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明巨轴行草研究

2019-07-08徐宇旋

北方文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晚明行草

徐宇旋

摘要:晚明,是中国书法史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候的书家大多喜欢写巨轴行草,如张瑞图、王铎、倪元璐等,他们共同创造了晚明行草气势恢宏的整体特色。本文首先对晚明巨轴行草兴盛的原因背景做了阐述,接着从结体、章法、墨法三方面,结合晚明书家及其代表作论述晚明巨轴行草的特征,最后分析晚明巨轴行草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晚明;巨轴;行草

“明中叶后,美学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经济领域到意识形态,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剧烈的变化。一切传统的道德的理想观念都在遭受着巨大的打击。”[1]书法也难逃这次打击,在大的时代背景下,书法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系列的草书大家,他们开始以巨轴行草的方式来追求自由,他们以八尺到丈二的巨轴作品表达自己,整体挥挥洒洒,吸人眼球,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这个天崩地解的时代,可以说晚明巨轴行草是书法中最具代表的成就。

一、晚明巨轴行草兴盛的原因背景

(一)思想方面

一方面明中期以后,书法逐渐开始全面恢复,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想,李贽的性灵说影响了很多人,不同程度的推动了思想的发展,他们倡导自由,倡导不被拘束,倡导复古和寻求自我解放自我,到晚明书坛便出现了一大批书家,他们都重视情感,重视个性,极富创新和改革意识,以草书大家张瑞图、王铎、倪元璐等人为代表。

另一方面为什么人们会选择草书,因为草书创作和别的书体创作不一样,创造草书需要更多的因素,不只是笔法的问题,尤其是立轴大草的作品,它更多的是表达心中所想,宣泄心中的愤慨和激昂,在大草的创作过程中,他们获得了自由,达到了心灵上的无我之境。他们选择背离二王帖学,背离馆阁体,从而强调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表达真正的自我,这个时候新的形势油然而生。

(二)建筑方面

晚明的建筑结构是催生巨轴行草的一大因素,明代的房屋建筑变大,屋舍数量增多,使得建筑墙壁面积也随之增大,这个时候相应的房间内的装饰也会变化,大幅立轴大草应运而生。展示空间的变化是促进书法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唐代以前,因为大家都是席地而坐,所以作品的展示方式是几案,到了宋代,展示方式从几案变成了挂在墙上,挂壁书开始兴盛,到了晚明,因为对园林设计的重视,高大宏伟的明式建筑也就铸造了巨轴行草的诞生,为巨轴行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由此可见,作品与环境的关系已经开始密切,并且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二、晚明巨轴行草的特征

(一)结体

晚明的草书大家都善于安排结字的空间,倪元璐的特点是在字的右下方留大量的空白,把笔画向两边开阔,使得整个字形成向右上倾斜并且不拥挤的趋势,因为巨轴行草的作品不同于小行草作品,它更要突出特点,如果字字都端正,就会显得死板没有生气。而王铎的结体多偏向于欹侧。邱振中先生分析王铎的行书作品说:“王铎行书单字轴线最大倾角超过以往任何时代的作品。”[2]王铎的行草书结体追求摆动跌宕,追求单字轴线的摆动,使得字的形势姿态等出奇,夺人眼球,他非常讲究奇中求正显示奇正相生之理。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刚好是王铎草书结构的显著特征之一。

(二)章法

晚明巨轴行草的共同特征是行距疏朗,字距茂密,因为它的纵向尺度太长,是轴类作品的极品,这个长度就会强化视觉效果,所以就会形成这样的一个普遍特征,这一时期有的作品是两行书,或者三行書,三行半书,王铎的行草立轴每一行都有其摆动的姿态,跌宕起伏,疏密效果明显,他的字的外边缘线并没有想倪元璐那么整齐,相比而言,他的更加收放自如,大小疏密,形成一个强烈对比,焕发出字的张力。而倪元璐的立轴行草作品,经常在第三行留一空白做一穷款,这是他典型的一种方式,他的字距和行距的对比更加明显,这样强化了黑白的对比效果,字与字之间的距离使得全篇的步调协调,统一相呼应,最后的落款更是点睛之笔,整体感十足。

三、晚明巨轴行草带来的影响

晚明巨轴行草不管是单字结体,还是整体章法墨法都对今天的我们书法的学习有着强烈的启示,在今天这个展览的时代,书法的艺术性已经超出了他的实用性,在展厅化的时代,晚明巨轴行草的特征更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和应用,增强作品的内涵和耐读力,同时增强作品的震撼效果和视觉冲击力。

晚明巨轴行草也为今天我们留下有价值的思考,如果没有全新的思想和观念,如果没有独立思考不跟风能力,也就不会产生新的书风。只有走出一个时代的特征,才能构建起一个时代的书风。这对于今天我们来说,更具有学习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惇.中国书法史·元明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4:179.

[2]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119.

猜你喜欢

晚明行草
明 祝允明 行草书春雷札
元 管道昇 行草书久疏上状帖
陈海良《古人诗》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探析
书法作品
对沈士充的研究文献综述
科举竞争压力下底层文人的职业选择及其生存境遇
晚明消费社会士大夫的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