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智能手机课堂运用研究

2019-07-10李晶

科技视界 2019年14期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

李晶

【摘 要】随着智能手机在大学校园的普及,课堂上老师如何与手机争夺学生注意力的问题成为当前教育的一大难题。基于线上、线下,课上、课下,不居地点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手机运用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量大、沟通快捷、统计迅速等优势,不失为解决大学生课堂玩手机的好方法之一。

【关键词】混和式教学模式;手机课堂;互联网+;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434;G71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4-013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4.065

Applying Smartphone under the Hybrid Teaching Mode in the Classroom

LI Jing

(Jiangs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Commerce,Nanjing Jiangsu 211168,China)

【Abstract】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smartphone on university campus challenges the university educators on how to compete with mobile phones for students attention.A hybri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online,offline,in-class and off-class teaching resources to integrate mobile app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has proved to be a good method of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playing with mobile phones in class by college students by giving th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swift communication,and rapid statistics etc.

【Key words】Hybrid Teaching Mode;Mobile Classroom;Internet;College Students

1 混和式教学模式的提出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海量的信息、扩展了人们的视野,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丰富了人们的娱乐……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须品。科技的发展使智能手机更新换代加速,手机的价格逐渐降低,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普及成为可能。对于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追逐新潮的新一代大学生而言,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他们每日生活的必备品之一。他们利用智能手机聊天、购物、发微博、刷朋友圈、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忙得不亦说乎。手机所产生的巨大诱惑,成年人尚且控制不住,何况刚离开高考战场,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大学生们不分时间与地点,在宿舍里、校园里、食堂里、图书馆里,甚至课堂上,随时随地低头努力与手机为伍。在课堂上,如何与手机抢占学生,已经成为很多大学老师头痛的问题。如何解决科技进步带来的这把双刃剑,将手机有效地运用进课堂教学,使它成为教学的助手,成为教育工作者们思考的关键。

信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各行业的变化,也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网络远程教学具有信息量大、沟通快捷、统计迅速、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等优势,已经成为一种较重要的教学辅助方式之一。但网络远程教学模式从教学效果与教学评价等方面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不能取代学校的固定教学模式。因此将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相融合的混和式教学模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混和式教学模式,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使用手机,顺应了时代与科技的发展,也顺应了学生心理的需要。同时,混和式教学模式,能将教学的内容分线上与线下展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手机随时随地学习,也使老师可以更好地使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学统计更加精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教学效果。

2 手机引入课堂的条件

混和式教学模式,让手机成为教学工具,走进课堂,使学生由原来“悄悄”地玩手机,变成“正经”地用手机,一方面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顺应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另一方面也有效地將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让教学活动更加有效。当然,放开手机在课堂使用的同时,也要更好地创造课堂使用手机的条件与机会,让手机成为真正的学习助手进入课堂。

2.1 可互动的网络终端平台。

手机进入课堂首先要有一个网络终端平台,这个平台是手机使用的载体。基于现代教学提倡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型教学,即通过学生在协作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发现、归纳与总结相关学习内容,从而获得知识。因此课堂使用手机的载体——网络终端平台,应具备三个功能,即信息交流功能、分组讨论功能与信息发布功能。信息交流功能可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外部资源之间建立有效的互动关系,知识与信息交流畅通。通过互动平台的信息交流,使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的发现式学习。分组讨论功能可使小组成员间及时沟通信息,提供新的思想,却又不受其他小组的影响。这一功能保障了小组作业的独立性,以及小组讨论环境的安静性,避免了干扰。信息发布功能一方面可即时发布老师公布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使小组讨论的结果以及小组完成任务的最终成果及时展示出来。成果的及时展示有利于小组成员从中获得成就感,更有利于小组间互相比较与借鉴总结,将任务学习的成果扩大化。

2.2 丰富的课程资源库

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型教学,引导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完成各项任务。因为任务对于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他们需要各类信息扩充视野,理清思路,所以丰富的网络资源是促进学生完成任务的重要条件。网络的一大优势就是资源获取的快捷与海量,移动终端的优势是随时随地与网络相连。将手机引入课堂,就是将海量的信息引入课堂。但网络提供的海量信息中,优劣各半,需要学生善于辨别,也需要他们不被无关诱惑所吸引,专注于工作任务。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快捷地收集信息,避免无关信息干扰,建立资源丰富的、更新及时的课程资源库将有很大的帮助。

2.3 净化的网络环境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可以提供交互平台、提供各类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利于学生学,教师教。另一方面网络里也有很多诱惑如小说、视频、游戏、购物、聊天等,一旦进入就会让人沉迷,很难自拔。虽然当今的大学生已经是成人,应该有一定的自控力,但人的本性毕竟是趋于享乐的,用如此众多的诱惑去考验学生的自控力也是不太切合实际的。因此,为了更好地教学,手机引入课堂还应通过网络科技手段去净化网络环境,将诱惑性内容拒之在课堂之外。

