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开公众了解环保的窗口

2019-07-10赵俊松

中华环境 2019年6期
关键词:砚山县环境监测科普

文 赵俊松

砚山县环境监测站利用自身优势营造环保科普氛围,通过三年的建设形成了具备展板宣传、趣味实验、多媒体教学、绿色书屋及实践基地参观教学为一体的“环境保护科普小站”,为做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创建云南省环境教育基地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要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只有通过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才能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基础。2017年原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关于推进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环境监测设施向公众开放的重点是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设施,旨在通过开放让公众走进监测工作,了解监测程序,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公众对环境质量监测科学性、准确性的理解,积极履行环保责任,共同呵护生态环境。

环境监测是开展环境保护的基础,随着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的推进,砚山县环境监测站的工作职责逐步明晰,做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已然成为工作重点。只有将环境监测工作有效地展示给公众,让公众了解环境监测人员的艰辛、敬业和奉献,才能利用“环境监测”这一扇窗口了解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品质。进而知行合一,自发地加入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共同履行好自己应尽的责任,践行“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耳目”和“哨兵”,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保护的成果要靠监测数据来体现。离开监测数据,环境管理就无从谈起。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我们为了获取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需要长期接触剧毒化学试剂,出入环境恶劣的监测地点,工作十分艰辛。然而环境监测工作缺乏有效的宣传,监测数据处于“睡觉模式”,使得公众对环境监测很陌生,甚至不信任。

2015年底,在云南省环境保护厅的组织下,我们到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学习,参观了上海市多个环境监测站环境教育基地,找到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创建环境教育基地。通过制定《创建环境教育基地实施方案》《讲解员培训工作方案》《环境教育基地管理制度》等明确环境教育基地的创建思路,旨在使环境监测数据科普化、大众化、贴近生活,让公众走近监测,体验监测,信任监测,把环境监测站建成公众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窗口。

创建之初,我们首先与县科协组织开展了《“心环保·新砚山”环保科普创意大赛》,经过多方努力,大赛共征集到少儿科幻绘画、平面漫画、模型模具、环保视频等作品共163幅(件),汇编成册供公众参观。针对环境保护有关知识我们制作了许多宣传展板,如水污染、环境保护日、热岛效应、生物多样性等,主要以漫画、图标、照片等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设计,2016年6月1日在砚山县第一小学进行了首次迎展活动,得到了参观师生的好评。

为了进一步做好创建工作,我们在2016年7月到大理参加了云南省绿色创建培训,通过培训我们了解到绿色学校、绿色社区与环境教育基地是异曲同工,相辅相成的,为之后我们立足于与各级绿色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打下了基础。2016年底,我站建成了“云南环保·绿色书屋”,获省环保宣教中心赠送环保类、科普类、文学类、历史类等图书700余册。通过认真筹备,2017年6月,我们被云南省环保厅、住建厅、教育厅命名为“云南省环境教育基地”,成为云南省首家以环境监测站为载体的环境教育基地。

利用环境监测实验室做好“迎进来”

环境监测是指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手段,对其污染物及相关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规律。为了让公众深入了解环境监测工作,我们设立了“环保开放日”,通过制作实验室主要分析设备的讲解稿(包括原子吸收、原子荧光、离子色谱以及显微镜、紫外、可见、红外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等);制定参观路线、流程及注意事项;制作反映环境监测工作的环保科普展板;安排讲解能力强、专业技术能力过硬的工作人员作为讲解员,直观有效地让公众对环境监测工作有全面的了解。展板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设计:“环境监测与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环境监测在水体富营养化中的应用”、“环境监测指标与人体健康”、“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与PM2.5”、“土壤环境监测与有机食品”等。

除此之外,我们根据不同的参观人群设计了不同的趣味化学实验,以提升公众的学习兴趣。如“神奇的茶水(利用草酸的还原性将鞣酸铁中的三价铁还原为二价亚铁,从而使鞣酸铁的黑色褪尽,茶水恢复原来的颜色)”“大象牙膏(过氧化氢在碘化钾的催化下产生大量氧气,在发泡剂的作用下溶液中产生大量泡沫的现象)”“喷雾作画(利用无色酚酞遇碱变红的原理进行设计)”“蓝瓶子实验(在碱性溶液中,蓝色亚甲基蓝很容易被葡萄糖还原为无色亚甲基白)”等。通过实物参观、展板讲解、实验参与,让公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环境监测,使得枯燥乏味的实验室变得生动有趣。

2018年世界环境日,我们邀请砚山县布标省级工业园区领导及企业负责人到基地参观,讲解了课件《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案例分析》,选择了“7.3紫金矿业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和“1.15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宣传了《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结合参观环境监测实验室,使参观人员认识到了环境保护是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工作,了解到了环境监测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中发挥的作用,得到了参观人员的好评和认可。

扩大受众面的有效途径—“走出去”

