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初心 勇于担当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9-07-09田玉忠李霞

新丝路(下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精准脱贫脱贫攻坚

田玉忠 李霞

摘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和标志性指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全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取得了巨大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强烈的使命担当、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三大攻坚战既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攻克的现实难题,又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坚实保障。今年是脱贫攻坚之年,我們肩负的责任任重而道远,面临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21户436人脱贫任务与巩固提升10个已退出的贫困村、3777户13380名脱贫人口的脱贫质量,每个党员干部要有紧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键词:扶贫对象;脱贫攻坚;精准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月29日《“中国扶贫开发第一村”福建宁德市赤溪畲族村各族群众全面迈入小康生活》上的批示:“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要以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啃下少数民族脱贫这块“硬骨头”,确保各族群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1]巩留县各级领导干部以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定信心,咬定目标,严格落实“六个精准”工作要求,夯实“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攻坚举措,着力推进“十一个专项行动”,强化责任担当,细化措施落实,确保中央、自治区及自治州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

巩留作为农牧业大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和重要政治任务,在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努力下,紧扣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21户436人脱贫任务与巩固提升10个已退出的贫困村、3777户13380名脱贫人口的脱贫质量,始终坚持脱贫与巩固共促进,确保不漏一户一人,实现脱贫“不落下一人,不落下一户”的任务胜利在望。

一、巩留县脱贫攻坚基本情况

巩留,位于伊犁河谷中部,是东五县的中心,省道316线、220线,穿境而过,是连通北疆的交通要冲,辖13个乡镇(片区党工委),总面积4528平方公里。这里拥有414.25万亩的天然草场、126万亩的林地,哈萨克、汉、维吾尔、回、锡伯等23个民族,21万人口,主要从事农牧业生产,存在生产方式较为落后,思想不够解放,农业生产创新不足,特色种植业、养殖业规模化不够,全县的经济总量增长缓慢等问题。

根据巩留县扶贫办统计数据,经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截至目前巩留县贫困人口总规模3898户13816人,2014年至2018年累计脱贫3777户13380人,其中2014年脱贫规模565户2010人,2015年脱贫规模402户1433人,2016年脱贫规模1323户4704人,2017年脱贫规模333户1187人,2018年脱贫规模1154户4046人。2019年脱贫任务121户436人。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精准脱贫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1.摸清底况,精准脱贫路径

始终坚持脱贫与巩固共促进,确保不漏一户一人。坚持用“显微镜”识贫,找准了贫困对象和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制定脱贫路径促发展。一是精准识别再校准。结合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全面走访,对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发展情况等进行再摸底、再校准、再分析,进一步完善了贫困人口的基本信息,实现“三个一致”(贫困户实情、系统、档案)。二是摸清情况找路径。夯实脱贫攻坚举措,因户制定了具体的脱贫计划,树信心鼓干劲,找准发展方向促增收。三是“回头看”检测防返贫。帮扶干部下沉到基层村队,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从收入、住房、教育、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缴纳、通水通电通网、健康状况、入户项目享受、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小额贴息贷款情况、惠民政策及感恩意识等13个方面开展了“回头看”防返贫检测大排查、大摸底工作。经摸底排查评估主要返贫风险,针对收入不稳定、人均纯收入低、无劳动力、因病、因残等情况,进行分类逐级研判,制定防返贫举措,夯实脱贫巩固基础。

2.打好“组合拳”,脱贫巩固相统一

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大力推进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攻坚拔寨的硬招实招“组合拳”,全力推进年度脱贫任务。

一是思想扶志促内生动力。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制定了《巩留县贫困人员扶志扶智实施方案》,以政策宣传、感恩教育、技能培训、典型引领等13个方面为抓手,强化县乡村三级文化宣传引领,驻村工作队和结对帮扶干部“一对一”、“面对面”到户开展思想扶志,改观念促动力谋发展。其中深入开展以“感恩伟大祖国、感恩共产党”为专题的宣传活动,在县电视台、微信平台开辟专栏,大力宣传脱贫攻坚新闻和脱贫致富经验;组织宣讲会,对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贫困户进行表彰奖励。在贫困村,组织养殖、种植大户、勤劳致富模范人物开展宣传活动,讲政策、话增收,引导农牧民互相比收入、谈幸福、讲党恩,把贫困人口的思想行动引导到发展生产、增收致富上来。积极组织10个贫困村的贫困群众到临近县市学习先进产业发展理念及经验,尤其是特色种植业、畜牧养殖、乡村旅游业、刺绣等观摩学习,拓展眼界,转变发展观念促进内生动力。

