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研究

2019-07-09俞蓉

新丝路(下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

俞蓉

摘 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中国共产党人向来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从建党之初,从未停歇过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和实践,在这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意识形态工作经验,即坚持四个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坚持意识形态工作方法的革新。[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处于百年不遇之大变局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必将在更高站位和战略上谋划实施。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研究: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状况概述、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聚焦的原则、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

一、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状况概述

1.意识形态的内涵

意识形态的内涵有三种阐释:德意志唯心主义意识形态,其核心在于意识形态是虚假的,属于唯心主义范畴,唯心主义意识形态成为“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理论支撑。广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根源于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揭示的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狭义的意识形态,是在肯定广义意识形态规律的基础上,着力于阶级和利益,指的是一定阶级和集团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利益,而形成的关于观念、思想等的理论体系。

意识形态具有存在的必然性:从社会发展来看,为了政权稳定,必须对其政治制度的存在进行“合法性”和“合理性”论证,构建起社会认同、统一民众思想;从个人发展来看,每个个体需要一套“理论图示”指引其行为,构建其人生意义和价值信仰。

意识形态有科学和非科学、进步与非进步之分,评判的标准就是在于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代表先进阶级的利益。

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先进的和科学的意识形态。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包括: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这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纽带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

批判和构建是实现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根本途径和手段,通过对错误意识形态的批判,以自身的解释力、说服力和吸引力来聚民心、获得人民的支持和认同。批判错误的意识形态,构建符合自身利益的意识形态。根本方法和手段是通过非武力非暴力的方式来实现。

3.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先后召开了一些列与意识形态相关的工作会议,做出重要论述。意见形态工作的“一二三”论,这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苏联的解体,苏共的垮台,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苏联共产党放弃了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我们党在推翻旧政权的时候,首先是在思想上、舆论上形成了对旧政权的摧枯拉朽之势,使之在道义上、理论上、发展方向上丧失了合法性,丧失了真理性,丧失了道义制高点,从而为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全国政权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

4.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就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些方向性和战略性问题做出部署和安排,扭转了我国意识形态一度被动的局面,巩固和发展了主流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呈现出向上、向好的良好局面。但同时应看到,意识形态领域仍不平静,斗争和较量有时十分尖锐。近期牵动亿万人心的香港乱局,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斗争要点,就是以美国为首西方势力勾结香港不法人士在香港發动颜色革命,进行的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所以,在意识形态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树欲静而风不止”,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依然复杂、斗争仍然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相互交织

作为经济基础的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导致了上层建筑即人民思想和价值观的多元、多样、独立和各异,这种多元的价值观会造成思想的分裂,从而导致价值和思想上的混乱。二者之间的矛盾和调试反应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2)社会主流价值遭遇市场逐利性的挑战

市场存在的自身弱点和消极方面,各种不端主义和不端思想反应和影响到人民的精神生活中,甚至进入党内生活,对弘扬社会主流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产生消极影响。

(3)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

新旧媒体融合、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大舆论场难以把控的格局,整个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一触即发,难以把控。各种思想交流交融交锋,对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很多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都是因网而生,因网而增,许多错误思潮都是以网络为温床而发酵,网络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最强的阵地,无硝烟的战场。

(4)各种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渗透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实质上是两种制度、两条道路的斗争。敌对势力一直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西方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威胁,想方设法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围堵,不断调整策略、变换手法,同我们争夺阵地、争夺人心。采用文化侵扰、民族宗教渗透、价值观输出等方式,发起“颜色革命”,各种反动论调盛行“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中国威胁论”等。

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聚焦的原则

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异常复杂,如何在“惊涛骇浪”中掌握“定海神针”,我们须聚焦核心原则开展意识形态工作。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党带领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形成了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文化,进而形成并不断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这一体系从根源上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也经实践证明是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正确的道路和体系,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也必将继续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坚持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共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是21世纪的马克思。新时代坚持马克思,更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者也是一脉相承的。

2.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

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事业的“核心”。党的领导,是新中国七十年最大、最核心的优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科学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地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所在。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抓在手里,更好巩固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以人民为中心,要求我们立足人民需求,尤其是精神需求。我们党应当为人民解疑释惑,解除思想上的困惑,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生活观。

以人民为中心,更要求我们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思想问题很多根源于实际问题。要更多关注人民生活、人民的困难和人民的发展,解决实际问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路线,进一步解决好民生问题,这也是切实回答了“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真切解决了人民的利益和发展问题,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认同,自然汇聚成磅礴之力,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4.坚持“立”、“破”结合,以“立”为主,以“四个自信”为核心[2]

“破”,即批判,立场坚定破除谬误:化解大众因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的误读误判;破除错误思想思潮造成的理论迷雾;破除国际舆论中的攻击抹黑。

“立”,即构建,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框架;立“言”不断创新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推动政治話语与学术话语、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的融通;立“势”通过宣传教育等实践活动,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氛围。

以“立”为主,“立”、“破”结合,其中要核心把握的是在“立”的过程中凸显“四个自信”在构建强大思想共识上的显著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客观上要求更大广度、更深程度上在全社会凝聚起对社会主义的肯定性、认同性共识。“四个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精练概括和总结,代表着对中国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理性认识和科学态度。

三、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实现路径

1.坚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首先,对“理论武装”要有清醒深刻的认识。理论武装是我们党固本强基、把握方向、凝聚力量、统一思想的重要法宝。我们党历来对“理论武装”的作用有着深刻理解和把握,“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一直坚守的原则。1929年大革命失败后的挫败时期,面对“红旗还能打多远”的问题,我们在古田会议上确立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原则。98年来,我们党都特别重视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统一思想,凝聚磅礴之力,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深刻认识“理论上清醒,才能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政治上坚定”,理论创新到哪一步,理论武装就到哪一步。从“延安整风运动”以来,我们党开展历次思想教育活动,都是以思想教育打头,根本目的就是为统一思想、坚定信仰、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用理论武装将全党全民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统一到党的国家基本路线、方针、方略上来,形成高度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思想认同。

其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用“一整块钢锻造”的,系统整体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

掌握思想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由“8个明确”“14个坚持”的“四梁八柱”构建起来的系统全面、科学严密的逻辑体系,是一整块钢铸就的,实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

掌握实践原则。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伟大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深刻回答和解决新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伟大斗争中,我们始终善于和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通过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进行新的伟大社会革命。

掌握客观规律。我们党从建立之日起,就矢志不渝地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规律的探索、运用和把握,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握和运用能力。历史现实一再告诫我们:当我们党掌握规律并按规律办事时,我们就取得胜利,否则,就是犯错误,受挫折。

掌握根本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明了在新时代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目标前进,是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科学指南。明确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对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完整的思想理论,制定了科学周密的战略策略。

猜你喜欢

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
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
“如此凝聚力”
抓住班级群体的“灵魂”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对策研究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探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刍议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途径述评
浅论中国“主旋律”与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影片
说“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