在“世界水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车日”“全国科普日”等与环保科普有关的节日,我们选定宣传主题,编制环境质量报告书(公众版),设计环保小游戏,制作环保课件,制定活动方案。利用到各乡镇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机会,通过统筹安排,采用环保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村寨、进机关的方式,广泛开展环保科普活动。同时注重新闻信息报送,邀请新闻媒体进行跟踪报道,有效地扩展了公众开放渠道,弥补了我站地点和参观时间有限的不足。

2017年,我们围绕“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者腊小学开展了一次环保知识进校园活动。(1)确定活动主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2)利用到者腊乡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机会,同步对者腊小学开展环保科普活动。(3)制作宣传标语、横幅、展板,介绍生物多样性大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过度利用、气候变化、生境退化或丧失、单一品种的大规模种植、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国家作物种资源库、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生态修复减贫示范等。(4)收集相关视频资料《海尔兄弟——神秘的石像》《环保词典——生物多样性》,制作环保课件《从复活节岛看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向学生介绍我们的地球就像复活节岛孤独地处于茫茫大海上一样存在于宇宙之中,地球上的多彩生物是地球母亲给予我们最好的馈赠,构成了我们鸥水相依的生态系统。一旦生物多样性消失,生态系统将会变得简单脆弱甚至崩溃,那时我们人类的末日也将随之到来,重蹈复活节岛的惨剧。从而激发同学们保护好地球上多彩的生命,善待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5)介绍环境监测工作,由于环境污染会破坏生物多样性,设计监测实验——现场演示便携式pH计的操作和使用。引申出实例——通过环境监测判断河流是否受到烧碱污染,一旦判定受到污染及时对河流下游发布预警,根据监测数据科学投放硫酸亚铁对水质进行中和修复(化学方程式),继续通过监测判断下游水质是否受到污染,从而适时解除预警保护下游生物多样性。(6)开展环保知识有奖抢答活动,结合讲解内容进行题目设置,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搭建环保科普实践基地

创建之初考虑到砚山县环境监测站场地有限,我们通过签订交流合作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先后搭建了两个环保科普实践基地。

一是砚山县国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该公司建有15000m3/d污水生化处理设施,采用A2O工艺,设有A2O生物池、二沉池、混凝反应池、紫外消毒渠、在线监测系统等,处理出水水质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二是小海湾坝2000m3/d污水处理工程,该工程由砚山县环境保护局承建,现移交给县住建局管理,建有植物配置工程,折流沉淀池、深度厌氧池、曝气池、人工生态砾石床、潜流湿地以及前置库(植物稳定塘)等设施,具有拦截、沉淀、净化水体污染物的作用。

下一步我们计划与砚山县海创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交流合作,将其垃圾焚烧发电厂作为我们的第三个环保科普实践基地。通过组织公众进行实地参观,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公众介绍各种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有效消除公众疑虑,使公众系统地认识到各种设施相互之间的关联,以及它们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的作用,从而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凝聚社会力量,形成污染治理和保护环境的合力。

2016年5月我们组织砚山县第一小学环保小卫士开展了听湖水库上游污水处理情况调查:首先通过组织小卫士参观国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了解县城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然后到位于公司下游的小海湾坝湿地处理工程,了解从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污水通过湿地得到进一步处理的情况;最后到达位于湿地下游的听湖水库,教学生认识辨别漂浮植物,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调查期间通过在各个参观点设置监测断面,利用各种便携式应急监测设备测量溶解氧、pH、电导率、浊度、余氯等监测指标,将监测数据进行记录整理,和学校老师一起指导学生完成一篇小论文。该案例不但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污水处理净化过程,也提升了孩子们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兴趣。

进一步做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

阿猛镇伍家寨是砚山县环境保护局的扶贫挂钩点,近年在国家的扶持下,伍家寨小学的孩子们吃上了营养餐。2017年9月26日,我们到伍家寨小学发放环保宣传资料,发现学校校舍虽然简陋,但在学校操场的一面破旧的黑板上用楷书工整地写着“保护环境可做的十件小事”等环保主题的内容,让我们很受触动:在这么一所偏远贫困的小学,都能宣传环境保护,作为环保工作者的我们进行环境宣传更是责无旁贷,需要我们进行宣传的人群、地方很多,我们宣传的空间是广阔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2019年,作为文山州首批对公众开放的环境监测站,我们制定了“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方案”及“宣传手册”,并决定在现有“云南省环境教育基地”的基础上,统筹科普资源、精心组织策划开展“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创建。通过将科普宣传与环境教育有机融合,进而有效扩大环保科普规模,提升环保科普品质,做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

三年来,我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环保科普活动,走过砚山县数个乡镇,为广大公众了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搭建了桥梁。

2018年6月5日,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生态环境部、教育部发布实施了《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2018年9月18日生态环境部、住建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国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的通知》。随着两个文件的出台,让一直坚持开展环保科普活动的我们备受鼓舞。做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不但能让公众了解环境监测工作,而且也能及时了解到我们的环境监测数据,从而有针对性地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成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和美丽中国的建设者,使得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砚山县环境监测科普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科普达人养成记
花椒在石漠化治理上的价值分析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民族团结教育对中华文化认同的作用
民族团结教育对中华文化认同的作用
科普漫画
云南砚山县绿色防控技术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