建立了平台型媒体传播体系,从而既解决了内容来源问题,又整合了各种媒介体验,还建立了有效的内容产品分发范式,大大拓展了媒体的传播范畴,在媒介融合过程中较早地占领了先机。因此,校园媒体也需要具有集约化功能的平台来统筹各种媒体,对媒体内容进行有效的融合和分发,便于用户进行访问和传播。从社会媒体来看,高校在融媒体可以仿照平台型媒体的基本架构上,建设具有联通性和融通性的网络化平台,既能保障师生、用户同平台之间的互动,又能实现高校媒体之间与社会媒体之间的技术联通,推动高校校际的媒体联播联动。

努力构建高校媒体融合发展的大生态

媒体融合,既是一次思维革命,更是一次媒介生态革命。从媒介进化论的角度来讲,就是要形成各种媒体皆可以互利共融、协调发展的媒介生态。高校媒体既是整个大媒介生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高校要努力建设“上下一体、内外联合、机制畅通、互通互融、嵌入引领、协调发展”的传播生态圈。

第一,上下一体。一方面,高校融媒体的生态圈首先要考虑教育系统内部媒介生态的一体化发展,打破高校之间不兼容、不互通的局面,形成高校系统的互联互通、上下一体的发展格局。另一方面,高校内部要形成上下一体、互通有无、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第二,内外联合。高校媒体与高校媒体之间、与社会媒体之间要相互协同乃至高校媒体与海外媒体协同合作。互联网已经建构了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体系,这把原来处在半闭合状态下的校园媒体同整个社会媒体生态系统建立了有效联接。高校要强化校园媒体同社会媒体和社会用户的平台搭建和信息互动,从而提升校园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第三,机制畅通。高校媒体的发展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创新。高校要充分释放体制机制活力,为高校融媒体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既要坚持党对媒体的全面领导,又要坚持管放结合,推动媒介要素在产业链条中自由流动、自由组合,形成一批能够表达高校声音的新型校园主流媒体。

第四,互通共融。校园媒体要保持充分的开放性、融通性。高校媒体需要进一步打破半封闭状态,依照媒体属性和互联网发展规律进行流程化、要素化重新整合,重新确定高校媒体在媒介链条中的位置。高校媒体要在融媒体发展过程中,充分做到体制机制、内容形式、样态形态、手段方式、信道渠道、技术战术、战略策略的融合贯通,特别是在高校内部之间真正地实现“融”字诀,建设成功融合的媒体平台。

第五,嵌入引领。高校媒体要发挥高校的人才智识优势,创办发展一批具有引导力、传播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充分发挥高校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功能,形成高校对社会舆论的引领,构建高校—社会舆论引导新生态。

第六,协调发展。高校媒体要实现多元化、多样化、多场景、多样态、多点位的协调发展局面,避免出现新媒体强、传统媒体弱,声音单一、传播样式单一、发声有真空、发展不均衡的情况。高校融媒体要嵌入社会基本组织单元中,逐渐形成具有教育领域特点的融媒体联盟矩阵,实现社会空间的全覆盖,影响力的全到达,不断壮大主流宣传舆论。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高校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的系列讲话精神,抓住机遇、趁势而上,组建统一的融媒体中心,搭建一体化的传播平台,构建高校媒体融合发展的大生态,不断提升高校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引导力,为党的新闻宣传事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苑聪雯]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高校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