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发展现状研究

2019-07-10李艺

活力 2019年6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教育

李艺

[摘要]推进精准扶贫,消除贫困人口,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的内在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手段之一,本文介绍西部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现状及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该地区教育提出对策。从对教育的重视,扶贫准确定位,课堂学习和远程学习、强制学习和自愿学习,提高培训内容质量,实现教育法制化、规范化、合理化五个方面来为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扶贫提出对策。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教育

一、教育扶贫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电脑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笔和计算器,全面实现互联网教育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尽管有许多学生会简单的计算机操作,但效果并不理想,跟网络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当务之急是如何让西部民族地区能接触到电脑,其次是学习操作电脑,并可以熟练进行编程、存储信息等实际操作,这是教育先要处理的,也是最起碼、最基本的要求。因此网络教育是一个教育扶贫长期不可或缺的项目。为了教育扶贫的健康发展,应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并充分有效地利用各个方面的教育资源。

二、西部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发展现状

(一)教育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传统

如今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开展的方法主要是面授,一般情况下是一个大课堂,老师讲解培训的内容、参加培训的人员听记。面授这种教学方法,很少使用现代技术协助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教师讲的内容学员不一定会明白,培训效果很不理想。

(二)师资质量不高

民族地区的教师教学质量不高,一般是当地老师,一个老师一般会同时教授多门课程。同时大部分老师没有教育经验且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要他们传授专业知识也很勉强。在这样的教师团队下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育质量可想而知。

(三)教学配置简陋

经济带动社会发展,在各个工业园区的建设下,同时也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从以前的没有资源,到现在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从而带动了教育的发展。各个民族地区教育点都兴建了教室、操场、图书馆等设施。同时配套了新的座椅、书籍、体育用品等,使得当地的学生能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但这样的配置也只能在镇上有,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接受到这样的教育资源与环境。

(四)教育机制不够完善

如果说加大教育支出,保证教育质量是提高人们基本素质的话,那么完善企业培训机制便是提高就业人口的技能素质。农转非人口的技能单一,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也会偏低,所以在与就业岗位的接轨上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这就需要企业对他们进行培训,更重要的是要制定一套适合他们的培训方案。涪陵区农转非的就业人员,大多是进入了厂区,进行机械加工等相关操作性的工作。在机械操作上,与他们以前在农村所接触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需要企业有耐心和信心去对他们进行培训。这也无疑会加大培训费用的支出,这就需要政府的支持,能够提供适当的补助。促使农转非人口进入城市后能够尽快就业、更好就业,不仅仅是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发展,还关系到整个城镇化水平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五)教育内容分类不合理

参与农村教育的年龄不同,文化水平都不一样,而现阶段的教育培训并没有考虑这些问题,没有针对不同而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课程。无论是高中学历还是大专、本科以上学历;或者是初级职称还是中级职称,继续教育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中、高级职员的学院会觉得培训内容简单无趣;而初级职称的学员会觉得培训课程太深奥、看不懂,达不到教学目标,也打击了部分人员对学习的积极性。

三、针对西部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发展提出的对策

(一)加强对教育的重视

必须高度重视扶贫教育,必须给予学校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实际工作中要考虑到长远的发展需要,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培训内容的合理规划;经常开展有关教育知识的培训讲座,开展教育竞赛。要制定合理计划,鼓励教师学习相关教育知识,为教师提供实地考察、学习等机会,创造更好的机会。

(二)大力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教育中,我们要努力宣传教育;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学生的家长是宣传对象,只有家长充分认识到重要性和迫切性,才能给予相应的支持,正常进行扶贫教育才能得到保障。管理部门应该变被动为主动,把传统的横幅宣传和转发文件变成用短信直接通知会计人员。可以通过摸底调查,采集全市各个村的基本信息建成数据库,利用数据库里的信息通过短信把应该了解的政策、法规、教育情况通知到位。通过这个方法,能增强学习动力。

(三)丰富教学模式

面授培训不应该只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应该采用多种方法结合。比如案例法:案例教学法是老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通过讲解案例向参与继续教育的人员讲解知识的教学方法。这个方法能够把实际案例生动详细地讲解出来,能够让培训人员较快理解相关知识。远程培训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卫星通信技术,主要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的一种新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多媒体网络进行远程教育学习。扶贫教育应该反映现代的学习特色,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特点的学员提出不相同的教育模式;教育的培训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各行各业的内容都应该涉及。学生可以通过注册,随时登陆随时学习,不用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自觉性。

参考文献:

[1]张庆祥.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04(04).

[2]韩吉珍.侯铁虎.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中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9(06).

[3]沈柏福.中国省级地方教育投资的区域比较分析[J].教育与经济,1994,10(4).

[4]吴玲.刘玉安.我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2(02).

[5]廖楚辉.政府教育支出区域间不平衡的动态分析[J].经济研究,2004(06).

[6]夏丽萍,张志英.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主体系统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1).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