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

2019-07-10王伊莹

活力 2019年6期
关键词:认识新课程改革实施

王伊莹

[摘要]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全国上下掀起了教育改革的热潮,作为教育改革中心的课程改革也在积极进行着。但其在实施推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改革的推行愈来愈艰难,针对此本文主要阐述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分析其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实施;认识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二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是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四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五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其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六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但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并没有将这些目标真正地落到实处。

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一)素质教育的理念未能落到实处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以来,各地都在提倡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的理念挂在嘴边,然而又有几个能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到实处呢?教师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开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然后由学生进行讲解,最后教师进行点评。表面上看来确实改变了以前“应试”教育模式,但是,实际上学生并不是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的,是在教师的强制要求下被迫参与进来的,并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也没有真正得到锻炼,素质教育的理念也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二)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性不强

教师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很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导致新课程改革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教师受根深蒂固的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整堂课进行讲解,学生听讲、记笔记,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这显然与新课程改革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课程目标相违背。同时,还存在一些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较低,科研能力不强,对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理解不到位,受自身专业水平的限制,无法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这就使得教学的效果大大降低。

(三)学校缺乏充足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作为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媒介,对课程实施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一些偏远、落后的农村等地区缺乏相应的课程资源,无法真正地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来实施课程,使得新课程改革难以顺利推进。就一些实验课、信息技术课、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等而言,它们需要有充足的课程资源来支撑其课程的开展与实施,但是信息技术课缺乏相应的多媒体设备,体育课缺乏相应的体育器材,还有其他的音乐、美术课更是流于形式,往往变成自习课等,都充分展现出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由于缺乏充足的课程资源无法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四)课程评价的形式单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虽然在一直推进,但是其课程评价方式存在相对滞后,评价的功能单一。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课程的评价方式仍以分数的高低来判断学生的好坏,使得综合评价体制的建立缺乏可操作性的思路和措施,且有强化传统评价制度之嫌。这种评价形式显然与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不符,阻碍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三、促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改革教师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体力量,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对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针对一些教师专业水平低的状况,学校要加强对相关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得教师可以依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建立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体系,循序渐进地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研究解决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二)創造丰富的课程资源,丰富课堂内容

课程资源作为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媒介,创造丰富的课程资源,有利于促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针对一些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缺乏相应的课程资源的状况,政府等相关领导部门需要加大扶持与帮扶力度,相关的财政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当地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提供相应的教学设备、教学资料等,使得学生可以接受到与相关课程相匹配的教学设备,推进新课程的顺利进行。

(三)创新课程的评价方式,推进新课程改革

就课程评价而言,创新课程评价方式,对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具有重要意义。就教师的评价方式而言,建立新型的教师评价机制,注重教师的全面评估,并适当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就学生的评价方式而言,建立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新型评价机制,更加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逐渐淡化选拔的功能,并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综上所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各个主体的通力合作,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努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理念,促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彭运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概况与认识[J].广西教育,2002(12):16-17.

[2]孙桂贤.谈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J].黑龙江教学院学报,2003(06):39-40.

[3]刘辉熊.基础教育学科课程转型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2003(20):37-40.

[4]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课题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年:经验、问题与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12(09):5-12

猜你喜欢

认识新课程改革实施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摭谈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