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腐蹄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2019-07-08赵东方

现代畜牧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实验室诊断鉴别诊断流行病学

赵东方

摘要:羊腐蹄病是由于感染坏死杆菌、节瘤拟杆菌等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疾病,也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肢蹄病,羊、牛、鹿等反当动物都可感染。该病的发生通常受到比较明显的天气影响,往往在阴雨季节易发。病羊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其卧地不起,形成褥疮,甚至损害腿部肌肉和神经,最终由于肌肉缺血性坏死而只能够采取淘汰处理,给养羊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危害,严重损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现概述羊腐蹄病的防控措施,供广大养羊户参考。

关键词:羊;腐蹄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鉴别诊断;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5-0062-02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

羊腐蹄病的病原是节瘤拟杆菌和坏死杆菌。节瘤拟杆菌也叫做K微生物,只有寄生于羊和牛的蹄部才可存活,而在自然界无法长时间存活。尽管节瘤拟杆菌只能够形成非常小的炎性损害,但其可分泌活性很强的蛋白酶,导致角质软化,从而造成蹄部表面和基层容易受到损害。同时,在坏死梭杆菌等病菌的共同作用下,就会引起明显的腐蹄病。

1.2 发生原因

饲养管理不当,草料中钙、磷比例不合理,造成角质蹄变得疏松,容易出现蹄变形、扭曲;舍内卫生不良、过于潮湿,蹄部往往浸泡于泥浆、粪尿中,导致局部蹄组织发生软化;在多雨潮湿季节,蹄软组织被某些坚硬物(如草木、石子、玻璃渣等)刺伤,导致蹄部发炎,容易感染病原菌而出现发病。

2 临床症状

2.1 蹄部表面症状

发病初期,病羊蹄部发生轻度肿胀,腐烂处呈乳白色。随着症状的加重,蹄底部位的角质变成深黑色,表面湿润,质地松软,容易发生破裂,且表面能够脱离,此时即可看到红色组织,有时角质发生溶解,可见底部有孔洞,会流出黑灰色的液体,并散发恶臭味,同时趾间皮肤发生充血,出现比较明显的腐败;蹄间溃烂处凸出有肉芽,蹄真皮严重增生,趾间出现溃疡面,表面存在一层坏死物,并散发恶臭味,球节严重发炎,蹄壳发生腐烂、变形,易于脱落。症状严重时,病羊体温升高,蹄冠皮肤红肿、充血,且蹄甲发生脱落,还有可能出现全身性败血症。

2.2 反映症状

发病初期,病羊走动时会伴有轻度颠跛,敲击蹄部会产生疼痛,患蹄拒绝着地。随着症状的加重,因患处出现发炎、肿胀、疼痛,会引起明显的跛行,导致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长时间卧地不起,站立时患处无法正常支撑负重,往往会出现其他肢蹄倒换支撑的情况。症状严重时,疼痛明显加剧,此时病羊体温严重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机体消瘦,往往卧爬,症状不断恶化。

3 实验室诊断

3.1 涂片镜检

取少许病羊患处新排出的脓汁进行涂片,自然干燥后滴加1滴甲醇进行5 min固定,接着使用石碳酸复红(即1 mL碱性复红酒精饱和溶液和9 mL 5%石碳酸水溶液混合而成)染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没有发现特异性菌体。

用经过消毒的锐匙在趾间坏死组织和健康组织相交处取少许脓包皮进行涂片,采取相同方法进行固定、染色、镜检,也没有发现特异性菌体。

3.2 动物试验

取上述脓包皮,经过充分研碎后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制成悬液,给2只家兔进行耳静脉注射,可见其逐渐消瘦,经过7~8天发生死亡。剖检病死兔,可见肝脏中存在坏死病灶。取肝脏病灶制成涂片,采取上述方法进行固定、染色、镜检,能够发现着色不均匀的菌体,呈串珠状长丝形或者细长形。

根据病羊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即可确诊为感染坏死杆菌而发生的腐蹄病。

4 鉴别诊断

4.1 蹄脓肿

蹄脓肿只有成年羊能够感染,且只局限于1趾发病。而羊腐蹄病是羔羊容易感染,且往往会导致2蹄发病,同时侵害2趾。

4.2 非特异性化脓菌感染

非特异性化脓菌感染往往呈散发,只有少数羊发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主要是由于感染化脓性杆菌、球菌等引起;而羊腐蹄病通常在牧草旺盛生长的夏季、地面潮湿时发生,主要是由于感染坏死杆菌和节瘤拟杆菌引起。

5 防控措施

5.1 疫情处理

发现病羊后要立即进行隔离,并根据症状轻、重分开采取对症治疗。要求转移到干燥的圈舍或者牧地进行隔离,且适宜到阳光充足的坡地放牧,下雨时不可放牧,并饲喂新鲜青干草或者鲜草。

5.2 药物治疗

病羊症状较轻时,适宜采取蹄浴的方式进行治疗,即取适量的硫酸铜,添加适量的水配制成浓度为20%的硫酸铜溶液,放在水浴池中,确保溶液深度为20 cm,之后让蹄部放入池中,每次浸泡10 min,每天早、晚都进行1次,連续治疗1周后,根据病情确定是否继续治疗。病羊症状较重时,要先清除患处的坏死组织和脓液,接着使用浓度为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消毒,然后撒布适量磺胺粉,包裹纱布,注意保持24 h干燥,每间隔2~3天更换1次药物,同时配合肌肉注射160万IU青霉素,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

一般来说,轻症病羊治疗1~2周即可逐渐康复,较重病羊经过3~4周即可逐渐恢复正常。

5.3 加强饲养管理

5.3.1 隔离观察

需要从外地引进羊,只允许到没有发病的养羊场购买,且购入后经过30天的隔离观察,即使没有感染蹄病也要使用5%福尔马林溶液或者10%硫酸锌溶液进行蹄浴。

5.3.2 供给充足营养

在日常饲养时,确保饲料营养搭配合理,所需的各种元素比例平衡,含有足够的钙、磷、铜、锌等元素,常通过定期补充骨粉、麸皮、硫酸锌、硫酸铜来改善营养失衡情况,避免蹄部发病。

5.3.3 保持羊舍卫生良好

定期进行消毒,不仅能够预防发生腐蹄病,还可预防感染其他疾病。一般来说,每周进行1次消毒即可,常用5%来苏儿溶液和10%~20%的石灰乳,尤其要注意对羊床、四周墙壁以及经常接触的地方进行消毒。

5.3.4 蹄部护理

羊蹄部要经常进行检查,定期进行护理和修蹄,尤其是修整裂蹄、叉蹄等容易引起蹄伤的情况。注意蹄部是否发生破损,如果有则要尽快采取有效处理。另外,蹄部要定期使用硫酸铜、来苏尔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等进行喷洒或者浸泡消毒。

猜你喜欢

实验室诊断鉴别诊断流行病学
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分析
斯诺医生——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创立者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浅谈控制猪流行性腹泻不同技术路线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小实性病灶鉴别诊断中应用研究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鹅副黏病毒病实验室诊断方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