二是突出产业持久扶贫发展。坚持村为基础、突出特色、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着力推进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联户多业”工程,积极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贫困农户能够直接参与的优势主导产业,有力促进了村经济发展和扶贫对象脱贫致富。如:塔斯托别乡贫困村巴合拜村成立土地股份制合作社,在援疆工作组的支持下,发展油芍产业,实施“兜底500元+劳务工资+年底分红”措施,整村推进,实现整村推进、贫困户脱贫;英买里村依托企业订单,发展中草药产业,农户土地流转后,在每亩保底500元的基础上,年底按10%的比例进行二次分红,每亩土地可增收100元以上;阿克吐别克镇哈雷社区成立阿斯勒阿尔曼手工艺刺绣合作社,吸收本村劳动力68人,其中贫困人口占52人,实现贫困人口每月增收2000元左右。塔克吐别克村发展特色种植树上干杏、沙尕村畜牧业升级改良、伊勒格代村特色旅游发展、阿克加孜克村“拉克”产业等。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各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三是援疆扶贫助推源动力。通过“1+1帮1”援疆扶贫模式(张家港1名爱心人士+巩留1名党员干部帮1户贫困户),帮扶巩留800户贫困户稳定脱贫,累计接受张家港各单位及爱心人事帮扶资金1350万元。启动运行张家港(巩留)援疆公益关爱基金,投入300万元救助12类特殊困难群体。实施产业扶贫援疆,在自治区级贫困村巴合拜投资1700万建成2528亩油芍基地生态农业观光园,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公司+贫困户”模式,实现土地流转挣租金、资产入股挣股金、劳务输出挣佣金,带动2153名贫困群众增收。投入援疆资金3300万元,规划建设总面积1.5万平方米的城北中小微企业标准化厂房,进行招商引资,入驻企业全部达产后,可吸纳劳动力超过1500个,助力贫困人口就业。投入援疆资金900万元在7个村建设8个民生坊,助推发展村级经济,实现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3.瞄准整改契机,坚持重点和全面同促进

一是抓实“冬季攻势”培训。抓紧脱贫攻坚“冬季攻势”时间,巩留县坚持问题导向和实效性导向,注重解决“三项重点工作”(抓培训、抓项目、抓整改),攻难点、强弱项、补短板。采取分层次、分批次加强组织培训,以会代训、集中培訓、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周一升国旗、农牧民夜校、结对帮扶、两个全覆盖等工作,突出抓好各级扶贫领导干部、帮扶干部、致富带头人、贫困人口等分层次学习培训。其中县四套班子领导、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培训学习已列入每月县委政府中心理论组学习,截至目前培训乡镇领导干部3200人次、扶贫干部1509人次、帮扶干部7060人次、村级1505人次。贫困群众职业技能培训446人,其中保安员培训104人、已组织转移就业82人。铲车培训59人、电焊、面点、中式烹饪、维修电工、砌筑工、手绣制作、机绣工、水暖工、家政服务等培训283人。贫困群众外出观摩297人,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集中培训5天105人,帮扶带动发挥作用明显。贫困群众实用技术培训4476人次、贫困户政策宣传、感恩教育培训覆盖19212人次、国语培训覆盖40842人次。

二是狠抓中央巡视整改措施落实。印发《巩留县贯彻落实中央专项巡视整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巩留县中央巡视专项整改工作办公室,切实明确责任分工,明确整改牵头单位14个,认真研究41条整改问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巩留县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关于巩留县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返贫的实施方案》,聚焦总攻目标,精准发力狠抓落实。加强专项中央巡视整改工作指导,成立指导组利用2个星期时间推动各乡镇(片区党工委)、县直部门进一步做好中央巡视问题整改工作,高质量填写指导反馈单。认真做好伊犁州纪委监委督察组指导四个乡镇及县直相关单位落实中央巡视整改工作情况,及时整改反馈问题,举一反三做好整改工作。组织召开中央巡视问题整改工作专题会议,明确整改目标、责任领导、细化措施,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落实措施,严格标准做好巡视整改工作。

