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互联网历程

2019-07-08柳宇轩

中国新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网络安全信息化

柳宇轩

1994年4月20日,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简称NCFC)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互联网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第77个真正拥有全功能互联网的国家。

20多年来,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中国已经是网民规模全球第一的互联网大国。互联网缔造的网络空间,成为人类生存和生活的第五空间。全球一体化的“地球村”日渐清晰,互联网已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超越商业和技术,成为真正改变社会结构和运行机制,重塑世界秩序的新力量。

第一次互联网浪潮(1994年-2000年):互联网1.0

1994年,中国引入互联网,国家邮电部正式向社会开放互联网接入业务,第一次互联网创业浪潮开始酝酿。随后,1995年网景公司(Netscap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在美国的上市,引发众多创业者开始关注互联网创业。

在这个互联网的起步时期,一方面,只有少数从美国能够接触到互联网技术或专业学习电子信息技术的人员,才能够较为深入地了解“互联网”这一新生事物;而另一方面,该阶段PC尚未实现普及,互联网在大众当中尚未形成概念,应用方面也只发展出了邮件、聊天等少数几种。

此时,如何让互联网这样一种技术转变成为能够实现商业回报的产业,并让更多的人能够迅速地接触、了解和使用互联网,蕴含着巨大的机遇,也成为这一阶段互联网创新创业的主旋律。

2000年以前,“门户”网站大批出现,成为第一次浪潮的标志性服务形态。早期的门户网站以人工编辑的方式为主,快速地推出各类资讯和专题,第一次让网民们快速而直观地感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巨大便利和丰富信息。

其中,中华网(1999年7月上市)、新浪(2000年4月上市)、网易(2000年6月上市)、搜狐(2000年7月上市)等一批门户网站通过提供丰富的资讯和应用,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中央级的新闻门户代表,同时他们的上市也推动了“中国概念股”这一概念的诞生。

这个阶段,在门户网站的大力推动下,上网“冲浪”开始成为中国的一种新时尚,网络文化也开始成形,伊妹儿(E-mail)、猫(modem)、娇娃(Java)等新鲜的词汇开始涌现。网络作为中国第四大传媒形态的地位姿态初步奠定,腾讯、百度、阿里也诞生,奠定了BAT雏形。这一阶段,中国真正开始接触互联网,WIN98、OICQ、YAHOO、文字聊天室成为最初触网者的集体记忆。

第二次互联网浪潮(2001年-2008年):互联网2.0

2001年到2008年是中国互联网第二次发展大浪潮。这一阶段,中国互联网开始从搜索到社交化网络嬗变。博客、SNS、论坛、微博兴起,网游市场风起云涌成为中国互联网第一收入来源,电商服务业确定为国家重要新兴产业。

伴随着新型盈利模式的开启,互联网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2008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中国开始真正成为互联网大国。

推动这股热潮达到最高峰的,是2005年8月5日百度的上市,当天股价涨幅353.85%,震惊华尔街。随后,博客网成功融资带动的Web 2.0热潮,成为这一轮热潮的主旋律。

2007年开始,网络游戏成为中国互联网第一收入来源。8月份,连业界都很陌生的完美时空成功上市,融资1.88亿美元,是中国互联网公司首次上市融资额的新高度,下半年尾随而上的征途、金山、久游等以网游为主业的公司上市,为第三次互联网热潮开始预热,储备更充足的能量。

阿里巴巴直接推动了中国第三次更大的互联网热潮,电子商务成为重中之重。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首日股价收盘逼近40港元,市场价值超越250亿美元,一举超越了中国互联网原本遥遥领先的腾讯和百度两大公司,更将价值只有20多亿美元的老牌三大门户拉开一个数量级,中国互联网格局全新格局初步奠定。

阿里巴巴与腾讯、百度构成第一阵营,3家百亿美元级的互联网公司优势明显;50亿美元左右的分众和巨人,以及20亿?30亿美元的携程、新浪、网易、盛大等6强构成了中国互联网的第二阵营,也是在各自领域领先的互联网列强;而搜狐、九城、完美、金山等10多家互联网公司構成了第三梯队,也都各有特点。

第三次互联网浪潮(2009年-至今):互联网3.0

2009年开始,Web 2.0的概念逐渐淡出视野,以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为主要标志,中国互联网迎来第三次浪潮,中国互联网带入即时传播时代。

2012年,移动互联网用户首次超过PC用户,中国互联网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基于移动终端的各类应用接踵而至,人人网(校内网)、开心网、QQ等SNS网站逐渐兴起;微博、微信类服务崛起,将中国互联网带入即时传播时代;团购网站兴起,团购成为城市一族最潮的消费和生活方式;“双11”电商购物节引发全民狂欢;互联网直播、网红等热词“风靡全国”;打车软件、知识付费、移动支付等渗透入人们社会经济生活。中国互联网入口实现了从搜索到各种各样APP分流。游戏、电商、直播、外卖、智能新闻客户端等等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

