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及危害

2019-07-09杨发全

新丝路(下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批判危害

杨发全

摘 要:近些年来社会上有一种较为流行的思潮,这种思潮以“获取新资料、还原历史真相”为借口,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进行歪曲的解释,对中华民族的败类分子却极端美化,这就是历史虚无主义,这种思潮对整个社会有较大的消极影响。从多方位、多角度去分析造成历史虚无主义的原因,认清历史虚无主义表现及危害,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方法,并对其进行批判与抵制。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危害;批判

历史虚无主义,源于虚无主义这一哲学概念,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例如政治上的虚无主义认为任何政治组织都肯定走向腐败;认识论上的虚无主义认为人类的认识永远不会到达真理;而历史研究中的虚无主义认为历史是毫无规律的事件堆砌。中国的历史虚无主义属于外来型,外来的虚无主义侵入到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妄图否定主流史的叙述方式,以达到产生矛盾的目的。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这项工作在当下尤为重要,我们应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深入分析,对它进行抵制和批判,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力量。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成因及表现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多元思潮进入中国,历史虚无主义也因此传入了中国,历史虚无主义者脱离中国实际,主张用西方思维标准来评判中国。

从史观上看,历史虚无主义是唯心史观的衍生物,历史虚无主义者片面引取史料,断章取义,拿出放大镜“曲解历史”,说雷锋因为戴了块手表、穿了个皮夹克就是爱慕虚荣的人;说董存瑞一句“为了新中国,冲啊!”就没有了英雄的光环;说邱少云趴在草地上一动也不动是违背生理常识的;说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是抄袭蒋百里的《国防论》……表面上对历史“重评”,实则误导人们的是非观,歪曲历史,给人们的思想带来消极影响。

从现实角度看,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进行虚无,他们忽略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就,只讨论改革开放过程我国付出的成本及一系列消极影响,认为中华民族近百年争取民族獨立是无用功,他们坚持“革命破坏论”的观点,认为革命只能产生破坏,没有任何积极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分为三个阶段:1956-1988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虽没有明确提出历史虚无主义的概念,但已存在不尊重历史、不尊重传统的现象,1989-1999为第二阶段,在一系列矛盾中,历史虚无主义的概念被提出来,实质上它已经演变为政治上的极端主义;2000年至今为第三个阶段,历史虚无主义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社会思潮。

历史虚无主义的产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受到科技发展、有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影响,它的争论越激烈说明社会发展的问题越多,因此批判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持久战。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法性、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它的最终目的就是推翻中国的历史依据和现实合理性。且历史虚无主义打着学术幌子,很容易混淆视听,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影响。长此以往,它会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淡化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对中国道路的信心,彼时,中国共产党将难以领导人民群众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还否定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虚无中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错误引导人们的是非观,扰乱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从本质上看,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潮,目的是要颠覆社会主义制度,扼杀中华民族的中国梦。

三、抵制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对策

十九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国在世界的地位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我们的制度体系,我们更要坚持“四个自信”,加强对自身的认可,抵制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和唯物史观是已经被验证的科学的、正确的历史观,我们不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更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能生搬硬套。历史虚无主义以偏概全的看待历史,断章取义,混淆视听,终将会被历史淘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坚持唯物史观,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是要坚持辩证思维。历史虚无主义者之所以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对历史的贡献,是由于历史虚无主义者只看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碰到的曲折,而忽略中国共产党在整个中国革命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偏概全,并未统筹整个历史过程。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对待任何事情或问题都应从全局出发,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还要用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是强化学者的责任意识,重视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学者作为历史的普及者,更要自觉抵制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同时,青年人加强历史学习,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才会让历史虚无主义无处遁形。

四是要坚持“四个自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和蔓延,必须持之以恒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这样才可以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提供理论支持和思想环境。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中,还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被世界和各族人民所公认的,历史虚无主义者却只看到了在革命进程中的失误,否认中国共产党的作用可谓是别有用心,这种歪曲历史的观点注定是不能长久的。习近平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其在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不能把历史顺境中国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 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人民出版社,2016年

[2]钟社文.历史虚无主义终将破产.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出版,2016年

[3]庄俊青.坚持历史主义唯物主义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J].现代交际,2019年11期

猜你喜欢

历史虚无主义批判危害
喝饮料的危害
喝饮料的危害
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解析历史虚无主义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用“批判”的思维解读语篇的光辉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探讨
在批判中寻求解放
道教研究的历史虚无主义困境及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