三是严格作风建设保驾护航。制定印发《巩留县纪委监委2018-2020年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集中力量解决脱贫领域“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评估不严格等突出问题,强化执纪问责,坚决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坚持实行脱贫攻坚与评先选优、绩效考核、干部选任“三挂钩”制度,将脱贫攻坚的专项牵头部门、“访惠聚”工作队、村“两委”、第一书记纳入考核范围,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形成上下协调、层层落实的脱贫攻坚责任制。

三、打赢脱贫攻坚战,存在的问题

1.扶贫对象参与性不强,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目前群众对扶贫攻坚的期望值过高,存在“等靠要”意识,不少人单纯认为脱贫攻坚只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引领群众增收致富能力不足。有的边远乡镇工作人员变动较快,难以保证扶贫攻坚力量。个别村党支部班子软弱涣散,村干部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层次较低。在扶贫观念、政策掌握、组织发动、技术指导、服务群众方面跟不上形势需要,存在“老马拉重车”的现象。二是一些部门帮扶措施简单、针对性不强。部分单位有重资金物资帮扶、轻脱贫内生动力建设,重当年增收见效、轻长期规划扶持的现象。大部分帮扶干部对联系对象的帮扶,往往以送米、面、油等生活物资为主,帮扶效果达不到群众的心理预期,造成群众依赖性比较强。部分干部对扶贫政策宣传不够,没有建立有效的脱贫激励机制,贫困户参与的积极性没有真正调动起来。三是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够。部分贫困群众缺乏自主脱贫意识,认为扶贫就是国家给钱给物,甚至只拿钱不做事,存在“等靠要”依赖思想,缺乏主动性,出现了“上急下不急、外热内冷淡”的现象,一些贫困户把“帽子”当“盾牌”,不愿摘帽的情况较多。

2.贫困村产业化水平不高,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不足

贫困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不高。目前产业发展多为粗放型发展模式,主要靠传统养殖业,“靠天吃饭”现象严重。贫困村农牧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养殖、种植和外出务工等传统产业,结构单一、收入不高,很难直接从传统农业中获利。加之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发育迟缓。二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带来“空心化”。目前,农村人口普遍向城市流动,大多数青壮年长期外出务工,农村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劳动力和先进理念的缺乏,已难以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3.部分干部认识不到位、责任心不强,帮扶措施少,作用发挥不够

打赢脱贫攻坚战,帮扶干部的作用发挥是关键。致使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群众思想不开放、存在“等靠要”懒惰思想。让贫困户与全国、全疆、全州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帮扶干部必须在扶志和扶智上狠下功夫,增强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一是领导干部重视度不够。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个别单位领导和帮扶干部对脱贫攻坚工作重视度不够,甚至有些帮扶干部未按时开展帮扶工作,帮扶工作针对性不强,普遍局限于生活生产物资或慰问品,转移就业,“扶志扶智”等力度不够,有的干部对精准扶贫认识不到位,补短板的意识不强,仍然存在应付差事现象,有检查时突击帮扶现象比较普遍。二是在思想观念上需要进一步革新。部分基层干部对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新阶段的脱贫政策把握不准,帮扶举措单一,认为扶贫就是送钱送物、给牛给羊,帮扶效率低下,缺少扶智和扶志方面举措。三是在工作方法上需要进一步改进。帮扶干部对扶贫与扶志、扶智方面研究不深,认为群众“穷根”难拔、“穷病”难治,扶贫短期难以见效,平时走访只是简单的了解家庭情况,因户施策制定帮扶措施不到位。四是在对症下药治穷病上需要进一步强化。部分村“因地制宜、一户一策、标本兼治”的精准脱贫措施还没有具体落地,或者干脆把计划当摆设,没能从深层次解决群众思想观念转变的问题。

猜你喜欢

精准脱贫脱贫攻坚
产业扶贫是实现精准脱贫之主策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论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脱贫”要注重“三个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