2015年,“互联网+”首次出现在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正文中,很快成为街知巷闻的热词。随后颁布的一系列国家及地方“互联网+”行动计划,更是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实践。

“互联网+”浪潮下,在中国一批高成长、高估值的“独角兽”企业成长起来,它们正在成为与BAT一样具有影响力的新领军者。如深耕智能终端制造的小米、魅族,现代化物流企业顺丰,互联网金融的实践者蚂蚁金服、陆金所,出行服务的滴滴,O2O本地服务的58同城、饿了么等等,它们为创新创业者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互联网+”创新企业,极大改善了传统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效率,基于协作创新创造了新商业模式,愈发显示出其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各地政府部门主动通过众创空间、税收优惠、配套支撑等方式,为“互联网+”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环境。平台企业以赋能为己任,为这一波浪潮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到2020年“互联网+”必将在中国结出丰硕的果实,新一代的创业创新者也将在历史上留下他们浓墨重彩的一页。

正在酝酿的第四次浪潮

“互联网+”热潮威力渐显,人们尚怀疑其发展极限,会不会出现“断点”。而“智慧化”技术和商业又再起风云,2025年或许将迎来增长高峰。

“智慧化”技术再起波澜。人工智能的布道者库兹韦尔曾预言,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2045年人类将迎来“计算机智能超越人类智慧”的一个奇点。但大多数人仍是将信将疑,而这一局面却被“AlphaGo与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的五局大战”撼动。

2016年3月15日下午,谷歌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以4:1的总比分,结束了与韩国棋手李世石的最后一轮较量,AlphaGo赢得胜利。AlphaGo的创造者、DeepMind的联合创始人德米斯·哈萨比斯表示,他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是让AlphaGo不接受人类输入的特定知识,也能做到自主学习。DeepMind的应用范围也将扩展至智能手机助手、医疗健康和机器人等领域,其基本原理也能用于解决现实问题。

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基础性技术,在中国先后激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创新创业浪潮,并且正在酝酿着新的第四次浪潮:智慧化,2025年或许将迎来增长高峰。阿里研究院预测,正如工业技术在英国发端,但工业经济的领先者是美国,当前种种迹象表明,网络技术在美国发明,但网络经济的领导者将会是中国。

互联网时代第四次浪潮的画卷已经展开,必将为我们呈现焕然一新的局面。

中国互联网大事记

1994年4月,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中的第77个成员。

1995年1月,邮电部开始向社会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5月,中国第一个互联网接入服务商——瀛海威信息通信公司创立。

1996年11月,中国首个网吧“实华开网络咖啡屋”在北京开设。

1997年4月,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通过“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00年远景目标”,将中国互联网列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0月,四大骨干互联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国科技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金桥信息网实现互联互通。

1998年3月,邮电部和电子工业部合并组建信息产业部。8月,公安部成立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负责组织实施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打击网上犯罪。

1999年1月,“政府上网工程”启动,掀起政府网站建设热潮。7月,中华网成为首个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概念网络公司股。

2000年4月-7月,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新浪、网易和搜狐在纳斯达克上市。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2001年5月,中国互联网协会成立。12月,中国十大骨干互联网签署互联互通协议,使网民可以更便捷地进行跨地区访问。

2002年11月,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第一届中国互联网大会暨展示会”在上海召开。

2003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电子竞技为第99个体育項目。

2004年3月,中国互联网公司开始自2000年以来的第二轮境外上市热潮。

2005年8月,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创下2000年互联网泡沫以来5年间纳斯达克IPO首发上市日涨幅最高的纪录。11月,《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审议通过。当年,博客开始兴起。

2006年1月,中国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

2007年6月,《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发布,首次在国家政策层面确立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和任务。

2008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设立,成为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5月起,社交网站迅速发展。截至6月,中国网民人数达2.53亿,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2009年1月,工信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发放3G牌照。下半年起,各大门户网站开通或测试微博功能。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通过,首次规定网络侵权问题及其处理原则。

2010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6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将网络支付纳入监管。

2011年5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设立。同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宽带接入问题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展开反垄断调查。

2012年2月,《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12月,《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通过,决定要求保护个人电子信息、防范垃圾电子信息、确立网络身份管理制度。

2013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推出余额宝业务,此后中国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12月,工信部向三大运营商发放4G牌照。截至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

2014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习近平总书记任小组组长。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2014年1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以“互联互通 共享共治”为主题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成功举办,这是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世界级互联网大会,首次汇集全球互联网领军人物共商发展大计。中国提出促进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尊重各国网络主权等9点倡议,成功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了平台。

2015年2月,滴滴、快的联合宣布将以100%换股的方式正式合并,合并后,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这次合并,成为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未上市公司合并案。

