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德育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实践性教学探究

2019-07-08苏凯

求知导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与法律实践性教学德育

摘 要:文章基于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现状,在学习指南、实践活动模块、课堂教学案例、课堂组织形式、考核标准等方面,围绕实践性过程、实践性考核开展探究,为德育课程改革提供指引。

关键词:“职业道德与法律”;德育;实践性教学

一、中职德育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背景

1.国家对中职生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原则。既要……又要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要紧密联系实际,坚持以价值观教育引领知识教育,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可见,国家对中职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课程性质对教学的开展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在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章节中,也特别指出,该课程要加强实践环节,转变单向传授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参与、体验、感悟和内化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本门课程肩负着中职生的道德品行和法治知识教育,结合了知识教育和行为教育,目标是内化于心、外乎于行,既要保证学生拥有足够的知识背景去社会实践,依法维权,又要使学生品行端正,遵纪守法。虽然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一直在推行,但效果不佳。

3.课堂教学遇到阻力

德育的本质是实践,德育的理论只有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实践性教学区别于以往单纯的“说理”“讲解”“识记”,传统的方式不仅不容易被学生接纳,反而经过多年的不变和不转换,部分与德育课教学的目标背道而驰,引发德育课教学的危机。所以,关于“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应该从实践教学中探索教学实践的可行策略,这也是本项目研究的初衷。

二、中职德育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现状

1.教学方式现状

本门课程在中职学校的教学现状,依旧是以学科体系为主,重视课堂知识教育,教学方式主要为单向传授,在实践环节较为薄弱,没有依据大纲的要求、社会环境对中职生的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系统性的知识与道德养成活动,也没有给学生参与、体验、感悟和内化的机会。虽然各中职学校重视德育工作,在学生工作和团学教育工作中,有开展类似的德育活动,但与大纲要求的知识与价值观未形成配套,系统性缺失,未能在学科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生工作的目标以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在理念引导、知识教育方面,还是依靠课程教学。

2.教学内容现状

从本门课的教学内容来说,国规教材虽然在课程结构上比2009年德育课程改革前更为严谨,更贴近时代要求、社会要求,也在内容的编排上侧重了实践性教学,有更多的模块和案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但通过实地调研可知,广西地区的学校,尤其是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地区,国规教材的内容改革,使学生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若要学以致用,系统的法律知识其实是缺失的。目前使用的教材中,许多知识点到即止,比较零散,不太符合当下社会的要求,尤其是学生进入社会顶岗实习、毕业就业之后,知识背景还是欠缺。

三、中职德育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实践性教学策略

1.研制适合我校生情的“职业道德与法律”实施性教学方案

(1)制定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评价方式和考核标准。根据实践性教学改革的目标,真正落实本门课程的理论学时、实践学时。针对理论学时,确定补充的知识内容,将导学案、案例集、学习指导书等作为学生自学的辅助性教学资源;针对实践学时,将开发的实践活动方案作为推进实践教学的补充性方案,并分别制定考核标准。

(2)确定教学管理和教学要求。因为加入了实践模块,所以我校重新调整了教学管理和教学要求,学生本门课的成绩,由任课教师先出理论成绩,再由任课教师与班主任、教学管理部门一起合计出实践成绩,最后形成总成绩。

(3)确定教学内容的补充形式。根据需要补充的知识内容,通过多维度的教学资源开发,辅助教师教学、学生自学。

2.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实践教学活动模块和拓展模块

(1)课堂实践活动模块:班级风采PPT展示实施方案;追寻职业榜样——“劳模”人生轨迹评议活动方案;“以案说法”活动方案;“身边的榜样”观后感活动方案;社会热点分析实践活动方案。

(2)校园实践活动模块:法律知识竞赛活动方案;普法进校园系列活动实施方案;“法制阳光伴我成长”法律征文活动实施方案;青年大学习之“学习身边榜样,讲好校园故事”演讲比赛;法治教育宿舍复叙事活动方案;“宪法在我心中 法律伴我成长”法治书法大赛活动方案;法治微电影活动方案;社会满意度调查方案;道德与法律情景剧实施活动方案。

(3)社会实践活动模块:“依法经营、绿色经营”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普法知识宣传”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政法人事采访”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收集近处案例,警示远离毒品”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模拟法庭系列活动方案;法治教育综合性实践基地系列教育实践活动。

3.开发“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辅助资源库

教师进一步挖掘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辅助学生开展知识学习、实践体验活动的辅助性教学资源包,并完善各类试用资源。其中包含我校七大專业对应就业岗位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指南、《职业道德与法律》导学词、《职业道德与法律》学习指导书、中职生经典法律案例解析、德育课程结构图及辅导体系;课程视音频资源配套收集。

(1)学习指导书。根据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理论知识的习惯,开发了学习指导书,用于辅助学生课后学习。针对五个单元,在职业礼仪、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行政法规、宪法、民法、刑法、经济法等方面,以题图的形式促进学生补充和丰富知识。

(2)教学设计精选集。课题组对“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设计进行重新集中研制,编选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重点的教学设计精选集,充分集合我校师生及教学环境实际,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教后记等收集辅助性视音频合集,与导学案形成多种维度,提高德育课教学质量。教学设计精选集经过多次使用、修改、调整,融入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理念、信息化教学理念、混合式教学法理念,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3)导学案。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实用性目标,从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及课堂效能的延伸方面,开发辅助性教学导学案。

(4)中職生经典法律案例。挑选柳州市经典的青少年法律案例,配套大纲知识点、导学案知识点,进行全面的解析,帮助学生以案明纪,在学习的同时不断鞭策自身,养成遵纪守法习惯。

(5)导学词。为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针对“职业道德与法律”课课堂导入部分做系统的导学词开发,充分提高学生关注课堂的积极性,提高教师授课的生动性。

(6)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指南。针对我校七个系部的专业特点,挑选最为典型的工作岗位,分别细化岗位中的职业道德,编写职业道德养成指南,提高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的行为养成效率。这些工作岗位分别为旅游服务与管理类、电子商务类、汽车运用与维修类、机械自动化类、信息技术类类、经济管理类、烹饪技术类的岗位。

四、结语

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实践性教学,关键是通过开发各类实践活动模块、教学辅助性资源,通过各类活动方案、资源指南,使学习的目标和过程源于知识认知,又高于知识认知,促进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中,充分体验道德之美、法治活动,从体验感悟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感悟,并在体验与实践中,自觉养成行为规范,达到德育活动实践出真知。

参考文献:

[1]陈茜.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赤子,2016(16).

[2]金张泳.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运用案例教学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27).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德育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实践性教学探究与实践”(GXZZJG2016B13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苏凯(1985—),男,广西贵港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与法律实践性教学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和反思
试析如何通过语文实践性教学提升小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三环渗透三段交互三实体验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运用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