2.4 即时的激励机制

人行动的动力一方面来源于自身的需要,即内驱力;另一方面来源于外在的激励。因此,即时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促进工作任务的完美、高效完成。网络信息系统的一大优势是能快捷地做出统计,列出排名,还能即时展现名次。将手机引入课堂,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制定及时有效的激励措施,使系统排名、老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评价手段及时反馈给学生,激励他们更有信心地完成工作任务。

3 混和教学模式探索

手机进入大学课堂的混和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尝试。这一尝试迎合了互联网+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心理。将手机引入课堂,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课堂教学组织里要自然地融入手机的使用,不是为了使用手机而使用手机,要使得手机使用有价值、有意义、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

3.1 联机学习模式,提高学习效率

联机学习模式,是一种通过网络信息的传递,以知识块换取知识块,再经自己认知整合而生成新知识的学习过程。这一学习过程虽然仅在进行知识块的换取,但该学习过程融入了大家的智慧,可以大大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1)基础知识模块打磨。联机学习首先要有一个知识的核心点,这个核心点应该就是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主要内容。老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提前组织好相关的材料,在上课之初,经过简单引入后,将这些材料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对这些材料进行理解,并将理解后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罗列出来。

2)知识模块的交换。学生将经过自己理解的信息通过网络抛出去,换回别人对同一知识模块的理解。学生再对交换回来的知识模块进一步分析理解,此时学生对本知识模块又会有很多新的发现与新的想法,再次形成自己理解后的文字。

3)重复交换知识模块。重复交换知识模块,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入,也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这种交换可以先是小组内部的交换,当小组对知识模块的思路成熟时,可以进行小组间的互换,最后达到整个班级共同进步的效果。

4)整合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完成知识体系交换后,学生可以以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整合出整个知识模块的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跃迁。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导,适时给出新的思路,激发学生思维,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

3.2 资源共享模式,扩展知识储备

资源共享学习模式,是以在短时间内扩展知识储备为目的的。围绕新的知识点,大家共同收集各类信息,再实现信息的共享,从而理解知识点,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1)理解任务,收集信息。资源共享学习模式,是围绕一定信息收集任务进行的。老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前拟定好信息收集的范围、目标。在课堂上,讲解教学目标的要求后,把这些任务抛给学生。先由学生各自对任务进行理解,再进行资料的收集。因为各人知识储备的差异,对任务理解角度的不同,对资料的收集也会各有侧重。

2)收集信息加工整理。网络的信息是大量的,学生收集到的信息必然很多。此时要求学生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类整理,并能简单列出信息纲要,及其对教学任务的贡献。

3)整理后的信息上传。学生将经过整理的信息上传至课程网络终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短时间内个人收集信息的量是有限的,个人收集信息的范围也是有限的。手机进入课堂,利用网络共享功能,可使学生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大量的信息收集,对教学任务有较深入的理解。

4)信息综合整理,形成自己思路。全班信息在短时间内上传到课程网络终端平台,因为信息来源不同,收集信息者思路各异,也不排除信息中有大量相同的内容。因此最后还要求各位同学进一步综合整理平台信息,形成自己的思路,完成工作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依然扮演着引导、启发及激励的角色。

3.3 成果展示模式,互取所长扩展思维

成果展示模式,是学生将学习成果通过手机展现出来的一种手机应用模式。通過收集信息,分析与研讨,学生对任务完成有个清晰的线索,并将完成任务付之以实现,最后把结果展示出来的过程。展示模式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及本班同学,甚至是同年级,或是学长们的作业成果,通过对这些作业的观察学习,扩展视野,知长补短。

1)成果上传。学生将自己经过打磨后的作业成果上传到课程网络终端平台,全班展示。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拥有各类自媒体,喜欢去展示(下转第165页)(上接第138页)自己的一些想法、作品、生活等各方面内容。手机进入课堂,设置展示模式,顺应了他们的需求,也有利于激励他们更多地投入精力,完成任务作业。

2)展示作业评价。学生通过手机对其他小组的作业进行评价。网络评价是当代大学生们经常做的一件事,将网评融入教学,有利于激发大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因为需要评价,所以学生们必须把别人的作业认真看一遍,并站在一定高度对学习内容进行评价。这将有利于学生对作业进行再一次的反思,思考自己与别人作业的优劣所在,有利于他们对所学新知识的内化,可以促进更有效的学习。

3)作业小结。在通观全班各小组作业后,学生应该能对本次作业形成一个基本的印象。此时要求学生做一个作业小结,一方面可指出本小组在完成作业全过程中的优点及不足之处;另一方面也可以谈一下本班其他小组作业的情况,以及班级作业存在的共性问题。这种对作业的反思,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反复思考,加强知识点的巩固。

猜你喜欢

互联网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