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雨课堂的《文学与人生》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2019-07-10何亦可

活力 2019年6期
关键词:雨课堂互联网教育

何亦可

[摘要]论文以通识核心选修《文学与人生》课程为例,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雨课堂”的教学实践进行探索,以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通过创建线上虚拟课堂,营造互动、高效的学习环境,确保师生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与课后复习进行有效互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应用中,雨课堂成功地将课堂上的负面影响因素——手机转变为帮助学习的工具,提高学生的抬头率,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学教师应顺应“互联网+教育”趋势,主动利用手机等移动教学工具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手机进行资源搜索、做作业、观看微课视频、互动讨论等,发挥智能手机的优势,有效提高人文学科的课堂实效。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雨课堂”;《文学与人生》;混合式教学研究

从2016年4月1日雨课堂正式对外开放测试使用,已经有超过75万名师生使用雨课堂开展教学活动,注册班级超过6万个,遍及的教学机构和相关单位超过5000个——这其中,有超过83%的机构为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通过检索知网,收集相关研究论文有200余篇,部分论文探讨了雨课堂的功能,部分以雨课堂为工具进行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但其中大多数论文偏重探讨对理工科专业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文学类的人文学科的相关研究几乎仍是一片空白。

一、完成本研究的条件分析

第一,雨课堂作为一个轻量级的智慧教学解决方案,能够方便地在教室中实现实时接收幻灯片、实时答题、多屏互动、“弹幕式”讨论等新的课堂互动形式。学校不需要投入购买、安装任何新的硬件设备,只需要安装存储极小的软件,就可以把现有的传统多媒体教室平滑升级为智慧教室——这种纯软件的部署方案便于用户快捷地实施实地部署。雨课堂的易用性得到了教师的一致认可,简单易学,很快可以上手。

第二,作者于2018年4月12-14日参加了雨课堂智慧教学涉及与应用实战研修班,聆听专家报告、实操演示,并顺利结业获得证书,能够熟练掌握雨课堂授课的操作技巧。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在使用智能手机,包括Android系统、iOS系统、小米系统等,所有学生的手机系统都可以安装雨课堂,学生表示利用手机进行混合式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方便、简单。

第三,本研究组成员均是一线教学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并作为学校第一批通识核心选修课《文学与人生》课程项目的成员,进行了一轮的教学,同时已经建设好成熟的在线教学平台。本研究团队成员均为博士,教学科研能力强。课题组目前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找到了创新点。研究内容和准备工作充分翔实,现在即可投入该项目研究工作。

二、研究内容

从课前导学、课中实施、课后反馈三个主要方面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构建《文学与人生》的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图1),使得学生利用先进的MOOC平台、微信、语音等,进行全方位地学习。

《文学与人生》课程通过文学阅读与鉴赏,推进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塑造具有国际视野与批判性思辨人才,提升其跨文化交际与理解能力。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通过雨课堂,v教师可以预先向学生推送视频、动画、语音、PPT文字等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学习,并通过线上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从管理后台点击“详细数据”按钮即可从注册邮箱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详细报表,展开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教学模式所涉及的要点如下:

(一)在课程的最初阶段,雨课堂自动生成被扫描的二维码,学生通过扫码来进行学习。

(二)教师对课前学生“不懂”按钮留下的问题进行点拨,重难点讲解。

(三)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采用解答、演示等教学手段。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四)在课堂上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任务单,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五)学生可以通过发生弹幕来教师进行互动,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趣味性,教师可根据弹幕内容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六)教师引导:当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需要教师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对课程进行总结和自学。

三、研究意义与创新性

本研究以通识核心选修《文学与人生》课程为例,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雨课堂”的教学实践进行探索,以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通过创建线上虚拟课堂,营造互动、高效的学习环境,确保师生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与课后复习进行有效互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应用中,雨课堂成功地将课堂上的负面影响因素——手机转变为帮助学习的工具,提高学生的抬头率,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学教师应顺应“互联网+教育”趋势,主动利用手机等移动教学工具进行課堂教学,引导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手机进行资源搜索、做作业、观看微课视频、互动讨论等,发挥智能手机的优势,有效提高人文学科的课堂实效。

创新性体现在:

(一)在“雨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借助智能手机,让学生能够主动随时随地进行课堂预习、课中讨论和课后复习,学习过程更轻松、自由,学生成为课程教学的主体。

(二)利用开放的互联网教学环境,向学生推送教学大纲、幕课视频、教案、教学课件、习题、课后拓展知识等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接触到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三)在“雨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通过微信等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互动交流,能够让学生的疑问得

到及时的解答,提高其学习效率。

(四)借助大数据分析,课程教学可以实现实时、动态的评价,师生均可根据评价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从而真正达到过程性评价的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在国内外得以普及,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手段,将混合式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推向更广的范围,成为一项新的研究课题。微课、幕课、翻转课堂等在线教育形式蓬勃发展,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不足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缺陷和弊端,例如线上评估模糊,问题反馈不及时,学生讨论区互动性差等。基于此,清华大学于2016年4月推出了混合式教学工具——雨课堂,旨在将前沿的信息技术(如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等)融入教学场景中,致力于为所有教学过程提供数据化、智能化的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冯玮.做MOOC的学堂在线,推教学工具“雨课堂”[EB/OL].(2016-04-28)[2016-10-26].http://www.tuicool.com/articles/eIBFNna.

[2]周雨青.“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国教育信息化[D].2016(2):10-13.

[3]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5):26-32.

猜你喜欢

雨课堂互联网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