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一懂两爱”“三农”工作队伍研究

2019-07-09沈启旺

新丝路(下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三农乡村振兴

摘 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我国“三农”工作队伍中,依然存在着农村人才队伍总量不足、不稳定,“三农”工作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本文以芜湖县为例,基于“三农”队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三农”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农”;工作队伍;乡村振兴

“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事关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此,要建设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 “三农”工作队伍,适应当前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实际情况,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建设“一懂两爱”“三农”队伍面临的问题

目前,芜湖县县镇两级在岗农林水专业技术人员共181人,其中,从事农技推广服务120人,从事农机工作的18人,从事水利工作30人。全县5个镇的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611人,其中:书记、主任“一肩挑”44人,女性190人,35岁以下165人,大专及以上学历344人。全县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76家、家庭农场1085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620人。“三农”工作队伍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三农”干部队伍、外援驻村工作队伍、农村各类专业人才队伍、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近年来,芜湖县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大力推动“一懂两爱”“三农”工作队伍建设,“三农”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得到提升,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但“三农”干部队伍建设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1.个别地方存在着基层组织带头人“领头雁”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基层组织要发挥好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就必须有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高素质带头人队伍。但在调研中课题组发现,在农村个别地方,基层组织带头人能力不强,无领富带富的意识,更缺乏领富带富的本领。村两委干部建设与新时代要求仍有距离,村干部能力提升、“严管”与“厚爱”机制,后备干部梯度培养体系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基层干部创造性学习能力不够,习惯于熟人社会老办法推动工作、解决问题。面对工作压力,担当精神缺乏、激情滑坡,满足于不出问题,疲于应付,工作思考不深谋划不力。

2.“三农”人才队伍总量不足、不稳定的问题较为突出

乡村振兴中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各类人才的支撑。但由于“三农”工作任务、压力大,再加上农村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以至于乡村留不住人才的问题较为突出。课题组在访谈中了解到,一些选调生村官、乡镇公务员和乡镇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往往经受不住农村生活和工作的考验,频繁地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考,或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调往条件更好的机关事业单位。特别是本省安农大等院校毕业生扎根在农村基层工作的意愿不强,高层次专业技术新生力量不想来、留不住。

3.“三农”工作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

一是农技干部“青黄不接”。全县农技干部主力军还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农业院校分配生,50岁以上的占比超50%。二是农技干部能力参差不齐,“少”而不“专”。部分农技人员年龄老化,本领恐慌,适应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新型复合农技干部尚显不足;全县排灌站设备维修技术人员缺乏;镇级现有农业技术干部,岗位变动频繁,服务农业、农民的力量减弱,农业专业人员不能从事对口岗位,难以做到既“懂”又“爱”。三是农技干部知识结构出现短板。发展精细、精美、精致为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我县农业主要方向,而我县农技干部知识结构以粮油种植、水产等传统业态为主,苗木花卉、创意农业、农村电商、共享农庄、农旅休闲、现代农产品加工等专业人才缺乏,加之年龄普遍偏大,后天再学习能力下降。农技干部“青黄不接”、队伍老化问题严重,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较差,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分析存在上面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缺乏战略层面的乡村人才发展规划;二是 “三农”工作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存在“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农技人员更侧重个人职称评聘,开展精准指导、深度推进农技知识转化的内生动力不强。

二、建设“一懂两爱”“三农”队伍的对策措施

1.要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规划

建设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必须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制定“三农”人才培养工作专项规划。我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明确“三农”工作队伍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全局中的定位,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把培养“三农”人才和发挥“三农”人才的作用纳入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局中去通盘考虑,做到“三农”工作部署到哪一步,“三农”工作队伍建设就跟进到哪一步,切实发挥“三农”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第一驱动力的作用。

2.要着力打造一支具有乡土情结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乡村振兴需要具有乡土情结的优秀人才。我国目前农村人口仍在 40%以上,有60多万个行政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必须要着力打造一支具有乡土情结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教育他们在农村基层工作要有一颗平常心,不仅要胸怀广大,永葆激情,更要“俯下身”,真正“住得了农村,下得了田间”;同时,还要物质激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使愿意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农村基层干部脱颖而出。一是提升村(居)干部乡村治理能力。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提升村干部依法治理能力;继续实行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选拔录用为镇级事业编制人员制度。注重村(居)干部乡村治理、集体经济发展能力和业绩科学评估,全面营造“百姓创家业、能人干事业”的氛围。二是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从返乡创业人员、产业带头人、经济能人、经纪人、退役军人、高校大学生等群体中发展后备干部,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三是鼓勵村干部率先创新创业,按照“双培双带”理念,做好农村能人“双培双带”建设工作,定期组织能人参加实训和实践锻炼,帮助能人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3.完善“三农”人才队伍培养机制

对“三农”人才进行有效培训,是培养“三农”人才的有效途径。完善“三农”人才队伍培养机制,重点在于实现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的创新。在培训内容上,要坚持按需施教,本着“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三农”人才培养。在培训模式上,要采取多渠道培训方式实现“三农”人才素质的有效提升。要充分发挥职业技术院校、廣播电视大学、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培训平台的作用,既可以采取课堂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的方式,也可以采取网络培训、个人自学方式,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促进“三农”人才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4.完善“三农”队伍管理体制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和办公室力量配备,真正使县委农工办成为全县农业农村决策的参谋部。建立1名县级领导、1家县直单位联系1户农业企业制度,使帮扶通道更顺畅。二是健全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加大年轻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对县镇村急需的“三农”人才,在编制安排和招聘计划中给予优先考虑。加大对经营主体吸引高学历农业人才的政策激励,拿出真金白银,助推农业经营主体人才投入;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人才加入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鼓励懂科学、懂技术、懂建设的专业人才到农村发展;探索通过岗编适度分离等多种方式,推进城市教科文卫体等工作人员定期服务乡村,激发“三农”工作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优化管理考核机制。制定农业技术人员积分制考核管理细则,促进其进村入户服务、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积极探索县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镇村挂职、到农业经营主体兼职以及离岗创业机制,鼓励事业单位在编在岗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人员在履行好本单位岗位工作职责的前提下,到县内农业主体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产品研发等增值服务,获取合理报酬;探索支持事业单位农业科技离岗人员以资金、股份、技术、项目等各类要素合作共同创办农业主体。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实行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长与村干部收入挂钩制度。形成县镇“三农”队伍引得进、留得住,干事创业敢担当的局面,不断提升“三农”工作队伍履职尽责的能力,真正做到“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2]张宁洁.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现状及改进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2):38

[3]许君.新时代“三农”工作队伍建设的行动困境与路径遵循[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9(02):65

[4]夏红莉.党的十九大关于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建设研究[J].沈阳干部学刊,2018(02):16

作者简介:

沈启旺(1968--)男,芜湖县人,大学本科,芜湖县委党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基层党的建设与社会建设。

猜你喜欢

三农乡村振兴
掀起学习《论“三农”工作》的热潮
赞分盐镇裕牛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2013年度“三农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