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十问歌,自辨寒热虚实

2019-07-08戴秀娟

晚晴 2019年3期
关键词:家族史口渴脾胃

戴秀娟

中医有四种诊断方法,即望、闻、問、切。其中,问诊占有重要地位,古人将问诊经验总结为《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河南省中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刘培民提醒患者了解一些中医问诊常识,也会对就医起到指导作用。

一问寒热

寒热是辨别患者病邪性质和机体阴阳盛衰的重要依据。

“问寒热”指询问患者是否感觉怕冷或发热。“寒”可分为:遇风觉冷,谓之恶风;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不能缓解,谓之恶寒;若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能缓解,称为畏寒。“热”包括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而自觉全身、局部发热。

二问汗

汗能反映人体阴阳和表里两方面变化,“问汗”主要诊察患者是否出汗及部位、时间、多少等。

三问头身

《景岳全书》中记载:“问其头可察上下,问其身可察表里。”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问头身主要包括头晕、身痒、麻木、乏力等患者自觉症状,中医还会询问症状持续时间、诱因、表现、缓解因素和主要兼证等。

四问便

大便的排泄与脾胃受纳运化、肾阳温煦、肝的疏泄、脾气肃降都有密切关系。临床问二便,主要询问二便次数、便量、性状、颜色、气味以及排便时间、排便时的感觉和有无伴随症状,这些方面的变化提示患者一身的寒热虚实演化,如果发现异常必须引起重视。

五问饮食

脾胃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生长发育、维持生命的一切营养物质都要靠脾胃供给。一旦脾胃功能失常,人体健康、新陈代谢、气血循环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患者发病过程中,如果有食欲减退、日渐消瘦等表现,说明脾胃功能渐衰,预后较差;如果患者食欲、食量逐渐好转,为胃气逐渐康复,预后良好;但如果危重患者突然食量大增,称为“除中”,是胃气败绝的“回光返照”征象。所以,“问饮食”可以了解患者的脾胃功能盛衰,并判断疾病预后情况。

六问胸腹

胸即膻中,上连心肺,下通脏腑。“问胸腹”主要辨别脏腑病证,包括胸闷、心悸、胁胀、腹胀等。胸闷多与心肺等脏器气机不畅,或寒热虚实有关;心悸多是由于心或心神发生病变所致;胁胀多是由于肝胆及其经脉发生病变;腹胀多为气机不畅。

七问聋

中医常会问患者:“平时有没有耳鸣、听力下降等问题?”中医典籍记载:“耳虽少阳之经,而实为肾脏之官,又为宗脉之所聚,问之非惟可辨虚实,亦且可知死生。”若患者有听力略微减退,或听觉迟钝等症状,称为重听;听力明显减退,甚至听觉完全丧失,称为耳聋;自觉耳内有响声,称为耳鸣。

八问渴

患者就诊时,中医常会问:“平时喝水情况怎么样?是否经常感觉口干口渴?”中医问诊时,会注意患者有无口渴、饮水多少、冷热喜好及其他症状。

口渴,可见于津液已伤、水湿内停;非常渴又喜欢吃冷饮,为热盛伤津;渴不多饮,或水入即吐,可见于痰饮水湿内停或湿热内困;口渴但用水漱口又不想咽下,且伴有多饮多尿的人,多患有消渴病。

九问旧病

“以前有类似情况吗?有家族史吗?有过敏的药物吗?”问旧病是获得患者疾病信息的重要方式,可以发现疾病的诱因、发病病程及家族史等。医生问旧病,也是为了看看患者本次疾病症状是否与之前的疾病或家族史相关。

十问因

“问因”,即医生通过问诊,找到可能引起疾病的原因,以便辨证施治、科学用药。总的来说,病因属寒,多为寒证,治疗多用温热类药物;病因属热,多为热证,治疗多用寒凉类药物。此外,服药过程中,若患者身体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来源:《医药卫生报》)

猜你喜欢

家族史口渴脾胃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专家谈养胃之道
有家族史与无家族史的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表现异同的研究
在妈祖的庇佑下:女性家族史与民间信仰
口渴见了水却不喝
感到口渴
黄精治乏力
李天王
十年来近现代江南家族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浅谈《格致余论》中顾护脾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