2015年5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促进提速降费,既可改善人民生活,又能降低创业创新成本、为“互联网+”行动提供有力支撑,拉动有效投资和消费、培育发展新动能。

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并专辟了“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篇,提出宽带中国、物联网应用推广、云计算创新发展、“互联网+”行动、大数据应用、国家政务信息化、电子商务和网络安全保障八项信息化重大工程,推进网络强国战略。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要求信息化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该纲要提出,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总目标将分为三步走。

2016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这是我国网络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将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2017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改为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8年4月,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科学分析了信息化变革趋势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系统阐述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深刻回答了事关网信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8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为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利用作出顶层谋划和设计,明确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2018年12月10日,工信部正式对外公布,已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发放了5G系统中低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可。这意味着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开展5G系统试验所必须使用的频率资源得到保障,向产业界发出了明确信号,进一步推动我国5G产业链的成熟与发展。

专家观点

倪光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网络强国,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战略清晰、技术先进、产业领先、攻防兼备。以此来衡量,那么中国只是网络大国而不是网络强国。其中,最大的差距是我国的技术和产业方面还达不到足够的先进、足够的领先。建设网络强国,最核心的就是技术,要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和市场化引导,着力推进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鉴于我国网信领域长期以来被外国跨国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所垄断,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里,我国要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这样,才能保障网络安全,达成建设网络强国的宏伟目标。

田丽(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必须掌握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这一国之重器,实现核心技术突破。这不仅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需要,更是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根基。对核心技术的掌握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网络安全能力、建设水平和综合治理能力。有效运用互联网促进社会治理,让人民群众共享网信事业发展成果,必须紧紧抓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构建高水平的、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

吴建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近年来,我国在互联网应用市场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必须看到差距。应该利用我们在应用领域的优势,加快基础性核心技术的投入与研发,尽快在基础性、关键性核心技术上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深度影响各个领域,并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这种变化近年明显在加速。一方面要寻找并加强新技术的突破,为经济赋能;另一方面更需要尽快加大信息技术领域基础性、关键性核心技术的投入,为重大战略布局奠定坚实发展基础。

王春晖(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

我们应当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自主创新系列讲话精神,尽快建立集中统一的国家自主创新领导体制,强化网信技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部署,突破技术瓶颈制约,构建现代网信产业技术体系,形成网信技术的持续供给能力,重点完善金融财税支撑、国际贸易战略布局、综合型网信人才培育、网信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等制度环境,组建基于军、产、学、研的国家网络与信息技术联合创新中心,更好释放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

沈逸(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网络强国建设,离不开网络安全观的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网络安全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网络安全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网络安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网络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无论是全球网络安全态势的风起云涌,还是中国网络强国建设的具体实践,都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基本特点的概括是精准的,不仅点出了网络安全的要害,也指明了网络强国建设的方向。深入领会网络强国建设的原则要求,必须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网络安全观,深刻把握网络安全的本质特征,全面、有效、整体地推进网信事业发展。

朱巍(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网络安全的出发点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互联网社会中,如果没有网络安全,也就没有国家安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肯定要受到损害。网络安全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一个底线与保障,如果没有这道防线,在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从而妨碍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孟威(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网络新媒体研究室主任)

安全作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网络安全新形势新变化新动向,提出了网络安全观,确立了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网络强国战略。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蓝图指引下,中国开启新时代,迈上网络强国建设新征程。这些年来,国家注重网络安全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相继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法治体系。在这些举措下,我国网络化布局、管理更完整,体系更完备,措施更有力,网信事业发展安全、健康、快速和顺畅。

左晓栋(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是我们开展各项网络安全工作所需要遵循的基本方法学。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已经成为金融、交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的神经中枢。网络安全出问题,就意味着这些行业的停滞,轻则影响经济安全、社会公共安全,重则危及国家安全。因此,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网络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提高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提升全社会网络安全防护技能,培养网民对违法有害信息的辨识和抵抗能力,才能构建起全民网络安全防线。

黄楚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

保证互联网的健康有序发展,一方面要以综合治理的思路解決当前互联网领域的种种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内容建设,以优质内容、正面导向占领舆论高地。这样的思路,结合了我国当前互联网的实际状况和发展目标,既从多个源头治理乱象,又不断注入新鲜、清澈的思想洪流,从“源”与“流”两个方面作出了努力。

李欲晓(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秘书长)

在网络安全领域,多主体参与、多种手段结合的综合治理非常重要,网络行业组织要主动开展行业自律,在提升网络空间安全保障能力和综合治理能力、积极参与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谢永江(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网络空间治理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样,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网民以及其他社会公众等,都是网络空间的利益相关方,都应积极参与互联网治理,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发挥各自的作用,化解不安定因素,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猜你喜欢

网络安全信息化
网络安全知多少?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4.29首都网络安全日”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